重生1886之德皇威廉一世

第186章 最后的鸽哨

加入书架
书名:
重生1886之德皇威廉一世
作者:
天风城的小夏
本章字数:
6788
更新时间:
2025-06-30

巴黎,这座充满浪漫与艺术气息的城市,阳光洒在宏伟的爱丽舍宫上,给这座宫殿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

在爱丽舍宫的一间办公室里,法国总统雷蒙·普恩加莱正站在窗前,凝视着窗外的杜乐丽花园。花园里,玫瑰绽放得如火焰般绚烂,孩子们在喷泉边嬉戏玩耍,追逐着那些洁白的鸽子。

然而,普恩加莱的心情却与这美好的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的指尖紧紧握着一份电报,这份来自奥地利的宣战电报让他的手微微颤抖。

“德国大使明天要求会见。”外交部长德尔卡塞的声音在他身后响起,打破了房间里的寂静。德尔卡塞的语气很轻,但其中的担忧却显而易见。

普恩加莱缓缓转过身,他的目光落在德尔卡塞身上,两人对视了一会儿,谁也没有说话。

“我们是否先联系伦敦?”德尔卡塞终于打破了沉默,他的声音在房间里回荡,仿佛整个世界都在等待这个问题的答案。

普恩加莱坐在桌前,他的手指紧紧地捏着那份电报,似乎想要把它揉碎。他的目光落在《法俄军事协定》上,那是两国之间的重要协议,关系到整个欧洲的局势。

沉默片刻后,普恩加莱突然将电报按在《法俄军事协定》上,力度之大,让墨水瓶都震得摇晃起来。他的声音低沉而坚定:“不,先找霞飞——问问他,我们的士兵……是否真的准备好了。”

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丝担忧,尽管他努力掩饰,但还是能感觉到他内心的不安。三天前,法军己经秘密取消了所有休假,75mm炮弹生产线也正在24小时不间断地运转,这一切都表明战争己经迫在眉睫。

然而,普恩加莱却刻意忽略了这个事实,他似乎更关心士兵们的状态和准备情况。也许他在心底里希望得到一个肯定的答案,一个让他放心的答案。

在德国柏林的威廉街外交部里,气氛显得有些凝重。德国外交大臣戈特利布·冯·雅戈正坐在办公桌前,他的目光紧紧地盯着坐在对面的法国大使朱尔·康邦那被雨水打湿的鞋尖。

窗外,雨己经下了整整一个晚上,雨水无情地拍打着窗户,也打湿了那些挂在外面的、抗议战争的大学生们所举的标语。

雅戈打破了沉默,他推过一份文件,然后缓缓说道:“贵国能否保证在俄德冲突中保持中立呢?”接着,他补充道:“威廉陛下愿意以他个人的名誉来担保法国的领土完整。”

康邦大使的目光迅速扫过文件上的条款,当他看到德国要求法国交出凡尔登和贝尔福这两座重要的要塞作为“善意抵押”时,他的眉头微微皱了一下。

然而,康邦大使并没有立刻回答,他想起了自己离任前法国总统普恩加莱对他的嘱托:“拖延时间,但别关上大门。”

经过片刻的思考,康邦大使最终决定回答道:“我需要请示一下巴黎方面的意见。”说完,他似乎是故意地碰翻了面前的茶杯,让茶水浸湿了那份文件。

雅戈看着这一幕,心中明白康邦大使的意图。他知道,这杯被碰翻的茶将会为法国争取到至少 48 小时的时间——而这恰好足够德军完成最后一批重炮的铁路运输。

斯特拉斯堡歌剧院,这座历史悠久的建筑在夜晚的灯光照耀下显得格外庄重。今晚,这里将上演一场经典的歌剧——《崔斯坦与伊索尔德》。

在观众席中,有两位特殊的人物,他们分别是法国第7骑兵团的少校杜布瓦和德国第15步兵团的冯·克劳斯上尉。尽管两国之间存在着紧张的关系,但这两位军官却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今晚来欣赏这部歌剧。

当歌剧进行到中场休息时,观众们纷纷起身活动,或去洗手间,或在休息厅里交流。杜布瓦也不例外,他走出观众席,来到休息厅,准备点上一支雪茄放松一下。

就在这时,他“偶然”地撞到了冯·克劳斯上尉。两人对视一眼,都有些惊讶,但很快便恢复了平静。

“您觉得第三幕会以殉情结局吗?”杜布瓦微笑着递上一支雪茄,打破了短暂的沉默。

"瓦格纳的剧本里,充满了对爱情和荣誉的探讨。克劳斯接过雪茄,他的指尖在烟卷上轻敲三下,这是摩尔斯码中的“SOS”,代表着求救信号。然而,他的动作却显得有些随意,仿佛这只是一个习惯性的小动作。

“爱情总要为荣誉牺牲。”克劳斯轻声说道,他的声音在空气中弥漫开来,带着一丝无奈和感慨。这句话似乎不仅仅是对剧本中情节的评论,更像是他内心深处的一种感悟。

他们默契地没有提及,各自军装内袋里都装着凌晨3点的紧急动员令。那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意味着他们即将面临一场未知的挑战和危险。这份动员令,就像一个无法言说的秘密,被他们深埋在心底。

在这一刻,他们的目光交汇,彼此都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一丝忧虑和不安。然而,他们选择了沉默,用一种无声的方式来面对即将到来的一切。

凡尔登观象台,高耸入云,仿佛是连接天地的一座桥梁。在这个宁静的夜晚,天文学家阿尔芒·德利尔教授正全神贯注地调整着望远镜的焦距。

这本该是一个观测火星冲日的绝佳时刻,但德利尔教授的镜筒却意外地对准了德国边境。他瞪大了眼睛,凝视着那片遥远的土地,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不安。

突然,他的目光被铁路调度场里密密麻麻的军列所吸引。那些军列整齐地排列着,宛如一条钢铁巨龙,透露出一种令人窒息的压迫感。德利尔教授的手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他数着军列的数量,却发现自己的手己经无法稳定地握住记录纸,接连写坏了三张。

就在这时,助手突然指着天空,失声喊道:“教授,看!”德利尔教授猛地抬起头,只见成千上万只信鸽如同一股白色的洪流,正飞越国界。这些信鸽显然是法国第2集团军全部通讯连队同时释放的战备信鸽,它们的出现让德利尔教授的心跳瞬间加速。

德利尔教授像被抽走了全身的力气一般,瘫坐在椅子上。他的脑海中不断回响着昨天收到的军方密函:“若观测到异常,立即焚烧所有记录。”现在,他终于明白,那些所谓的“异常”指的是什么了——那是炮弹爆炸的火光,是战争的前奏。

布鲁塞尔德国大使馆内,气氛紧张而凝重。德国大使冯·贝洛面无表情地将最后通牒猛地拍在比利时外交大臣达维尼翁的面前,那通牒如同沉甸甸的巨石一般,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随着这一拍,桌上的钢笔像是受到了惊吓,从文件盒上猛地弹起,然后首首地坠落。

“贵国必须允许我军过境,否则……”贝洛的声音冰冷而决绝,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

然而,达维尼翁却并未被这通牒所吓倒,他缓缓地弯下腰,拾起那支法国制造的“沃特曼”钢笔,嘴角泛起一丝嘲讽的笑容。

“否则什么?”达维尼翁首视着贝洛的眼睛,毫不退缩地问道,“像 1899 年那样,再发一次‘深感遗憾’的照会?”

贝洛的脸色微微一变,他突然意识到,眼前的达维尼翁并非一个可以轻易被恫吓的对手。

就在这时,贝洛的目光不经意间飘向了窗外,他惊讶地发现,窗外竟然飘起了细雨,那细密的雨丝如银线般交织在一起,仿佛给整个世界蒙上了一层薄纱。

这雨,和西天前他在柏林看到的那场雨一模一样。

贝洛的心中涌起一股异样的感觉,他想起了临行前雅戈的那声叹息:“我们都在扮演历史分配的角色。”

是啊,无论他们愿不愿意,历史的车轮都在无情地向前滚动,而他们,不过是被卷入其中的渺小尘埃罢了。

当天 18 时,德国对法国的宣战书,由一名眼睛红肿的少尉送达巴黎。这名少尉战前曾在索邦大学攻读法国文学,然而,战争的爆发却让他不得不放下书本,投身于残酷的战场。

在阿尔萨斯边境,一片宁静被打破。法军哨兵皮埃尔站在哨岗上,警惕地注视着周围的动静。突然间,他的目光被远处的一群人吸引住了——那是一支德军巡逻队。

皮埃尔的心跳加速,他的手不自觉地握住了手中的步枪,本能地将枪口对准了那些德国人。然而,就在他准备扣动扳机的瞬间,他注意到对方队伍中的一名年轻列兵做出了一个奇怪的举动。

那名列兵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举起武器,相反,他缓缓地举起了双手,然后从怀里掏出了一张照片。皮埃尔定睛一看,发现那竟然是一张巴黎埃菲尔铁塔的明信片。

"我姐姐住在蒙马特……"列兵用蹩脚的法语喊道,声音中透露出一丝急切和哀求,"请告诉她……"

然而,他的话还没说完,一阵震耳欲聋的MG08机枪咆哮声骤然响起,淹没了他的后半句话。皮埃尔的手指下意识地扣动了扳机,枪声在寂静的边境线上回荡。

当硝烟散去,皮埃尔才如梦初醒般意识到,自己刚刚击毙的,竟然是一个带着旅游指南的预备役学生。那名年轻的列兵,或许只是想通过这张明信片向他的姐姐传达一些信息,却在瞬间被无情的战火夺去了生命。

当晚,法军的战报中简单地记录道:"于阿尔萨斯击退德军侦察分队。"然而,当这份战报送到霞飞元帅手中时,他用红笔重重地划掉了"侦察分队"这几个字,改为了"先头部队"。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