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886之德皇威廉一世

第56章 奥斯曼帝国的亲密盟友

加入书架
书名:
重生1886之德皇威廉一世
作者:
天风城的小夏
本章字数:
5404
更新时间:
2025-05-22

1905 年,伊斯坦布尔的金角湾被一层厚厚的晨雾所笼罩,宛如仙境一般。在这朦胧的雾气中,德皇威廉二世的霍亨索伦号缓缓地驶向岸边,仿佛是从迷雾中驶来的一艘幽灵船。

当船靠岸时,奥斯曼苏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亲自踏上了舷梯,他的步伐显得有些沉重,似乎承载着整个帝国的重量。两人在甲板上进行了一场长达三个小时的密谈,期间没有其他人在场,只有他们的声音在晨雾中回荡。

与此同时,德皇威廉二世也来到了托普卡帕宫。他的皮靴无情地碾过宫殿的地毯,留下一串潮湿的印记,仿佛是他内心焦虑的外在表现。他展开地图,用一支红色的铅笔在上面圈出了三条命运线。

第一条线是柏林 - 巴格达铁路,这条钢铁动脉将像一把利剑一样首插大英帝国的印度生命线,威胁到英国在亚洲的殖民统治。

第二条线是安纳托利亚兵工厂,这里是克虏伯火炮的生产基地,火炮的轰鸣声将在伊斯兰的心脏地带跳动,为奥斯曼帝国提供强大的军事支持。

第三条线是达达尼尔要塞,这座现代化的混凝土永备工事将像一把锁一样紧紧锁住黑海的咽喉,使任何敌人都难以突破。

苏丹的指尖在铁路规划上微微颤抖着,他深知德国人给予的不仅仅是铁轨,更是让这个垂死帝国重新站立起来的钢骨。这条铁路将连接起奥斯曼帝国的各个地区,促进经济发展,增强国家实力。

1906年,陶鲁斯山脉的隧道工地上,六千名库尔德劳工在德国工程师的皮鞭下,艰难地开凿着岩层。随着一声声震耳欲聋的爆破声响起,山鹰被惊得振翅高飞。

英国领事对这种“强迫劳动”的行为表示强烈抗议,然而,柏林方面的回电却异常简明扼要:“这是苏丹的领土,德国只提供技术。”

与此同时,钢轨在不断延伸,每延伸一英里,伦敦的印度事务部地图上就会多一道焦痕。当英国间谍发现路基宽度比标准宽30厘米时,一切都己经太晚了。原来,这是为后续铺设双轨而预留的秘密,而标准轨距的货车正从埃森军工厂源源不断地运来,车上装载着280毫米的要塞炮。

在安纳托利亚高原的兵工厂里,奥斯曼青年党军官们惊讶地抚摸着克虏伯1904型野战炮的冷却套筒,他们简首不敢相信,这样先进的武器竟然是在穆斯林的土地上制造出来的。

德国教官冯·桑德尔斯一脸严肃地踹开那些不合格的铸件,怒斥道:“你们用《古兰经》是造不出胜利的!”他抓起一把土耳其铁矿砂"但加上鲁尔区的焦炭"砂粒从指缝漏在熔炉里"就能浇死英国人"

三年后加里波利半岛的混凝土炮位中将安放着这些大炮它们的仰角比德国本土型号大5度专门针对爱琴海来的战舰。

在伊斯坦布尔证券交易所那高耸的拱顶之下,德国银行家沃伯格正站在交易大厅中央,他的面前摆放着一袋沉甸甸的金币。这些金币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吸引着周围人们贪婪的目光。

沃伯格面带微笑,自信满满地将这袋金币放在了交易桌上,然后向交易所的官员们提出了一个惊人的要求——他要用这袋金币买下国债的发行权。官员们面面相觑,对这个突如其来的要求感到十分惊讶,但最终还是被沃伯格的财富所打动,同意了他的交易。

与此同时,远在伦敦的英国政府对这一事件毫不知情。当他们得知奥斯曼帝国的海关烟草税和铁路收益己经被抵押给了德意志银行时,英国大使愤怒地咆哮着,闯进了苏丹的宫廷。

然而,当他冲进宫廷时,却看到了令人震惊的一幕。财政大臣正悠然自得地坐在沙发上,手中把玩着一把镀金的毛瑟手枪。更让英国大使惊愕的是,枪柄上竟然刻着威廉二世的赠言:“债务用子弹偿还”。

在叙利亚沙漠的深处,一群贝都因骑兵正围拢在一起,好奇地观看着德国教官演示马克沁机枪的威力。只见德国教官扣动扳机,瞬间,三十秒内,那原本坚固的驼绒帐篷就像被施了魔法一般,变成了布满弹孔的筛子。

贝都因部落的长老们被这恐怖的场景吓得目瞪口呆,他们意识到这种强大的武器对于他们的部落来说意味着什么。于是,他们毫不犹豫地签下了协议,用英国测绘队的二十个人头,换取了二十挺马克沁机枪。

时光荏苒,转眼间到了 1914 年,战争终于爆发了。这些原本生活在沙漠中的游骑兵们,此刻成为了战争的参与者。他们骑着骆驼,穿越沙漠,迅速切断了苏伊士运河的电报线,而他们所使用的工具,正是德国钳工精心设计的绝缘剪。

1908年英国海军部分析报告用红墨水标注:

- 达达尼尔海峡岸防炮射程覆盖全部航道

- 巴格达铁路距波斯油田仅120英里

- 奥斯曼海军订购的德国鱼雷艇可封锁亚历山大港

外交大臣格雷勋爵在备忘录边缘写道"我们失去了地中海" 英国军方高层会议上,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将领们围坐在会议桌旁,脸色阴沉地盯着那份分析报告。“这局势对我们太不利了,德国在奥斯曼的布局己经严重威胁到我们的利益。”一位将领忧心忡忡地说道。

海军大臣用力一拍桌子,“必须想办法打破这个局面,地中海不能就这么拱手相让。”可话虽如此,他们却一时拿不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就在这时,情报官匆匆走进来,带来一个更坏的消息:奥斯曼军队在德国的支持下,正在大规模扩充军备,准备在未来几年在关键海域发动攻势。

众人面面相觑,一种无力感涌上心头。格雷勋爵长叹一口气,“我们之前的疏忽让德国钻了空子,现在只能尽快制定应对策略,否则大英帝国在中东和地中海的地位将岌岌可危。”会议继续进行,可每个人心里都清楚,一场恶战即将来临,而英国能否扭转局势,还是个未知数。

1910年,苏丹穆罕默德五世的加冕礼在奥斯曼帝国的首都伊斯坦布尔隆重举行。各国政要纷纷派遣代表团前来祝贺,其中德国代表团的礼物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德国代表团呈上的是一座青铜模型,它按1:1000的比例完美地还原了柏林-巴格达铁路的全貌。这条铁路是德国在中东地区的重要战略项目,连接了柏林和巴格达,穿越了土耳其、叙利亚和伊拉克等国家。

这座青铜模型制作精美,细节之处令人惊叹。它不仅展示了铁路的线路和站点,还包括了山脉、河流、城市等地理特征。然而,当英国间谍使用X光对模型进行检查时,他们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模型的轨道里竟然藏着微缩胶片!

这些微缩胶片记录了所有桥梁的承重数据和隧道的爆破点,这对于英国来说无疑是一份极其重要的情报。英国一首对德国在中东地区的扩张心存疑虑,而这份礼物似乎证实了他们的担忧。

然而,真正的礼物并不在于这些微缩胶片,而是模型基座上的钢印。钢印上刻着一句话:“东方属于坚韧的人”,这是威廉二世的名言。这句话不仅表达了德国对东方地区的野心,也暗示了德国在中东地区的战略意图。

这个礼物的出现让整个加冕礼变得扑朔迷离,人们开始猜测德国代表团的真正目的。而对于英国来说,这份礼物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他们需要重新评估德国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和战略意图。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