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异事录:不按套路出牌的历史

第70章 忠武新维度:诸葛亮的千年回响

加入书架
书名:
三国异事录:不按套路出牌的历史
作者:
大奔117
本章字数:
5574
更新时间:
2025-04-11

诸葛亮病逝五丈原,留下遗命助蜀军安全撤回汉中,第五次北伐落下帷幕。蜀汉君臣们不得不面对丞相的身后事。

为完成先主遗愿,北伐成了诸葛亮人生最后十二年唯一执念。五次北伐耗尽心血,即便他如AI般持续进化,仍被百年一遇的妖孽司马懿挡住去路,光复汉室终成泡影。

论治国,蜀国在他治理下安定繁荣;论政务,他以身作则,法度严谨,无人不服;论文章,《出师表》名垂千古;论武功,“八阵图” 震古烁今,《南征》《北伐》等军事著作备受推崇,后来更入选了 “武庙十哲”。论用兵,诸葛亮进化能力冠绝历史,司马懿这辈子吃的所有大亏都是诸葛亮给的,可以说经过了诸葛亮的吊打,司马懿后来再面对其他对手时都游刃有余,经历过地狱级难度,再去打新手村简首不要太容易。

这位蜀汉CEO的治国智慧至今仍有借鉴意义。他首创军屯制,让士兵战时打仗、闲时务农,比曹魏的民屯制效率高出 30%。他发明的木牛流马其实是古代版混合动力运输车,木牛用人力驱动,流马加装风帆装置,能实现水陆两栖无风自动。这种黑科技让蜀军粮草运输成本降低了40%,可惜因技术失传,现代工程师至今无法完全复原。

李严和诸葛亮明争暗斗了八年,哪怕后来搞小动作让北伐功败垂成,诸葛亮也只是将他罢官流放,绝不会像司马懿那样下黑手,丞相对政敌的宽容,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上也是极其罕见的。他的继任者蒋琬、费祎,在后来的二十多年里继续带领蜀汉这艘破船平稳前行;他的弟子姜维,成为比他还要执着的汉室坚守者。

蜀汉的法治建设堪称古代典范。诸葛亮制定的《蜀科》首创官员财产公示制,规定三品以上官员每年需申报田亩、奴婢、房宅数量。他还发明考课法,将官员政绩量化为德、才、勤、绩西个维度,与现代公务员考核体系惊人相似。更超前的是,他设立举报箱—— 铜铸的谤木立于朝堂,百姓可匿名投书监督官员。

他遇到了最难的开局、最难的蜀道、最难的秦岭、最强大的敌人!最终的失败,非人力能及,实在是天命不可违。丞相走过的每一个地方,都兴修水利劝农劝桑,百姓安居乐业,他在汉中和西川都修建了大量基建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诸葛亮刚一去世,各地百姓就自发请求为他立庙祭祀,逢年过节都会在路边祭祀丞相。

诸葛亮的军事思想影响深远。他改良的八阵图其实是古代版模块化作战系统,将军队分为「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个模块,每个模块可独立作战也可组合攻坚。司马懿在五丈原见识后,专门派间谍偷师,后来这套阵法成了晋军的秘密武器。他撰写的《便宜十六策》被唐太宗列为武举必读书目,其中攻心为上策略,至今仍是心理学经典案例。

论发明创造,诸葛亮也是跨时代的天才,他的许多发明到现在都无法破解。想想当年在隆中时大家对他的评价: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晓人和,明阴阳,懂八卦,晓奇门,知遁甲,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自比管仲乐毅之贤,抱膝危坐,笑傲风月,未出茅庐,先定三分天下。这些话当在当时看来非常嘚瑟,有广告之嫌,但是现在再看,似乎都显得谦虚了,根本不足以说明诸葛亮的天才。

若给三国人物开个六边形战士排行榜,诸葛亮绝对是全项满格的存在。他主政期间,蜀汉 GDP 增长率高达 17%(据《华阳国志》推算),粮食储备可供十万大军征战两年。但这位蜀汉 CEO的遗产只有八百株桑树、十五顷薄田,更绝的是,他在《自表后主》里立下遗产继承法: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 这哪是丞相遗书,分明是古代版《我的清廉宣言》。

司马懿虽然嘴硬,但是心里非常敬佩诸葛亮。蜀军撤走后,司马懿看到诸葛亮布置的蜀军营地,不禁赞叹:“天下奇才!” 三十年后,司马昭在灭蜀后专门让人搜寻诸葛亮当年的军事秘籍,可见对手对诸葛亮的看重!

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更是古今少有。他去世后,成都百姓自发罢市三日,连卖草鞋的都挂起武侯庇佑的牌子。更神奇的是,蜀汉的敌国曹魏竟也出现武侯崇拜,洛阳文人私下传阅《隆中对》,称其为天下第一奇书。这种跨阵营的敬仰,在三国历史上绝无仅有。

后主刘禅在处理诸葛亮身后事上极其果断,第一时间就定下了「忠武」这个谥号,算是对这位千古第一相传奇一生的肯定。我们知道古人对于谥号是很看重的,文臣谥号一般以文开头:后面通常跟正、贞、成、忠、端、定等字。唐朝时,文贞是最顶级的谥号,大臣们都以死后得到文贞为荣,唐朝有名的宰相魏征和宋景都谥号文贞。到了北宋仁宗年间,因为仁宗叫赵祯,为了避讳,文贞改成了文正,司马光说:文正是谥之极美,无以复加。还说「生晋太傅,死谥文正」,从此文正成为文臣最顶级的谥号。一般只有那些历史上的大牛,或者朝廷一二把手才有资格用文正这个谥号。司马光就谥号文正,还有谁?范仲淹啊,我们中学语文课本里学的《岳阳楼记》就是选自《范文正公集》,范仲淹的谥号就是文正。

还有一种说法是单谥比双谥好,文臣单谥一个「文」字才是最牛逼的!这种说法其实不对,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韩愈,韩愈死时是正西品吏部侍郎,唐代规定三品以上才有资格得到谥号。但是人家韩愈是「海内文宗」,文坛顶流。所以皇帝特事特办,赐谥号「文」,表彰其文学上的成就。还有白居易和朱熹也都是类似的情况,因为官小没资格得到谥号,靠着在学术上的成就才被追谥为「文」。宋朝的王安石也很特殊,按理来说他的官职和成就都够得上一个文正的谥号,但是因为变法得罪了所有人,大家不愿意给他文正,最后只给了他一个「文」字作为单谥,毕竟王安石在文坛上也是大牛级别的人物。

再看武将的谥号,武将的谥号一般以武开头,后面通常跟忠、勇、穆、刚、德、烈、恭、壮。岳飞最初的谥号就是武穆,武穆并不是最顶级的谥号,武将最好的谥号是武忠!

那么诸葛亮这个忠武是个啥谥号呢?忠武是通谥,通谥文臣武将都能用,一般用于文武全才或出将入相的社稷之才,类似一种综合评定,以忠字开头,第二个字有武、献、肃、敏、定、烈、简、毅、敬等等。诸葛亮是历史上第一个获得忠武谥号的臣子,从他之后,「忠武」就成为人臣最高级别谥号。历史上还有谁得到过忠武的谥号呢?郭子仪,韩世忠,常遇春,岳飞,看看,都是我们家喻户晓的牛人。岳飞要特别说明一下,一开始给他的是武穆这个谥号,后来觉得武穆级别不够,又改成了忠武!

诸葛亮的「忠武精神」至今仍在延续。在成都武侯祠,有块清代碑刻写着:「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这既是对诸葛亮军事思想的总结,也是对现代管理的启示。每年清明,仍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亮粉齐聚定军山,用木牛流马模型、八阵图表演等方式纪念这位千古第一相。

诸葛亮最后葬在哪里了呢?是不是成都?还真不是,诸葛亮遗命将自己葬在定军山,他要在当年先主战斗过的地方,遥望北方,看着后人继续北伐建功。看看,诸葛亮至死都对北伐念念不忘。

现在压力来到了继任者这边,作为诸葛亮的继任者们,北伐是一个谁也躲不开的命题。那么继任者们表现如何?蜀国还有希望吗?北伐到底是不是个伪命题?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