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81,工业大亨

第八十九章 第一个小区开建

加入书架
书名:
重生1981,工业大亨
作者:
不是冻土豆
本章字数:
2988
更新时间:
2025-05-18

1996年8月的南京热浪袭人,红星地产筹备组的临时办公室里,三台电扇对着设计图纸拼命摇头。刚从同济大学毕业的赵晓阳抹了把额头的汗,笔尖在结构图上画出最后一道弧线。

"成了!"他抓起图纸就往总经理办公室跑,却在走廊迎面撞上陈晋。董事长手里拎着安全帽,深灰色西装裤脚沾着新鲜的水泥点子,显然刚从工地回来。

"陈总,地下车库的承重结构优化方案......"

"边走边说。"陈晋接过图纸扫了两眼,脚步不停走向会议室,"把柱网间距再放大0.5米,这样车位能多划出8%。"见年轻人面露难色,他掏出钢笔在图纸背面演算:"用十字形梁加固,荷载分布更均匀。"

赵晓阳盯着龙飞凤舞的计算公式,突然想起毕业设计时教授说的话:"真正的工程智慧都在施工现场。"此刻会议桌上摊开的机床厂地块规划图,正被八月的阳光镀上金边。

三天前,当周明把国土局批文送到董事长办公室时,落地窗外的长江正泛起晨雾。财务总监看着批文上"鼓楼区机床厂地块,2.8亿元"的朱红印章,手心里全是汗——这是集团账上65%的流动资金。

"陈总,要不要等建设银行的贷款......"

"等贷款批下来,这块地就不是这个价了。"陈晋将批文锁进保险柜的动作干脆利落,"通知人事部,今天下午我要见到筹备组全员简历。"

正午十二点的集团食堂,工程部老张的排骨汤还没喝到嘴里,就被内线电话叫到三楼会议室。推开门看见满墙的规划图时,这个干了二十年基建的东北汉子愣住了。

"张工,给你配了三个东南大学土木系的高材生。"陈晋把安全帽扣在他头上,"明天天亮前,我要看到基坑支护方案。"

当夜,筹备组办公室的灯光亮如白昼。赵晓阳盯着地质报告上的"地下水位1.2米"首冒冷汗,忽然听见身后传来带笑的声音:"小伙子,知道南京人为什么爱吃盐水鸭吗?"

陈晋不知何时站在了身后,手里端着两碗甜点放在桌上,铅笔在地下水系图上划出流畅的弧线:"长江沉积层土质松软,咱们给它来个'乾坤大挪移'。"笔尖重重落在某个坐标点,"从这里开始分段降水,配合轻型井点排水系统。"

晨光熹微时,赵晓阳抱着新鲜出炉的施工方案冲进工程部,发现老张正和三个实习生用水泥袋搭临时床铺。

九月的地块施工现场,二十台打桩机同时作业的轰鸣声震耳欲聋。陈晋蹲在基坑边,指尖抹起一撮泥土搓了搓,转头对工程车喊话:"老刘,东南角的土方车再加两辆!"

"陈总!"安全员气喘吁吁跑来,"混凝土供应商说C60标号要等半个月......"

"给他看采购合同补充条款。"陈晋掏出随身携带的《建筑法规手册》,"第三章第二款,违约方按日支付3%滞纳金。"话音刚落,腰间传呼机响起,屏幕显示"商混站王总:马上发货"。

夕阳西下时,赵晓阳望着浇筑现场目瞪口呆。本该七天完成的底板浇筑,在六台泵车同时作业下,不到西十小时就完成了基础硬化。更让他震撼的是基坑边的质量公示牌——每车混凝土的标号、配比、浇筑时间都详细记录,随时接受监理抽查。

"当年我们造机床导轨,精度误差不超过头发丝十分之一。"陈晋递给他一瓶盐汽水,"盖房子是百年大计,质量管控要比造精密仪器更严苛。"

十月的秋雨来得猝不及防。凌晨三点,值班的赵晓阳被雷声惊醒,抓起手电就往工地冲。雨幕中,他看见陈晋带着二十个工人正在给刚支好的模板盖防雨布,深蓝色雨衣在探照灯下泛着水光。

"愣着干什么?过来固定东南角的脚手架!"陈晋的声音穿透雨幕,"台风路径改了,这次降雨量可能破纪录!"

三天后放晴时,质检站的人看着干燥整洁的施工面首咂舌:"你们怎么做到的?隔壁工地全泡成泥塘了。"正在核对图纸的陈晋抬起头,指了指墙上"晴雨两套施工方案"的标语。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