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81,工业大亨

第七十一章 制造三轴数控机床

加入书架
书名:
重生1981,工业大亨
作者:
不是冻土豆
本章字数:
3042
更新时间:
2025-04-29

"大家先回去休息。"陈晋突然开口,惊飞了窗外梧桐树上的麻雀,"明天早上八点,所有技术骨干到一号会议室开会。"

当月光爬上热处理车间的烟囱时,陈晋独自坐在厂长办公室。台灯在红木桌面上投下温暖的光圈,他闭目凝神,意识深处淡蓝色的系统界面如水波般荡漾开来。200积分化作流星坠入科技树分支,海量信息瞬间涌入脑海。

图纸。工艺参数。主轴动态平衡计算式。滚珠丝杠的预紧力调整公式。陈晋抓起钢笔的手微微发抖,铺开的绘图纸上很快布满流畅的线条。当东方泛起鱼肚白时,二十七张完整的三轴机床设计图整齐地摞在桌角,每张图纸右下角都签着遒劲的"陈晋"二字。

晨会上,当第一缕阳光穿透玻璃窗照在办公桌上时,会议室响起此起彼伏的抽气声。

陈晋开口这是我设计三轴机床图纸,大家都传阅一下,咱们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尽快把数控三轴机床给制造出来,的西十岁的铣工组长孙大勇猛地站起来,安全帽"咣当"撞在会议桌上:"这...这主轴结构,比咱们去年拆解的东芝机床还先进!"

"大家看第三张图的刀库设计。"陈晋用教鞭指着幕布上复杂的立体剖视图,"十二工位圆盘式刀库,配合气动换刀装置,能把换刀时间缩短到两秒以内。"

头发花白的王工扶了扶眼镜,布满老茧的手指颤抖着抚摸图纸上的伺服电机参数:"0.001毫米的重复定位精度...这真的能做到?"

"所以需要各位同心协力。"陈晋打开笔记本,上面记录着昨夜整理的关键技术节点,"今天开始成立三个攻关组:机械组负责床身铸造和导轨研磨,电气组攻关数控系统,液压组开发自动换刀装置。"

会议室突然安静得出奇,能听到窗外炼钢车间隐约传来的汽笛声。三十多名技术骨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目光齐齐落在陈晋身上。不知是谁先拍了下桌子,紧接着掌声如同暴雨般响起,震得窗框嗡嗡作响。

接下来的七天,机械厂东北角的研发车间成了不夜城。陈晋套着沾满油污的工作服,和工人们一起蹲在正在组装的机床旁。孙大勇带着五个八级钳工,用从苏联进口的龙门刨床加工出第一根首线导轨,当千分表显示全长误差不超过0.005毫米时,几个汉子抱着沾满切削液的导轨又哭又笑。

电气组的在示波器前守了三天三夜,终于调试出稳定的脉冲信号。当数控面板第一次亮起淡绿色的荧光时,这个清华大学毕业的年轻人突然跪在地上,对着操作台磕了三个响头。

第八天凌晨,当启明星还挂在天边时,陈晋按下启动按钮。装配完成的机床发出轻柔的嗡鸣,刀库像风车般旋转起来。监控屏上,三个轴向的坐标数值开始跳动,主轴转速稳稳停在8000转/分钟。

"试加工件准备!"王工的声音有些变调。孙大勇将一块45号钢毛坯装夹在液压卡盘上,手指关节因为用力而发白。

车间里突然安静得能听见呼吸声。陈晋在数控面板上输入程序,按下循环启动键。主轴缓缓下降,硬质合金刀尖触碰到钢坯的瞬间,银亮的铁屑如瀑般飞溅。当铣刀完成最后一道精加工轨迹时,晨光正好照进车间,在刚刚成型的齿轮零件上镀了层金边。

千分尺的测量结果让所有人屏住了呼吸:齿形误差0.003毫米,表面粗糙度Ra0.4。王工捧着还带着余温的齿轮,突然转身冲向仓库,翻出珍藏的瑞士产标准齿轮对比——在十倍放大镜下,两个齿轮的啮合严丝合缝。

消息传到省工业厅时,正在开会的厅长首接站了起来。三天后,挂着省城牌照的吉普车队开进厂区,头发花白的李副厅长握着陈晋的手久久不放:"你们这是给中国人争了口气!德国人卖给我们数控机床要价三百万美金,还得派他们的工程师来安装..."

当天下午,红星机械厂大门口挂上了新牌子:三轴数控机床研发中心。陈晋站在二层办公室窗前,看着厂区空地上正在奠基的新车间。更远处,钢铁厂新建的两座电熔炉己经封顶,银灰色的钢结构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