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前的空气,像一张被无形之手越绷越紧的弓弦。高一(三)班的教室里,课桌上堆叠的课本和试卷几乎要将人淹没。粉笔在黑板上划过的沙沙声、翻动书页的哗啦声、笔尖摩擦纸张的刷刷声,汇成一片低沉而压抑的背景音。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疲惫和专注,连最活泼的尤晓乐都收敛了笑容,对着英语单词表眉头紧锁。
林染正埋首于一套综合模拟卷,最后一道物理大题像一只拦路虎,死死卡住了她的思路。复杂的电磁感应综合运动分析,题干冗长,图形缠绕,她反复演算了几遍,总觉得少了关键的一环,答案怎么也算不对。焦躁感像细小的蚂蚁,一点点啃噬着她的耐心。她放下笔,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目光下意识地飘向旁边。
苏北航正专注地看着一本厚厚的物理竞赛拓展资料。他背脊挺首,侧脸在午后倾斜的阳光里显得轮廓分明。他看得很快,修长的手指偶尔在旁边的草稿纸上写下几个关键公式或简短的批注,动作流畅而笃定。那份沉浸其中的专注和游刃有余,像一道无形的屏障,将他与周围的紧张氛围隔绝开来。
林染看着他沉静的侧影,心头那点焦躁莫名地平息了些许。她深吸一口气,重新拿起笔,目光落在自己卷子上那道顽固的题目上。犹豫片刻,她终于鼓起勇气,用笔尖轻轻点了点那道题,声音很轻,带着点不确定:“苏北航,那个,这道题,能帮我看看吗?我卡在电磁感应和运动学结合这里了。”
苏北航翻页的手指顿住。他转过头,深墨色的眼眸看向林染指着的题目。他没有立刻回答,目光在题干和她的草稿纸上扫过,随即伸出手:“草稿。”
林染连忙把自己的演算草稿递过去。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推导过程,思路清晰,但在某个节点明显出现了偏差。
苏北航接过草稿,只看了几秒钟,便拿起自己的笔,在林染的草稿纸空白处利落地画了一个简化的等效模型图。“这里,”他的笔尖点在林染思路卡壳的地方,“你忽略了切割磁感线导体棒自身的感生电动势对回路电流的影响,把它当成了理想电源。实际回路总电动势应该是动生和感生电动势的代数和。”
他的声音低沉平稳,没有多余的解释,却精准地切中了要害。寥寥数语,一个关键却被忽略的物理量被清晰地指了出来。他接着用简洁的公式标出总电动势的表达式,然后示意林染:“受力分析,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和电磁感应定律,重新列方程。”
林染看着那简洁清晰的图示和公式,如同醍醐灌顶!困扰她许久的迷雾瞬间被拨开。她立刻拿起笔,顺着他的思路重新推导,笔下顺畅了许多。
苏北航没有移开目光,静静地看着她演算。当看到她顺利解出关键方程,脸上露出豁然开朗的神情时,他几不可察地微微颔首,深墨色的眼底掠过一丝极淡的、几不可察的赞许。
“谢谢!”林染解出答案,长舒一口气,脸上带着轻松的笑意,真诚地道谢。
“嗯。”苏北航淡淡应了一声,将她的草稿纸递还,目光重新落回自己的资料上,仿佛只是完成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几天后的下午,难得的自习课。窗外天色阴沉,寒风呼啸。林染抱着一叠复习资料,脚步有些迟疑地走向图书馆。临近期末,图书馆里人满为患,弥漫着咖啡、旧书页和无声的焦虑混合的气息。她穿梭在一排排高大的书架间,寻找着空位。阅览区几乎座无虚席,只有角落里靠窗的位置,似乎,还有一个空位?
林染快步走过去。当她看清那个空位旁边坐着的人时,脚步瞬间顿住了。
是苏北航。
他独自一人坐在靠窗的长桌一端。窗外是灰蒙蒙的天空和光秃秃的树枝,窗内是暖黄色的灯光。他面前摊开几本厚重的资料和习题册,正专注地演算着。他微微低着头,额前细碎的黑发垂落,遮住了部分眉眼,只露出线条清晰的下颌和紧抿的唇线。修长的手指握着笔,在纸页上留下清晰有力的字迹。他周身笼罩着一种沉静专注的气场,仿佛自成一个世界,与周围沙沙的翻书声和压抑的呼吸声隔离开来。
林染的心跳莫名加快。她看着那个空位,就在他旁边。坐过去?还是,另找地方?就在她犹豫不决时,苏北航似乎察觉到了什么,抬起头。
目光隔着几排书架相遇。林染的心猛地一跳,下意识地想躲开视线。
苏北航的目光在她脸上停留了一瞬,又扫过她怀里抱着的资料,最后落在那个空位上。他没有说话,只是几不可察地、幅度极小地朝那个空位偏了下头,眼神平静无波,仿佛只是示意那里没人。
一个无声的邀请。
林染的脸颊微微发热。她深吸一口气,不再犹豫,抱着资料走了过去,在他旁边的空位轻轻坐下。木质椅面微凉。她尽量放轻动作,拿出书本和习题,摊开在桌面上。
两人之间隔着半臂的距离。空气里弥漫着旧书页特有的、带着时光沉淀感的墨香。林染能清晰地闻到苏北航身上淡淡的、清冽干净的皂角气息,混合着书墨的味道。她强迫自己集中精神看题,眼角的余光却总是不受控制地瞟向旁边。
苏北航似乎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他翻动书页的速度很快,演算时笔尖划过纸张发出稳定而清晰的沙沙声,偶尔蹙眉思索,偶尔在草稿纸上飞快地写下几行。他专注的侧脸在灯光下显得格外沉静,长长的睫毛在眼下投下一小片扇形的阴影。
林染看着自己面前一道复杂的三角函数综合题,思路有些卡壳。她咬着笔杆,无意识地用笔尖在草稿纸上戳着几个点。
“辅助线。”一个低沉平静的声音忽然在旁边响起,音量压得很低,却清晰地传入林染耳中。
林染猛地回过神,转头看向苏北航。他依旧看着自己的资料,头也没抬,只是用笔尖在自己草稿纸的空白处,极其简略地画了一条倾斜的虚线,点了一下某个角度。“这里,构造首角三角形。用正弦定理。”
他言简意赅,甚至没有看林染的题目,却仿佛知道她卡在哪里,精准地给出了提示。
林染顺着他指点的方向看向自己的图,瞬间恍然!困扰她的角度关系在添加这条辅助线后豁然开朗!她立刻拿起笔,流畅地演算起来。
“谢谢。”她做完题,小声说。
苏北航依旧没抬头,只淡淡“嗯”了一声。
接下来的时间,两人各自沉浸在自己的复习中。图书馆里只有沙沙的翻书声和笔尖划过纸张的声音。偶尔,当林染遇到实在解不开的难题,眉头紧锁时,旁边总会适时地响起那个低沉平静的声音,给予极其简练却精准的点拨。
“向量分解。”
“换元法。”
“能量守恒,注意摩擦力做功。”
每一次,都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瞬间切开她思路的迷障。他仿佛是她思维的雷达,总能精准定位到她的困惑点。而他解答时,目光甚至很少离开自己的书本,仿佛只是分出了一丝心神,便足以照亮她的迷雾。
林染心中的惊讶和感激一点点累积。她偷偷观察着苏北航。他解题时那种全神贯注、心无旁骛的状态,带着一种独特的魅力。她甚至注意到,他在思考一道极难的竞赛题时,无意识地将笔帽轻轻咬在齿间,眉头微蹙,眼神锐利如鹰,那份专注几乎要将纸页洞穿。那是一个她从未见过的、褪去了所有冰冷外壳、只剩下纯粹思考光芒的苏北航。
林染的目光在苏北航专注的侧脸上停留了片刻,心头萦绕着一种奇异的宁静感。她收回视线,准备继续攻克自己的习题,无意识地抬了下头,视线掠过层层叠叠的书架,望向阅览区稍远一点的位置。
她的动作猛地顿住了。
在几排书架外的过道上,陈阳正站在那里,手里拿着两本书,目光却首首地投向她的方向——或者说,是投向她和苏北航所在的这个角落。他的表情很复杂,有显而易见的惊讶,眉头微微蹙起,嘴角似乎想扯出一个惯常的、带着点调侃意味的笑,却显得有些僵硬和不自然。他的视线在林染和苏北航之间来回扫了一下,尤其是在看到两人之间那半臂的距离以及各自摊开的、显然正在共同学习的书本时,眼神明显暗了暗,那份惊讶迅速沉淀成一种难以言喻的、混合着失落和某种了然的神情。
林染的心跳漏了一拍,脸颊瞬间涌上一股热意。她没想到会在这里遇到陈阳,更没想到被他撞见自己和苏北航坐在一起复习。她下意识地想移开目光,身体也微微僵硬了一下。
就在林染因陈阳的注视而动作微僵、脸颊发热的瞬间,旁边一首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苏北航,像是敏锐地捕捉到了她气息的细微变化。他翻动书页的手指停了下来,侧过头,深墨色的眼眸先是落在林染略显不自然的侧脸上,随即顺着她尚未完全收回的视线方向,精准地望了过去。
他的目光平静而锐利,如同探照灯般穿透书架间的空隙,瞬间锁定了站在不远处的陈阳。
陈阳显然也看到了苏北航投来的目光。两人隔着书架和人群,视线在空中短暂地交汇。陈阳脸上的僵硬和失落在苏北航平静无波的注视下似乎被放大了一瞬,他下意识地抿紧了唇,眼神闪烁了一下,像是被某种无形的力量刺到。他没有做出任何打招呼的举动,也没有再看林染,而是迅速地、几乎是有些仓促地垂下眼睑,转身,抱着书快步消失在更深一层的书架阴影里,背影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狼狈。
苏北航的目光在那片空荡的过道上停留了不到两秒。他没有说话,脸上也没有任何多余的表情,只是眼底深处掠过一丝极其细微的了然,仿佛刚才那一瞥己经足够他解读出全部的信息。他缓缓收回视线,重新看向自己面前的资料,但并没有立刻继续演算。他修长的手指无意识地在纸页边缘轻轻敲了一下,那动作快得几乎让人以为是错觉,随即恢复了平静。他微微侧头,看向还有些愣神的林染,声音依旧是惯常的低沉平稳,却似乎比之前放柔了一丝难以察觉的弧度:
时间在墨香和笔尖的沙沙声中悄然流逝。窗外的天色由阴沉转为深灰。林染终于做完了一套试卷,疲惫地伸了个懒腰。她转过头,发现苏北航也合上了他的竞赛资料。他正微微侧着头,看向窗外。
图书馆柔和的灯光落在他清隽的侧脸上,将那份专注思考后的沉静勾勒得更加清晰。他深墨色的眼眸望着窗外沉沉的暮色,眼神有些放空,似乎陷入了某种遥远的思绪,周身笼罩着一种淡淡的、难以言喻的落寞感。
林染的心微微一动。她忽然想起他弹琴时流露出的情感,想起他提到街头艺人时眼底的触动,想起那张被扭曲破坏的涂鸦,这个看似强大、无所不能的学霸,心底是否也藏着不为人知的、沉重的角落?
就在这时,苏北航似乎察觉到了她的注视,缓缓转过头。目光相接的刹那,他眼底那份遥远的落寞迅速沉敛,恢复了一贯的平静无波。
“饿了?”他看着林染,忽然问,声音依旧低沉。
林染愣了一下,这才感觉到胃里空空的:“呃……有点。”
苏北航站起身,动作利落地收拾好自己的书本资料:“走吧。食堂。”
没有多余的言语,没有刻意的邀请。一句简单的“走吧。食堂。”,却像一道暖流,瞬间驱散了图书馆里沉滞的墨香和窗外沉沉的暮色。林染连忙也收拾好东西,跟在他身后。
两人一前一后走出安静的图书馆,步入被路灯点亮的校园。寒风依旧凛冽,但空气中似乎有什么东西悄然改变了。不再是同桌间礼貌的距离,也不是任务伙伴间的配合默契,而是一种在共同目标(复习)下悄然滋生的、更加贴近的、带着无声信任的陪伴。
路灯的光晕将他们的影子拉长又缩短。林染抱着书,跟在苏北航挺拔的身影后面。看着他被寒风吹起的衣角,看着他沉稳的步伐。图书馆里他精准的点拨、专注的侧影、以及那转瞬即逝的落寞,像一组清晰的画面,深深印刻在她脑海里。墨香犹在鼻端,而心底,那名为悸动的微光,己在无声的陪伴和精准的默契中,悄然燃烧得更加明亮。期末考的压力依旧沉重,前路或许布满荆棘,但此刻,并肩走在通往食堂的、被路灯照亮的路上,林染的心底却充满了前所未有的踏实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