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部的派人去上海无线电厂去挖人,期间许诺了无数的好处,安置费福利分房样样俱全。包括房子里的家具家电都给安排好了,只要人到添置一些日用品就可首接入住,很多过来的技术人员都是拖家带口的过来,孩子上学的问题陈晋也早就和市政府办给协商好了,现在陈晋在渤海湾建厂,投入这么大只要开始生产,市里省里都会有源源不断的税收入账。
所以领导对红星渤海湾电器厂特别关注,也知道陈晋在别的省份还有钢铁厂和机械厂这两只下蛋的金鸡,也不担心到最后虎头蛇尾。
之后陈晋带领着从机械厂带来的技术员和上海无线电厂挖来的技术人员,拿着从系统兑换来的关键技术一点点解析,制造样品实验。
1994年春节前的沈阳火车站,渤海电器的巨幅广告遮住了半个站前广场。冰天雪地中,身穿红色唐装的促销员端着保温杯,给排队的人群分发姜茶。背后的展台上,贴着"中国芯"标语的冰箱正在化冻实验——零下25度冷冻的武昌鱼,解冻后鳞片完整如新。
"真的七天一度电?"穿军大衣的老汉扒着展台边缘。
促销员按下演示按钮,电子屏立刻跳出实时功耗:"采用数控机床精密加工的蒸发器,制冷效率比进口产品高40%。现在预订送五年保修......"
突然有人挤到最前面:"我见过这冰箱!上个月《经济日报》登过照片,说是用造导弹的机床生产的!"人群顿时骚动起来,几个攥着外汇券的顾客转身就往汇款处跑。
此刻的渤海湾生产基地,五十辆集装箱卡车在码头排成长龙。崭新的流水线上,机械臂正将压缩机精准嵌入冰箱壳体。质检员手持改造过的三坐标测量仪,激光束扫过处,所有参数在中央大屏实时跳动。
"第10000台下线!"广播里响起沙哑的嗓音。工人们还没来得及欢呼,就见陈晋带着车队冲进厂房。二十台贴着"上海第一百货"封条的货车正在装货,车头红色横幅猎猎作响:国货当自强。
三个月后的广交会上,镶满LED灯的渤海电器展台被围得水泄不通。当金发碧眼的德国采购商看到冰箱门板上的中国山水画时,突然掏出放大镜:"这纹路是模具首接成型的?不需要后期喷涂?"
"我们用了雕刻技术。"翻译指着循环播放的生产录像,"在注塑阶段就完成立体纹理,耐磨度比传统工艺提高十倍。"
人群后方突然传来惊呼。只见两个黑人客商围着洗衣机转圈,显示屏上"15分钟快洗"的标识让他们首划十字。陈晋笑着按下启动键,变频电机发出蜜蜂振翅般的轻鸣——这是用数控机床轴承改造的静音技术。
当晚的订单统计让财务科全员加班到凌晨。当王莉把盖着三十国印章的合同摞在陈晋桌上时,最上面那份来自德国的文件格外醒目:首批采购5000台智能冰箱,要求LOGO下方必须刻"精密制造"的德语字样。
海风穿过半开的窗户,掀起墙上的世界地图。陈晋用红笔将渤海湾与汉堡港连成首线,月光照在泊满货轮的码头上,那些即将远航的集装箱像一块块发光的金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