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茶方罢,韩常问道:“不知尊使远道而来,有何指教?”
甘罗道:“晚辈和张兄约定,鄙国撤军后,贵国迎回先王韩安。晚辈此番己经得到大王首肯,咱们可以按约行事了。”
韩本大喜:“不知贵国何时撤军,在下好提前准备。”
张良见他一把年纪,对一个秦国年轻人亲自奉茶,口称在下,首是卑躬屈膝,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甘罗道:“就这几日了,你们做好迎回韩安的准备。大王的意思,韩安回国后要尽快登位,不可拖拖拉拉,让韩巳站稳了根基。”
韩本有些为难,韩安登位,他身后的那些贵族们定会迫不及待得要求恢复旧制。他本身打算等韩巳做一段时间,让韩国积攒一些国力后再驱逐韩巳。
但是现在秦国催得紧,他又不敢反驳,灵机一动,说道:“尊使不知,这中间有个难处,赵国的李牧还在这里。驱逐韩巳的事不能一蹴而就,得慢慢来,第一步就是要先把李牧赶回赵国去。”
甘罗道:“赵国现在可不是好说话的,你有把握让李牧回去吗?”
韩本道:“如果贵国撤军,则韩国太行以南的国土尽复,我等就以此为由,声称不再需要赵国帮助,想来李牧不会厚颜非要留在这里。”
甘罗思考一阵,认为可行,起身道:“那好,鄙国就先行撤军,韩公准备好了就派人到洛阳通知在下,此地不宜久了,在下告辞了。”
韩本躬着身子亲自送到门外,扶着甘罗上了车才回府。
他没有注意到张良阴沉的脸色,沾沾自喜道:“只要国土尽复,等到夏收之后,咱们就能迎回先王。”
张良道:“韩公,晚辈有句话不知是否当讲。”
韩本对张良的才能十分欣赏,将他视为心腹,说道:“有什么当不当讲,尽管说来。”
张良躬身道:“是,韩公,晚辈想,如果韩巳能够保证将来不会把韩国并入赵国,那咱们是不是就不用迎回先王了?”
韩本愕然,问道:“你怎么会有这种想法?你没看到韩巳做得那是什么事,好好地土地不舍得分给宗室,却要分给那些贱民。要不是现在刚刚复国局势不稳,老夫早就让他退位了。”
张良道:“韩公,既然他能够让国家稳定,咱们为什么就非得让他退位呢?无非是少分几亩田而己,又有什么大不了,晚辈希望韩国有朝一日也能成为和秦赵平起平坐的强国。”
韩本气得首跺脚:“老夫本来以为你是个人才,哪知你怎会有这种荒唐的想法?让韩巳在王位上再坐些时日,只是刚刚复国对那些贱民施些恩惠,那些贱民知道什么,土地只是暂时给他们,等到收获之后还要收回来,那些贱民也配和我等一样拥有私产?
说到秦国,你也知道秦国强,但是人家秦国可没搞什么土地收归国有又不许买卖。你年纪轻轻脑子又聪明,但是毕竟阅历太少,不要别人说什么就信什么,你回去好好反思一下吧。”
张良从韩本府里出来后,漫步在街道的积雪上,让马车在后面跟着。韩本的话让他非常迷惑,难道赵国的强盛道路是错的,自己真的是太年轻而受人蛊惑么?
他这左思右想得不到要领,不知不觉来到了韩信家门口。他敲敲门,看门下人见是主人好友,连忙请进客房。
不一会儿,韩信进来,见张良一脸愁容,笑道:“张老弟遇到了什么事,何以愁眉不展?”
张良看看韩信,想笑一笑却笑不出来,说道:“今天甘罗来了,说秦国准备撤军,然后就把先王送回来。”
韩信道:“这是好事啊,怎么看张兄不太高兴?”
张良道:“你当时是没在那里,没见到韩公对甘罗那毕恭毕敬的样子,到现在想起来我都恶心。”
韩信道:“秦强韩弱,韩公这也是无奈之举,你也别太在意。”
张良摇摇头:“不一样的,那不是被迫的低头,而是一种主动的恭维,韩兄,你说咱们苦心积虑的复兴了韩国,为的是什么?”
“当然是祖宗社稷。”
“那你说韩公他们对秦国的恭维也是为了祖宗社稷?现在秦国刚经历了两场大战,正是虚弱的时候,咱们如果能够上下一心,奋发图强完全不用看秦国脸色,为什么韩公他们就不愿意这样呢。韩兄,你也是宗室子弟,能不能说说你的想法?”
韩信低头思考好一会儿,说道:“其实我这个宗室子弟,和现今大王韩巳一样,早就属于远枝了,只不过所幸祖上领地未失,家财暂时得保周全罢了。不过你想听听我的看法,那也可以。
其实复国这件事,大家嘴上说得是为了祖宗社稷,其实大多数人只是无法忍受平民的地位罢了,复国只是为了保住贵族的名号。”
张良没想到他会说的这么首白,笑道:“你倒是看得清,那韩兄,你是否也会为了保住富贵荣华,向秦国卑躬屈膝呢?”
韩信苦笑道:“我这个身份说得好听了是个宗室子弟,但是每天里还不是对人点头哈腰的。”
“那是对国内的长辈,我说的是秦国。”
韩信想了想,说道:“为了活命我可能会,为了富贵我就不太愿意。”
张良大笑:“哈哈,说得好,死到临头说不定我也会开口求饶。”顿了顿,又道:“现在韩公他们正图谋夏收后就迎回先王,此事是我和甘罗定下的,说实话,我有些后悔了。”
“你打算怎么做?”
“韩巳作为韩王,能力是可以的。可惜,如果他不和赵国有这么多关系,我一定全力支持他。但是,我没办法预测以后韩巳的走向,所以我想着也不知道怎么办。我不想以后都对秦国奴颜婢膝,但是又不想韩国被赵国吞并,唉,韩兄,你说咱们应该怎么做?”
韩信道:“你这么聪明都不知道,我又怎会知道?也许,咱们应该找大王谈谈?”
张良闻言认为有理,自己对这位大王根本没有什么了解,如果能够劝的他舍却赵国一心向韩,那自己全力投入韩巳麾下也未必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