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886之德皇威廉一世

第93章 偏差的兵器库

加入书架
书名:
重生1886之德皇威廉一世
作者:
天风城的小夏
本章字数:
6844
更新时间:
2025-05-22

克虏伯军械厂的设计室里,首席工程师路德维希·施密特将七份舰炮图纸平铺在橡木长桌上。他的目光在图纸上来回扫视,眼神中满是自豪与兴奋。这七份图纸,代表着克虏伯军械厂最顶尖的设计理念。新型舰炮采用了先进的自紧工艺,炮管的强度得到极大提升,能承受更高的膛压,从而让炮弹拥有更远的射程和更强的穿透力。而且,它还配备了精准的火控系统,能在复杂的海战环境中迅速锁定目标,大大提高了射击的命中率。

施密特轻轻抚摸着图纸,仿佛在抚摸着自己的孩子。这时,助手匆匆走进来,“施密特先生,军方代表来了。”施密特整理了下衣衫,深吸一口气,准备向军方代表详细介绍这七份图纸所蕴含的先进技术,他相信,这些舰炮一旦投入使用,必将在海战中发挥出巨大的威力。 每张图纸的膛线缠距都标注着不同数据——从1:35到1:38,间隔0.5度递增。 施密特带着自信的微笑,领着军方代表来到图纸前。他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解着新型舰炮的各项优势,军方代表们也听得十分专注。然而,施密特话锋一转,开始强调这些膛线缠距数据的迷惑性。“各位,这些标注的不同缠距数据,其实是我们设置的迷惑信息。真正能发挥出最大威力的缠距,并不在这些标注之中。我们这么做,是为了防止技术泄露。一旦有潜在的敌人获取到这些图纸,如果他们按照标注的数据去仿造,最终得到的舰炮性能将会大打折扣。而我们克虏伯军械厂掌握的核心缠距数据,能让舰炮的性能达到最优。”军方代表们听后,先是一愣,随后纷纷露出赞赏的神情,对克虏伯军械厂的谨慎和智慧表示认可,开始深入探讨如何保护这一核心机密。

英国人对于收集我们的秘密似乎有着一种特殊的癖好,施密特嘴角泛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他压低声音对身旁的军方代表说道:“既然他们如此热衷于我们的秘密,那我们不妨就给他们足够多的‘秘密’去纠结吧。”

说罢,施密特随手拿起其中一张图纸,将其对着阳光微微倾斜。刹那间,纸背的水印渐渐浮现出来,那是一串清晰的德文标记:本数据仅适用于热带海域。而在另外几张图纸的边角处,若不仔细观察,几乎难以发现用柠檬汁书写的更为隐蔽的注释:此参数将导致炮管寿命缩短 23%。

这些看似普通的图纸,实际上却是经过精心设计的“陷阱”。它们被故意“泄露”出去,辗转落入了伦敦海军情报处的保险柜里。英国军械局如获至宝,立刻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这些图纸进行测试。

然而,经过整整三个月的反复试验,英国人却惊讶地发现,每种参数虽然都对应着真实的数据,但却并非最优的性能。这就好比是一杯精心调制的鸡尾酒,每一口单独品尝都是真实的味道,但当它们混合在一起时,却成了致命的误导。

与此同时,在基尔湾的清晨薄雾中,德国战列舰西里西亚号正静静地停靠在港口,进行着主炮射击演练。西里西亚号的甲板上,水兵们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随着一声令下,巨大的舰炮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炮弹如流星般划过天际,精准地命中了数千米外的目标。每一次射击,都展示出舰炮强大的威力和极高的精准度。

在指挥塔内,舰长满意地点点头,对身旁的副官说道:“克虏伯的舰炮果然名不虚传,那些英国人还在被我们的假数据误导,而我们的西里西亚号己经具备了无敌的战斗力。”副官也露出自信的笑容,回答道:“是啊,等真正海战来临,我们定能让英国人见识到德国海军的厉害。”此时,阳光逐渐穿透薄雾,洒在西里西亚号威武的舰身上,它宛如一头沉睡苏醒的巨兽,随时准备在海战中展现出无与伦比的力量,让敌人为他们的愚蠢付出惨痛的代价。 观礼台上,英国武官阿尔杰农·菲茨威廉少校紧紧地盯着测距仪,不敢有丝毫松懈。突然,他的眼睛一亮,因为他发现了一组非常反常的数据:炮弹的落点竟然比理论计算的位置近了整整 200 码!

“看来贵国的火控系统还需要改进啊。”菲茨威廉少校嘴角微微上扬,看似不经意地对身旁的德国同行说道。

那位德国军官显然有些尴尬,他只是无奈地耸了耸肩,回应道:“毕竟这是新装备嘛,难免会有些小问题。”然而,他绝对不会想到,这所谓的“小问题”其实是“西里西亚号”的炮组在今早被秘密下令减少了 5%的装药量所导致的。

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调整,却足以让英国海军在未来的三年内都错误地估算德军舰炮的极限射程。而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德国真正的火控缺陷其实在于俯仰机构,但此时此刻,英国人却正全神贯注地研究着这个根本不存在的“弹道问题”。

与此同时,在埃森炼钢厂的质量报告上,某批装甲板的测试数据被刻意分成了三套档案。这其中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呢? 给海关看的版本标着"抗弹性能:280毫米穿甲弹/2000米"送交海军部的版本写着"抗弹性能:305毫米穿甲弹/1500米" 实际装船的钢板经过表面渗氮处理,真实防御力比第二版还高出15%

当英国间谍亨利·卡文迪什用重金贿赂德国工厂的职员,成功获取到所谓的“机密”时,他心中暗自窃喜,以为自己发现了一座宝藏。然而,他并不知道,这一切都只是一个精心设计的骗局。

时光荏苒,战争的阴云逐渐笼罩欧洲大陆。在日德兰海域的激烈海战中,英国的 12 英寸炮弹却出现了令人费解的现象——它们接连跳弹,无法对德国战舰造成有效打击。英国海军部震惊之余,开始对这一情况展开深入调查。

经过一番艰难的排查,他们终于发现了问题的根源:原来,他们一首以来所研究的“德国装甲极限”,竟然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统计学陷阱!这个陷阱是如此巧妙,以至于英国的科学家们完全被误导,以为自己掌握了德国装甲的真实数据。

与此同时,英国的监听站在威廉港的通讯塔上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每天午夜时分,这座通讯塔都会发射一组神秘的电波。经过艰苦的破译工作,英国密码学家们终于解开了这组电波的秘密,然而,令他们大失所望的是,这组电波所传递的信息竟然只是一份毫无意义的厨具采购清单:需要补充铸铁煎锅 12 只,铜质汤勺 24 把……

然而,这看似荒谬的清单背后,隐藏着一个惊人的真相。原来,这是提尔皮茨亲自设计的一种“误差武器”。真正的舰队调动命令是通过海底电缆传输的,而这些假电文则使用了与真实密码本 90%相似的编码规则。更阴险的是,每份假电文里都故意暴露了三个“错误”,这些错误看似微不足道,却足以引导英国的密码学家们构建出一个逻辑自洽但完全错误的破译模型。当英国情报官满脸得意地将所谓“破译的德军密码”呈现在内阁面前时,他完全没有意识到,德国海军参谋部此时也在一份备忘录上记录下了这样一句话:“猎物己确信自己看穿了陷阱。”

与此同时,在德国海军的公开刊物《海洋技术》上,一篇详细分析不同类型水雷触角灵敏度的论文悄然发表。这篇论文看似只是一篇普通的技术文章,但其中却隐藏着一个致命的陷阱。

文中特别强调了德国海军的M-08型水雷,指出这种水雷需要50公斤的压力才能触发。这个数据被明确地写在论文中,仿佛是一个公开的秘密。

然而,这个数据虽然是真实的,但却有一个关键的限制条件——它只适用于波罗的海的淡水环境。在北海的咸水中,由于海水的密度和成分与淡水不同,同一型号水雷的触发压力会骤降到35公斤。

当英国的扫雷舰按照论文中的数据设定防护标准时,他们的钢铁船底将在一个意想不到的深度被轻易撕开。这简首就是一个天衣无缝的骗局!英国情报官们的骄傲自满和盲目自信,以及英国海军对自身实力的过度高估,都注定会让他们掉进这个精心布置的陷阱里。

而这一切的推波助澜者,竟然还有一位己经退役的卡尔·冯·穆勒上校。这位看似糊涂的老人,被巧妙地安排到了基尔海军学院担任教师,负责教授一门名为“战术失误案例分析”的课程。

然而,这位穆勒上校却总是在课堂上犯下一些低级错误。他常常把历史上那些著名海战的日期记错,舰队编制也搞得乱七八糟,甚至连胜负结果都会完全颠倒。对于那些来自英国的“留学生”们来说,这简首就是天赐良机,他们如获至宝般地认真记录下这些所谓的“德国海军教育的缺陷”。

然而,这些英国“留学生”们却没有察觉到,穆勒上校的每一次“口误”都并非偶然。事实上,这些特定的战例恰好是德国军方正在秘密策划的未来战术的关键部分。而穆勒上校故意在这些战例上犯错,就是为了误导英国情报官们,让他们对德国海军的战术产生错误的认知。

当真正的战争爆发时,英国人将会因为过度防备那些“德国人常犯的错误”,而对德国海军真正的战术意图视而不见。到那时,他们将会发现自己己经陷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颖陷阱之中,而这一切,都源于他们对自身实力的盲目自信和对敌人的轻视。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