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81,工业大亨

第八十五章 全国物流中心四

加入书架
书名:
重生1981,工业大亨
作者:
不是冻土豆
本章字数:
3372
更新时间:
2025-05-18

南京总部地下指挥中心,三十台386电脑在防静电地板上嗡嗡作响。陈晋站在环形投影幕前,绿色光标在长江流域图上跳跃:"通知武汉组,下午两点启动码头智能调度系统测试。"他话音未落,打印机突然吐出一叠图纸,技术员小孙兴奋地举着热乎的图纸冲进来:"陈总!重庆传来的自动监测数据!"

在武汉码头

江面上五艘耙吸式挖泥船排成雁阵,驾驶舱里的红星标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王守仁扶着日本进口的激光测距仪,镜片里倒映着正在沉降的钢板桩。"垂首偏差0.3‰!"操作员盯着全站仪显示屏欢呼,"比规范要求还精确五倍!"

对岸忽然传来汽笛长鸣,三艘载着数控切割机的驳船缓缓靠岸。"这可是咱们机械厂刚下线的宝贝!"设备主任老李拍着泛着蓝光的机床外壳,"等离子切割精度±0.1毫米,一天能加工两百吨钢板!"

王守仁翻开施工日志,钢笔在"钢板桩施工"条目后重重写下:原计划15天,实际用时8天。江风掀起他安全帽下的白发,远处二十台徐工起重机正将预制栈桥模块精准吊装,榫卯结构的接口在阳光下严丝合缝。

重庆货场工地

张工蹲在刚刚贯通的隧道口,安全帽灯照亮岩壁上密布的微型桩。"狗日的,总算把这溶洞治住了!"他摸着混凝土表面泛起的钢渣光泽,"通知试验室,把玄武岩纤维掺量提到18%!"

隧道深处突然亮起车灯,五台改装过的东风自卸车满载钢渣混凝土驶来。驾驶室里的年轻司机探出头:"张工,新装的液压助力方向盘真带劲!"车队后方,数控弯管机正将手臂粗的钢筋弯成精确的120度角,火星映亮岩壁上"红星速度"的鲜红标语。

"承载力达标!"监测员的喊声在隧道里激起回音。张工抓起对讲机:"陈总,货场东区提前三天完工!"他忽然想起什么,转身踹了技术员屁股一脚:"快去把中科院专家组的监控数据传回南京!"

在广州建立的冷链仓库

零下25度的冷库里,林婉婷裹着貂皮大衣,睫毛上结着冰晶。德国进口的克虏伯制冷机组发出轻微嗡鸣,她手中的红外测温仪显示:温度波动±0.5℃。"启动自动化分拣系统。"随着指令下达,三十台国产机械臂突然苏醒,将-18℃的冻品精准投入不同温区的集装箱。

"林总,导电混凝土地坪测试通过!"技术员举着万用表跑来,表盘显示静电值0.01Ω。仓库外,二十辆改装过的斯太尔重卡正在加装GPS天线,驾驶室里的温度控制器亮着绿色指示灯。

港务局长望着实时更新的电子货位牌,突然抓住林婉婷的手:"这套系统能不能给我们码头..."

"己经准备好技术转让协议。"林婉婷从公文包抽出文件,封面上"冷链物联网1.0"的金字在阳光下闪烁。

北方物流中心天津港

渤海湾的晨雾中,三十座银白色保税仓库如同巨鲸浮出水面。林婉婷踩着结霜的钢栈桥,手中平板电脑正显示海水源热泵的实时能效比。"COP值4.3!"挪威工程师瞪大眼睛,"这比我们北欧的机组还高15%!"

仓库顶上突然传来机械轰鸣,六台国产光伏板清洁机器人正在轨道上滑行。财务总监翻着报表惊呼:"自清洁涂层让发电效率提升了7%!"远处海关大楼顶端的风向标突然转动,二十辆改装过温控系统的重卡列队驶入智能卡口,电子抬杆用时0.3秒。

南京中枢陈晋望着办公室里摆满的屏幕

深夜的指挥中心,五十台电脑屏幕将陈晋的脸映成蓝绿色。墙上的LED显示屏突然刷新数据:

【武汉码头】货物吞吐量突破50万吨/月

【重庆货场】边坡沉降率0.01mm/天

【广州冷链】货损率降至0.03%

【天津保税】通关效率提升300%

通过系统提供的技术,五大物流中心组网"启动物流优化模型。"陈晋按下回车键,全国地图上顿时亮起金色光流。386电脑群组发出老牛般的轰鸣,十分钟后,打印机吐出二十页优化方案:华东线路节省燃油12%,华南仓储周转率提升19%...

杨明华突然撞开门:"陈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领导要来视察!"

"把智能调度系统的演示程序准备好。"陈晋抓起施工手册,"通知各基地开启视频会议系统,让北京看看什么是真正的中国速度!"

江风裹着初雪拍打窗户,指挥部里的灯光彻夜未熄。五个工程节点的实时画面在监控屏上跳动,仿佛奏响着一曲钢铁与数据的交响乐。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