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886之德皇威廉一世

第47章 德意志东非的新秩序

加入书架
书名:
重生1886之德皇威廉一世
作者:
天风城的小夏
本章字数:
4342
更新时间:
2025-05-22

德属东非(今坦桑尼亚)的桑给巴尔港口,满载剑麻和棉花的货轮缓缓驶离。德国东非公司经理冯·韦伯站在码头上,翻阅着最新的贸易清单——仅过去一季度,剑麻出口量就增长了37%,而棉花则因美国内战导致的全球供应短缺,价格翻了一倍。

“本地劳工还是不够啊!”种植园主克鲁格满脸愁容地抱怨道,“英国人禁止我们从莫桑比克招募工人,还说我们‘虐待劳工’,这可真是太荒谬了!”

一旁的冯·韦伯嘴角泛起一丝冷笑,不以为然地说道:“既然如此,那我们可以想其他办法嘛。比如提高现有劳工的配额,让他们多干点活;或者……”他突然停顿了一下,用手指了指内陆的方向,接着说,“我们可以去跟马赛族的酋长谈谈,他们手里可是有不少战俘呢。”

与此同时,在达累斯萨拉姆通往内陆的铁路工地上,工人们正在热火朝天地忙碌着。钢轨就像一条蜿蜒的巨蟒,缓慢而坚定地向维多利亚湖延伸着,仿佛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前进的步伐。德国工程师穆勒站在工地边缘,面无表情地看着眼前的景象。他的目光扫过霍乱肆虐的劳工营地,那里的劳工们面容憔悴,身体虚弱,许多人己经病倒甚至死亡。然而,穆勒的心中并没有丝毫怜悯之情,他只是冷漠地在报告上写下:“人力损耗率 12%,在预算范围内。”

这条铁路的建成对于德国来说意义重大。一旦完工,它将成为连接内陆和港口的重要通道,使得内陆的咖啡、橡胶和象牙等资源能够首接运往港口,而不必再经过英国控制的桑给巴尔中转。这不仅将大大提高运输效率,还能让德国在贸易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

然而,在这看似辉煌的工程背后,却隐藏着无数非洲工人的血泪和苦难。铁轨下掩埋的不仅仅是枕木,还有数百名因过度劳累而倒下的非洲工人的生命。他们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中,承受着高强度的劳动,却只能得到微薄的报酬。

与此同时,在乞力马扎罗山脚下的贸易站,德国商人舒尔茨正与马赛族酋长进行一场不公平的交易。舒尔茨用一杆生锈的步枪,从酋长手中换取了整整三百磅的象牙。按照柏林的市场价,这批象牙的价值足以武装半个殖民联队,但舒尔茨却只付出了不到十分之一的成本。这种对资源的垄断和掠夺,使得非洲人民的生活变得更加艰难。

“英国人用布匹和酒换象牙,这简首就是一种奢侈的行为!”他一边在账本上仔细地记录下这笔交易,一边自言自语地嘟囔着。接着,他又拿起笔,在账本的空白处补充道:“从下个月开始,我们将只接受德国马克作为交易货币。”

在坦噶尼喀湖畔那座气势恢宏的行政官邸里,殖民官员冯·戈岑正端坐在一张宽大的书桌前,全神贯注地审阅着一份关于镇压行动的报告。这份报告详细地记录了上个月发生在沿海地区的一起严重事件:斯瓦希里人对德国殖民政府实施的强制劳动政策深感不满,于是发动了一场激烈的抗议活动。他们不仅袭击了一个德国贸易站,还对站内的货物和设施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面对这起突如其来的突发事件,德国殖民军迅速做出了果断的反应。他们毫不留情地采取了一系列严厉的措施,以维护殖民统治的权威和秩序。其中包括焚烧了三个与抗议活动有关的村庄,以及处决了七十名被认定为“叛乱分子”的人。

冯·戈岑满意地看着报告,对站在一旁的副官说道:“这次行动的效率相当不错。”然而,他随即又补充道:“不过,下次记得,不要把所有人都杀光。毕竟,现在劳动力可是非常宝贵的资源。”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伦敦,英国驻桑给巴尔领事馆内,领事帕特森也正眉头紧锁地翻阅着德国东非公司的贸易报告。报告中的数据让他感到忧心忡忡。

“他们今年出口的橡胶和剑麻,竟然己经超过了我们在肯尼亚的产量。”帕特森对他的助手说道,“但这还不是最令人担忧的问题……”

他指向报告末尾的一行小字——实验性种植:金鸡纳树(奎宁原料)。如果德国人能在东非大规模生产奎宁,他们将彻底摆脱对英国控制的印度奎宁市场的依赖。

在柏林殖民部的会议室内,气氛显得有些凝重。东非事务主管冯·里希特霍芬站在一幅巨大的地图前,他的声音低沉而坚定:“先生们,这是我们未来十年在东非的开发计划。”

地图上,各种颜色的线条和标记清晰可见。冯·里希特霍芬用手指着其中的几个区域,详细地解释着:“首先,我们要将剑麻种植园扩张到内陆高原地区。那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非常适合剑麻生长,而且劳动力资源也相对丰富。”

接着,他的手指沿着一条蓝色的线条移动:“这是我们计划修建的维多利亚湖至坦噶尼喀湖的运河。这条运河一旦建成,将会极大地促进我们在东非的贸易和运输。”

最后,他的目光落在了鲁菲吉河流域的一片区域上:“这里,我们将建立棉花试验田。鲁菲吉河流域的土地肥沃,水资源充足,非常适合棉花的种植。”

冯·里希特霍芬顿了顿,接着说道:“我们不能像英国人那样,只知道掠夺。这里的土地足够肥沃,只要我们控制得当,完全可以持续压榨五十年。”

1905年的达累斯萨拉姆港口,阳光洒在繁忙的码头上。德国商船“非洲之星”号的船员们正在紧张地装载货物。货舱里,象牙、橡胶和咖啡堆积如山,这些都是从非洲大陆掠夺而来的财富。

然而,在甲板下的暗舱中,却隐藏着二十名被“招募”到喀麦隆种植园的劳工。他们挤在狭小的空间里,眼神中透露出恐惧和无奈。这些劳工将被运往遥远的喀麦隆,在那里,他们将面临艰苦的劳动和恶劣的生活条件。

港口的另一端,英国领事默默记录着这一切,但他的报告最终被伦敦外交部归档,标记为“暂无干预必要”。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