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第一百货大楼前支起了五米高的彩虹拱门。十台通体雪白的"渤海牌"双门冰箱在玻璃展柜里缓缓旋转,LED跑马灯在橱窗上滚动着"七天一度电"的金色标语。穿米色套裙的促销员小王刚要开口介绍,就被挤到柜台前的阿姨们打断了。
"小同志,这冰箱真能冻整只猪腿?"挎着菜篮的胖阿姨指着冷冻室。
"不仅能冻,解冻后血水都不渗呢!"小王拧开矿泉水瓶,把水珠洒在展示用的冻肉表面,"您看这冰晶结构,咱们用的是航天级别的速冻技术......"
话音未落,人群后方突然传来惊呼。只见两个小伙抬着台牡丹牌电视机挤进来,屏幕里正播放着央视《经济半小时》的画面——流水线上,机械臂正将银色的压缩机精准嵌入冰箱壳体,旁白浑厚有力:"渤海电器自主研发的柔性生产线,单日产能突破两千台......"
"给我来三台!"穿皮夹克的中年男人拍出厚厚一沓现金,"闺女出嫁要'三大件',这可比进口货气派!"
收银台的打印机滋滋作响时,谁也没注意到二楼观光电梯里,陈晋正扶着栏杆微笑。他腕上的西铁城手表指向十点整,商场广播突然插播紧急通知:"家电部限流!请顾客凭预约号排队购买!"
此时千里之外的鲁西南农村,手扶拖拉机正突突突地开进王家沟。车斗里摞着二十个印有浪花纹的纸箱,穿蓝布褂的送货员老张扯着嗓子喊:"王支书!您订的十台冰箱到啦!"
晒谷场瞬间沸腾。穿开裆裤的娃娃们追着拖拉机跑,老人们摸着冰箱门上的山水纹首咂嘴:"这画是刻在铁皮上的?雨水都冲不掉哩!"
"这叫联动雕刻,数控机床刻出来的。"技术员小赵擦着汗调试电源,"插电就能用,保修卡收好咯......"
忽然村口传来鞭炮声,王会计举着汇款单跑来:"省城亲戚非要咱代购!说是这冰箱能存鲜蒜薹三个月不烂!"他身后跟着七八个邻村代表,手里都攥着皱巴巴的现金。
最让人称奇的是三天后的夜晚。当第一台冰箱的照明灯在漆黑的农家院亮起时,七十岁的王奶奶颤巍巍地塞给技术员一篮鸡蛋:"这亮堂堂的箱子,比当年生产队接电灯还亮堂!"
渤海电器总装车间里,陈晋带领着一帮技术人员建造呢三十六条自动化流水线正吞吐着银色巨兽。陈晋站在三米高的观景台上,看着机械臂将自研的变频压缩机像拼积木般嵌入箱体。生产线尽头,质检员手持改造过的内窥镜——这原本是用于机床管道检测的工具,现在正伸入冰箱蒸发器检查焊点。
"陈总,这是新冷凝器。"总工老钱递来一片蜂巢状的金属网,"用数控机床冲压的微通道结构,换热效率提升65%,耗电量又降了0.1度。"
更惊人的变化发生在电子车间。原本需要进口的温控芯片,此刻正在崭新的贴片机上跳舞。李工指着玻璃幕墙后的无尘车间:"咱们自研的BH-3芯片组,比日本同类产品节能30%,成本只要西分之一。"
忽然流水线响起欢快的音乐,机械臂托着台通体鎏金的冰箱缓缓驶来。张建国兴奋地搓着手:"这是给人民大会堂定制的特殊型号,冷藏室能恒温保存茅台酒,门板上刻的是万里长城浮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