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886之德皇威廉一世

第92章 海军风险舰队理论

加入书架
书名:
重生1886之德皇威廉一世
作者:
天风城的小夏
本章字数:
6698
更新时间:
2025-05-22

北海的黎明总是裹挟着铁灰色的迷雾,基尔港的船坞里,一艘修长的战列舰正被数百名工人簇拥着。它的装甲带比英国同类舰艇薄了15%,但主炮塔转速快了整整七秒——这是提尔皮茨伯爵的杰作,他称之为"风险舰队"的细胞单元。当海军参谋部的年轻军官对这种设计提出质疑,认为它过于激进时,这位被尊称为德国海军之父的人,只是默默地着桌角那尊青铜海神像,仿佛在与它交流着什么。

他的目光深邃而坚定,似乎早己看透了这场争论的本质。过了一会儿,他缓缓地开口说道:“我们要建造的,并不是一支能够战胜皇家海军的舰队。”

这句话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到震惊,他们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这位德国海军之父。

然而,他并没有停下,继续说道:“我们的目标,是要打造出一支让英国人不敢轻易下注的筹码。”他的声音虽然不大,但却充满了力量和决心,让人无法忽视。在柏林海军部的机密档案室里,一组被反复演算的数据静静地躺在文件柜中。这些数据详细地记录了这场豪赌的本质,揭示了其中的风险与机遇。这些数据是如此的重要,以至于只有少数高层官员才有资格查阅。它们是德国海军战略的核心,也是这位德国海军之父决策的依据。

当德国拥有英国海军60%吨位时,伦敦内阁会议室的争吵时间将增加三倍 每增加一艘装备280毫米主炮的装甲巡洋舰,英国殖民地驻防舰队的调动预案就要重写17页 , 如果德国造船厂保持每年下水8.3万吨的速度,英国财政大臣的降压药消耗量会呈几何级数增长 这些计算不是出自数学家之手,而这是一份来自德皇威廉二世御用心理顾问的备忘录,其中详细阐述了恐惧的杠杆效应以及克虏伯公司在绘图室里所采取的一些策略。

恐惧的杠杆效应被描述为一种手段,通过让对方始终缺少一发筹码来跟注,从而使其处于持续的恐惧和不确定性之中。这种心理战术旨在削弱对手的信心和决策能力,使其在面对关键决策时犹豫不决。

在克虏伯公司的绘图室里,工程师们正在进行一项精心策划的行动。他们将带有瑕疵的设计方案藏入"废弃方案"文件夹中,这些瑕疵并非偶然,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例如,在一份被咖啡渍污染的舰体结构图上,水线装甲带的倾斜角度被故意标注错误。

当这份看似绝密的图纸被英国间谍以高价买走时,朴茨茅斯造船厂的应力测试部门将会陷入困境。他们将花费三个月的时间来研究这份错误的图纸,而这无疑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更精妙的是潜艇设计处的双面战术。对外展示的 U 型潜艇模型被刻意放大了耐压舱的尺寸,给人一种潜艇坚固耐用的印象。然而,真实建造的艇身却比所展示的数据薄了 12 毫米。

这个微小的差异对于英国海军部来说却是一个巨大的误导。他们错误地计算了德军潜艇的最大潜深,认为这些潜艇只能在较浅的深度活动。然而,当战争爆发后,那些原本应该在 150 米深度就被水压摧毁的德国潜艇,却能够在 200 米处轻易地撕开协约国商船的肚腹,给协约国的海上运输线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埃森的炼钢炉日夜吞吐着赤红铁水,这里的配方簿记载着令人费解的比例: 舰炮用钢掺入0.3%的钒——恰好让弹道性能提升到英国炮弹引信延迟参数的临界点 在装甲板淬火的过程中,时间的把握是至关重要的。多保持短短 7 秒的时间,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时差,却对英国穿甲弹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 7 秒的差异,使得英国的穿甲弹要么过早爆炸,无法穿透德国战舰的装甲;要么就完全哑火,根本无法发挥作用。

而在德国战舰的轮机叶片合金中添加昂贵的钨,更是一个精心设计的策略。这种金属的加入,使得德国战舰的航速总是比英国情报预估的快上 1.5 节。这小小的 1.5 节速度差距,在海战中却可能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

英国海军武官在视察时,对德国的这些技术细节感到十分惊讶,不禁啧啧称奇:“贵国的工业标准真是严苛啊!”然而,他并不知道这些所谓的“过剩品质”,其实都是经过精确计算的心理压制手段。当英国船厂被迫跟进这些技术时,其建造成本将会飙升到议会难以承受的程度。

1908 年基尔海军阅兵时,德国舰队故意在转向演练中露出一个破绽:战列线右翼的黑森号似乎出现了轮机故障,比预定位置落后了半海里。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失误,实际上却是德国海军精心策划的一场心理战。英国观察员迅速记录这个战术缺陷,却没注意到另外西艘巡洋舰正借着这个缺口,完成了对假想敌旗舰的包抄阵型——这个被命名为诱饵阵列的战术,五年后将在日德兰海战让英国海军付出血的学费。 更阴险的是无线电静默训练。德国军舰会突然关闭所有通讯,逼得英国监听站疯狂搜索频道。而当伦敦以为发现新频段时,其实正落入预设的幽灵信号陷阱,这让英国密码破译部门的工作陷入了混乱。他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分析这些幽灵信号,却始终无法得到有价值的信息。海军决策层只能依据这些扰的情报来制定战略,这使得他们的决策变得盲目而混乱。在一次关键的海战部署中,由于幽灵信号陷阱的干扰,英国海军错误地判断了德国舰队的位置和行动方向。他们将大量的兵力调往错误的海域,导致真正需要防御的区域兵力空虚。当德国舰队突然出现在毫无防备的区域时,英国海军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局面。战舰被击沉,士兵伤亡惨重,英国海军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创。而德国海军则凭借着精心策划的心理战术和技术手段,在这场战争中占据了上风,让英国海军为陷入幽灵信号陷阱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在唐宁街的午宴上,德国海军武官酒后失言:"我国造船预算明年要削减20%......当然这还没呈报议会......此言一出,整个宴会厅瞬间安静下来。英国海军部的官员们面面相觑,心中各有盘算。消息迅速传至海军部,会议室里炸开了锅。有人认为这是德国的阴谋,故意释放假消息来麻痹英国,让英国放缓造船步伐;也有人觉得这是德国财政吃紧,不得不削减造船预算,英国可以趁机扩大海军优势。

海军大臣紧皱眉头,沉思良久后说道:“不管这消息是真是假,我们都不能掉以轻心。继续加强情报收集,同时加快我们自己的造船计划,确保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对德国海军的威慑力。”于是,英国海军部一边秘密调查德国造船预算削减的真实性,一边加大投入,督促造船厂加快战舰的建造速度,一场围绕海军实力的暗战,在英德之间愈演愈烈。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伦敦证券交易所的造船股竟然如惊弓之鸟一般应声下跌。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其实并不简单,实际上,柏林正在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手段来操纵局势。他们巧妙地利用影子账户,不动声色地收购英国船厂的债券,这看似普通的经济行为,实际上却是提尔皮茨精心策划的一场经济学上的借刀杀人之计。

就在英国的“无畏号”战列舰隆重下水之际,德国媒体却如获至宝般地大肆渲染所谓的“海军革命”。然而,在基尔的设计室里,一群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们却对着模型露出了不屑一顾的冷笑。原来,他们早在三年前就己经对全重炮设计进行过试验,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射控系统根本无法跟上齐射的节奏。

可如今,英国人却毫不犹豫地跳进了这个看似的技术陷阱。而与此同时,德国方面却在悄悄地进行着另一项关键技术的研发,那就是交错式炮塔布局。经过长时间的努力,这项技术己经取得了重大突破,能够实现每分钟高达2.7轮的精准齐射,远远超过了英国的水平。

然而,这一切都还不是最致命的。真正的杀招,其实隐藏在德国的燃料政策之中。表面上看,德国海军似乎在疯狂地储备燃煤,给人一种对传统能源极度依赖的印象。然而,这背后隐藏着一个惊人的事实——他们竟然在暗中将全国高达 90%的原油进口配额都给予了合成燃料实验室!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或许会成为决定未来海战胜负的关键因素。

当英国的情报机构还在暗自庆幸德国舰队因缺乏石油补给而无法施展时,汉堡的秘密油库早己悄悄囤积了足够支撑三年作战所需的苯胺添加剂。这种神奇的液体,其作用堪称惊人,它能够让原本劣质的煤炭燃烧效率大幅提升 40%!

在这最后的和平岁月里,德皇威廉二世亲自对海军学院的教材进行了修改。原本的表述“风险舰队的目标是威慑”被他果断地划去,取而代之的是一句更为激进的话:“我们要让英国人在开战和破产之间摇摆不定,首到他们的绅士风度被赌徒的冷汗所取代。”

那书页边缘的墨水晕染开来,仿佛预示着北海即将被鲜血染红的波涛,一场惊心动魄的海上军备竞赛即将拉开帷幕……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