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81,工业大亨

第五十九章 制造工艺突破

加入书架
书名:
重生1981,工业大亨
作者:
不是冻土豆
本章字数:
3106
更新时间:
2025-04-26

晨光穿透仓库顶棚的玻璃天窗,在水泥地上投下细碎的金斑。陈晋握着粉笔在临时改造的黑板上画下第三道抛物线,粉灰簌簌落在挽起的工装袖口。仓库东区堆着刚从物资局调来的45号铸钢锭,金属特有的冷冽气息混着桐油味在空气中浮动。

"铸造分三个温度区。"陈晋的粉笔敲在黑板中央,二十几个技术骨干的笔尖同时悬在笔记本上,"预热区保持800℃,液态金属在浇铸区要达到1650℃±10℃,最后的缓冷区必须用石墨模具配合循环水冷。"

负责模具车间的老张摘下鸭舌帽擦汗:"厂长,咱们最大的熔炉才五吨容量,这C型机架单件重量就八吨......"他的手指在图纸上比划,老茧在晒图纸表面留下细小的刮痕。

陈晋转身从木箱里取出个缠着棉纱的物件。剥开保护层,银灰色的蜂窝状金属结构在晨光中泛着蓝晕。"这是用新配方做的复合模具。"他将样品递给前排的小周,"外层是石墨-氮化硅复合材料,内衬用我们试制的钛合金。"

清华毕业的高材生推了推眼镜,指腹过模具表面的六边形孔洞:"自支撑结构?这些蜂窝孔既减轻重量又保证散热......"他突然抬头,"陈厂,这套模具的耐热系数是多少?"

"理论值1800℃,实际测试时在1750℃持续工作西小时没变形。"陈晋用游标卡尺卡住模具边缘,"等会去铸造车间,我们要做等比缩小试验。"

九点整的汽笛声响彻厂区时,三号熔炉己经喷出橙红火舌。陈晋戴着深色护目镜站在观察窗前,看着技术人员将第一炉钛合金原料送进加料口。老吴握着测温枪的手有些发抖,枪口对准炉膛的瞬间,液晶屏跳出的数字让周围响起低呼。

"1653℃!"负责记录的小李声音发颤,"比昨天试烧又提高了87度!"

陈晋接过测温枪,氩气保护装置喷出的淡蓝气流在他脸上投下晃动的光影。"保持氩气流量每分钟12立方米,把硅钙合金投料比例再调高0.3%。"他说着在控制台的记录本上签下名字,"老吴,每十分钟取一次渣样,特别注意硫磷含量。"

正午的太阳把钢轨晒得发烫,陈晋蹲在铁道旁查看刚浇铸的试验件。首径半米的C型机架截面在砂型中渐渐凝固,水玻璃粘结剂遇热蒸腾起白雾。他伸手摸了摸尚有余温的铸件表面,指尖传来细密的颗粒感。

"晶粒度达到7级!"质检科的小王举着放大镜惊呼。这个戴着圆框眼镜的姑娘突然转身,马尾辫在阳光下划出金色弧线,"陈厂,这比国标要求的5级高出两个等级!"

陈建国不知何时站在了人群后面。老厂长弯腰捡起块冷却的废料,用锉刀打磨出的断面上,细密的金属流线如同树木年轮。"三十年前我们给鞍钢做配套,浇铸百吨钢锭都没见过这么漂亮的断面。"他的拇指抹过金属光泽的截面,"小晋,这套工艺要是能推广......"

"爸,这才刚开始。"陈晋望着天车吊起的试验模具,"等做完残余应力检测,还要上振动时效装置。"系统光幕在他眼前闪烁,200技术积分己经兑换成《大型铸件残余应力消除技术》的完整资料。

傍晚的余晖染红铸造车间的玻璃窗时,二十吨重的振动平台正在做空载测试。陈晋蹲在控制柜前调整参数,示波器上的波形随着旋钮转动渐渐变得规律。小李抱着记录板跑来:"陈厂,市变压器厂的人到了,正在会议室等您。"

"让他们看这个。"陈晋撕下张便签纸飞快书写,"告诉后勤准备十箱盐汽水,今晚变电站改造要通宵。"

月光洒在厂区新划出的配电区域,两台深绿色箱式变电站像沉默的巨人。陈晋借着安全帽上的头灯查看电缆沟,突然抓住施工队长的胳膊:"停!这里的埋深少了20公分。"他的卷尺啪地弹开,"110千伏电缆必须保证冻土层以下,重新挖。"

凌晨三点,当第一台1600千伏安变压器发出沉稳的嗡鸣时,陈晋正趴在配电室桌上写操作规范。小周拎着铝制饭盒进来,清炒莴笋的香气混着变压器油的刺鼻味道。"陈厂,控制系统的PLC编程完成了。"他打开饭盒盖,蒸汽模糊了镜片,"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