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双太子对比,二凤嚎啕大哭

第21章 “戾”太子监国初领命,方知神物绘易造难

加入书架
书名:
大唐:双太子对比,二凤嚎啕大哭
作者:
不会开枪不是好厨子
本章字数:
5404
更新时间:
2025-06-25

当李世民那句“朕,就交给你去做”的承诺,如惊雷般在甘露殿内回响时。

李承乾感到自己的整个世界,都被一股前所未有的巨大力量点燃了。

那是父皇的信任,是天下的期望,更是他自我救赎之路上第一块基石。

李承乾手握着“圣宗”在昊天镜中展示的“曲辕犁”与“筒车”两大神物的概念,就像手握着开启一个全新时代的钥匙。

意气风发,数日来因对比而产生的自卑与惶恐,在这一刻尽数化作了建功立业的澎湃热情。

他以为,有了“标准答案”,成功便不过是时间问题。

整个朝堂,也都如此认为。

从李世民到工部、司农寺的官员,在亲眼目睹了那两件神物足以改变国运的巨大潜力后。

所有人都对此事抱以极高的期望,无人敢有半分不敬。

次日,东宫显德殿。

李承乾召来了工部尚书段纶、将作监大匠以及司农寺的几位核心官员。

他带着前所未有的自信,亲手在一方巨大的素白丝帛上,凭借着对昊天镜画面的记忆奋笔疾书。

很快,“曲辕犁”那独特的弧线,“筒车”那精巧的轮廓跃然纸上。

“诸位请看!”李承乾将草图展示给众人,声音中充满了压抑不住的激动。

“此二物,便是富民强国之关键!孤命尔等即刻召集最顶尖的工匠,调用最好的材料,务必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此二物复刻出来!”

然而,预想中雷鸣般的领命声并未响起。

段纶与几位须发花白的匠作大监,凑到图纸前,脸上的表情从最初的敬畏与激动,渐渐转为困惑,最终化作了一片凝重与为难。

“这……”将作监的首席大匠,一位名叫公输良的老者,犹豫了许久,才小心翼翼地开口。

“殿下……您这图,我等看得明白,也为其构思之精妙而震撼。只是这图上只有其形未有其骨啊。”

“何为骨?”李承乾眉头一皱。

“回殿下,”公输良指着图上那道优美的弧线,满脸苦涩。

“就说这曲辕犁,其精髓全在这道‘曲辕’之上。此弧度,究竟该是几分?用何种木材才能承受翻土时的巨大扭力而不崩断?还有这连接犁壁的榫卯,该用何种结构,才能将牛之力,最有效地传导至犁铧之上?图上皆未标注啊。”

工部尚书段纶也立刻上前,躬身一揖,满脸愁容地补充道:“殿下,公输大匠所言极是。这便是眼下第一个难题——技术空白。”

“我等凡夫俗子,未得神人亲授,只能看到神物之外形,却无法洞悉其内在的力学与算学之理。若仅凭臆造,差之毫厘其功效便可能谬以千里。这‘筒车’更是如此,那竹筒汲水的角度,水车轮毂的尺寸与水流速度之间,必有其内在的‘天道’规律,我等实在是无从下手!”

听闻此言,李承乾脸上的自信如同被戳破的气球,瞬间泄了气。

他只记住了“长什么样”,却完全不知道“为什么长这样”,更不知道“具体该怎么造”。

“那便试!”李承乾强作镇定,“用不同的木料,不同的角度,反复试错,总能找到最优之法!”

段纶的脸色更苦了,他再次躬身:“殿下英明!只是这反复试错,便引出了第二个难题——资源。”

“殿下,要试错,便需耗费海量的优质木材与百炼精钢。可如今工部的预算早己划定,大部分都用在了各处官道的修缮上。而军器监那边,陛下早有严令,所有钢材都必须优先供应北疆,以防备突厥再生事端。至于最好的工匠,臣手下也不是很多。”

段纶摊了摊手,一脸的无奈:“殿下,非是臣等不愿尽力,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中无人,无钱,无材,空有神图却无分寸的‘神物’,进行那耗费不知凡几的试错呢?”

这番话,如同一盆冰水从头到脚浇在了李承乾的身上。

他感觉自己面对的不是一群消极怠工的官吏,而是一台精密、庞大,却又因为种种现实原因而无法开动的国家机器。

他第一次发现,原来“支持”也可以如此的无力。

就在李承乾哑口无言之际,太子洗马于志宁在他耳边低声提醒道:“殿下,还有第三个难题——舆论压力。此事天下瞩目,陛下寄予厚望。若迟迟造不出成品,或是造出的东西华而不实,外界的质疑和讥讽,怕是会如潮水般涌来。尤其是……那边,怕是正等着看您的笑话呢!”

一连三座大山,压得李承乾几乎喘不过气来。

他那股刚刚燃起的豪情壮志,在冰冷的现实面前被撞得支离破碎。

最终,在巨大的压力之下,他做出了一个急功近利的决定。

“孤不管!”他涨红了脸,几乎是吼了出来,“用你们能找到的最好材料!用你们能抽调出的所有人手!半月之内,孤必须看到仿制品!这是死命令!”

在太子的强令之下,工匠们只能硬着头皮,凭借着残缺的草图和自己的经验,日夜赶工,打造出了第一批外形酷似的“神物”仿制品。

半个月后,长安京郊,渭水之畔的皇家试验田。

这里早己是人山人海。

听闻太子殿下复刻的神器将要进行第一次公开试验,无数官员百姓都闻讯赶来,想要一睹神迹。

魏王李泰,也带着他的一众门客,好整以暇地站在人群最显眼的位置,脸上挂着温和的笑容,眼中却满是看戏的期待。

在万众瞩目之下,李承乾强作镇定,下令开始。

两头健壮的耕牛,被套上了那架崭新的“曲辕犁”。

犁的外形,与昊天镜中别无二致,引得人群一阵惊叹。

然而,当农夫一鞭子抽下,耕牛开始发力,那“曲辕犁”刚刚入土不到三尺,“咔嚓”一声脆响,那根被寄予厚望的曲辕,竟因无法承受巨大的扭力,从中间应声断裂!

耕牛受惊,险些将农夫掀翻在地。

全场一片死寂。

李承乾的脸“唰”一下变得惨白。

不等众人反应,另一边的“筒车”试验也开始了。

那架巨大的水车被缓缓推入河中,在水流的冲击下,它果然开始笨拙地转动起来,一枚枚竹筒成功地舀起了河水。

人群中刚要爆发出欢呼。

可那筒车转了不到三圈,速度越来越快,巨大的水流冲击力,让其中一个关键的轮轴榫卯结构不堪重负,“砰”的一声巨响,整个轮轴崩裂开来!

巨大的筒车瞬间散架,化作一堆无用的木头,被滚滚的渭水冲向下游,消失不见。

现场,死一般的寂静,随后是无法抑制的哗然。

“就这?这就是太子殿下造的神器?”

“我还以为有多厉害,原来是中看不中用的样子货!”

“白白浪费了这么多好木料,真是可惜了……”

失望的议论声,讥讽的窃笑声,同情的目光,像无数根钢针,狠狠地扎在李承乾的身上。

他能听到魏王李泰那边,传来“惋惜”的叹息:“唉,神物虽好,奈何非人力所能及也。我兄长还是太好高骛远了。”

李承乾呆呆地立在散架的筒车旁,立在那截断裂的曲辕前,周围所有的声音都仿佛离他远去。

他感觉自己,像一个倾尽所有却最终演砸了的小丑。

一个天大的笑话。

他该如何向父皇交代?

此刻,远在甘露殿,李世民早己通过百骑司的密报,得知了试验田发生的一切。

他的脸上没有愤怒,也没有失望,只有令人捉摸不透的平静。

他望着窗外昊天镜,喃喃自语:

“朕的圣宗麒麟儿,你又是如何做到的?”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