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从省农机展览会回到村里,村口老槐树下的突然被轮胎碾过。五辆披着伪装网的军绿色吉普卷着烟尘驶来,车顶天线在朝阳下划出冷冽弧光。车间里陈晋正调试新焊的货箱支架,柴油味里突然混进一丝枪油气息。
"陈晋同志?"上尉的作战靴碾过满地图纸,肩章上的星徽映着车头未干的"工农"标,"你们的三轮摩托,军委后勤部的同志在省城见过。"
李晓芸的搪瓷缸"当啷"落地,半缸机油在黄土地漫成狰狞的鹰状。陈晋的扳手在掌心转了三圈,重生前的记忆如炮弹破空——猫耳洞里扭曲的钢盔、被地雷掀翻的运输车、84年文山前线的血色黄昏。
"南边地形复杂。"上尉的作战地图铺在引擎盖上,红铅笔圈出等高线密集处,"我们需要载重500公斤、45度爬坡、离地间隙30公分以上的机动平台。"
陈晋的改锥突然扎进地图:"还要防弹钢板和防爆油箱。"他抬头看见上尉瞳孔骤缩,"给我七天,能造出样车。"
军工专家带来的5毫米钢板在阳光下泛着幽蓝,陈晋的改锥却停在半空:"太重,三轮车架承受不住。"
"用这个。"陈建国从废料堆拖出成卷的波纹铁,"五八年大炼钢铁时,铁轨枕木上的防弹夹层。"
砂轮切割机吼叫着迸出火花,系统光幕扫过铁皮:【镍铬合金装甲钢,洛氏硬度HRC45】。陈晋突然夺过张建军手里的焊枪:"用埋弧焊!普通焊条打不穿这硬度!"
李晓芸抱来苏联电焊机,二十年前的铅封还泛着红星。当电弧照亮车间时,陈晋在面罩后眯起眼——系统提示的焊接轨迹正与记忆中的防弹车结构重叠。
淬火池里的装甲板腾起白烟,陈晋将三枚56式步枪弹头压进弹孔测试台。"砰!"硝烟散去,第三块复合装甲仅留下浅坑。赵师傅的老花镜滑到鼻尖:"三层波纹铁夹胶合板,比老美M113的均质钢还抗造!"
"要快拆结构。"陈晋在装甲板边缘钻孔,"前线维修不能超过十分钟。"李晓芸递上用炮弹壳冲压的卡扣,红头绳系在拉力计上:"剪切强度够拦腰撞断碗口粗的树。"
正午的日头下,二十个汉子围着改装车架挥汗如雨。陈晋将自制的扭力杆悬架装上底盘:"越野行程再加五公分,用解放卡车的板簧改。
暴雨如注的试车场,三轮摩托咆哮着冲上泥坡。防滑链卷起的泥浆在装甲板上炸开,陈晋紧握改装方向盘:"三档!挂三档!"
李晓芸盯着自制倾角仪尖叫:"42度!要翻了!"话音未落,陈晋猛拉手刹,车尾配重箱轰然坠地——里面装着二十袋战备盐,刚好平衡重心。
上尉的作战靴陷进泥里半尺深:"这机动性...比北京吉普强三倍!"
"发动机要增压。"陈晋掀开机盖,露出炮弹壳铸造的涡轮,"用火箭弹推进剂燃烧室改的,进气量增加40%。"
晨雾中,五台迷彩涂装的战地三轮列队如钢铁猛兽。陈晋将维修手册拍在引擎盖上:"变速箱保养周期延长到五千公里,这个得用蓖麻油混石墨粉。"
上尉突然握住他油污的手:"兵工厂需要你这样的技术指导。"
陈晋望向村口新竖的招兵告示,父亲正给红榜上的名字描金。重生前的记忆与眼前重叠——那些即将奔赴前线的年轻面容,此刻正在车间里打磨齿轮。
"给我三个月。"他擦掉挡风玻璃上的露珠,"能教会兵工厂月产三百台。"
柴油机轰鸣声响彻云霄时,系统光幕悄然更新:【科技树激活:军用载具改装】。陈晋却盯着后视镜里远去的军车,仿佛看见无数钢铁骡马正穿越雨林,将胜利的齿轮推向历史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