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崛起:西班牙

第389章 贸易公司

加入书架
书名:
帝国崛起:西班牙
作者:
疯艺炯龙
本章字数:
11046
更新时间:
2025-07-03

1897年的第一件大事内阁选举已经完成,第2件大事自然就是西班牙***安·费尔南多王子的结婚典礼了。

两人的婚礼时间被定在了1897年的6月12日,西班牙邀请了世界各国的王室和政府代表,共同相聚马德里,参加这场盛大的结婚典礼。

因为西班牙是一个强大列强国家的原因,世界各国的王室和政府高层也都很给面子。欧洲各国不管强大与否,都派出了自己的外交代表参加这场结婚典礼。

欧洲各国王室也纷纷出动,让这场看起来普通的结婚典礼,规模瞬间翻了好几倍。

在得知欧洲各国均派出外交代表参加这场结婚典礼的时候,卡洛就立刻下达了命令,再次提高这场婚礼的招待规格,不要吝啬因为提升招待规格而耗费的那些钱。

反正对于现在的西班牙王室来说,什么都缺,但唯独不缺的就是钱。

既然是双方结婚,那自然要有彩礼和嫁妆。

当然,彩礼和嫁妆是更加东方的说法。欧洲两国王室联姻也有类似的物资赠予环节,毕竟两国联姻本质上是政治同盟和经济交易的综合体,物资赠予不仅能够体现自己的财富实力,更能够有效拉近自己和姻亲盟国之间的关系。

胡安·费尔南多王子是自己的长子,卡洛在彩礼方面的花费自然不会吝啬。直接赠送给丹麦王室的就有接近200万比塞塔的财产,其中包括大量珍贵的黄金和珠宝饰品,价值100万比塞塔的现金和20辆皇家奔驰汽车公司最新出品的汽车。

赠送给胡安·费尔南多王子妻子路易丝公主的财产有:一辆特殊定制的价值高达3万比塞塔的汽车,价值20万比塞塔的珠宝首饰,价值30万比塞塔的一家珠宝公司以及10万比塞塔的现金。

赠送给丹麦王室和路易斯公主的彩礼加起来,总价值已经超过了300万比塞塔。

这样的彩礼份额放眼整个欧洲,也绝对算得上很多了。除了那些直接赠送国土或者其他权益的婚礼,这场婚礼在彩礼方面的规格已经达到了最高水平。

在婚礼的当天,卡洛也得知了丹麦王室陪嫁的份额。

从丹麦王室的陪嫁也能够看出,整个丹麦王室对于这一场联姻还是相当看重的。

他们的陪嫁份额也接近100万比塞塔的价值,除了各种常见的珍贵珠宝和黄金白银之外,丹麦王室还向西班牙直接赠予了丹属西印度群岛的主权。

丹属西印度群岛实际上也就是后来的美属维京群岛,位于西班牙美洲波多黎各殖民地的东部,总面积344平方公里。

在历史上的1917年,丹麦将这块殖民地卖给了美国,最终演变成了美属维尔京群岛。

这块殖民地的价值对于丹麦来说确实不大。只有344平方公里的面积,整块殖民地还由三个大岛以及数十个小岛组成。

不管是三个大岛还是那数十个小岛,开发价值都十分有限。更重要的是,此地距离丹麦本土的直线距离高达七千多公里,丹麦本土到达此地的航程更是高达上万公里的距离。

对于丹麦来说,西印度群岛确实是一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但对于西班牙来说,丹麦的西印度群岛殖民地距离自己的波多黎各殖民地只有几十公里的距离。

波多黎各和西印度群岛的最近处甚至只有十几公里的距离,这简直可以用家门口来形容。

这大概也是丹麦向西班牙赠送西印度群岛主权的原因。用一块对自己来说价值不大的土地,换来西班牙这个强大盟友的坚定支持,这笔买卖对于丹麦来说,怎么想都是划算的。

哪怕放弃了西印度群岛的主权,对于丹麦来说也不会有太大的损失。毕竟丹麦的核心地区是自己的本土,冰岛和格陵兰岛这两块阵地的重要性都不太高,更别提面积只有344公里的西印度群岛了。

当卡洛得知丹麦的嫁妆除了正常的现金和黄金珠宝之外,居然还包括了一个殖民地的主权的时候,卡洛有些惊讶。

但很快,卡洛也想明白了丹麦人的用意。

这就好比让卡洛用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群岛的主权换西班牙收复直布罗陀时,一个同等实力的超级列强的帮助。

哪怕是卡洛来抉择,也仍然会认为这笔买卖是相当划算的。

既然丹麦已经表现出了足够的诚意,卡洛自然也要展现出西班牙的诚意,将丹麦拉到自己这一边。

在这场婚礼结束后的第二天,卡洛就在马德里王宫召见了丹麦王储弗雷德里克。

虽然弗雷德里克王储比卡洛大了八岁,但他在与卡洛的交谈中态度还是相当恭谨的。这也是国家实力带给卡洛的底气,哪怕是面对号称欧洲祖母的维多利亚女王,卡洛仍然不会在身份和地位上落于下风。

经过两人长达数个小时的友好交谈,最终确定了丹麦和西班牙未来几年的良好合作方向。

上一次双方只是在农产品进出口以及军工产品的进口方面有着相关的合作,而这一次,卡洛和弗雷德里克王储直接代表双方的国家,签订了一份经济同盟条约。

这份经济同盟条约规定,双方应当在经济方面达成更加密切的合作。丹麦和西班牙分别会降低各自的关税,促进丹麦和西班牙更加密切的进出口合作。

这份经济合作除了包含各自的本土之外,也包括各自殖民地内部的经济合作。

丹麦在黄金海岸的殖民地已经被吞并,但他们在黄金海岸也是有许多贸易据点的。卡洛大手一挥,允许丹麦人在西班牙的几内亚殖民地进行各种各样的经济活动,包括农业种植和矿业的勘探开采。

只要丹麦遵守西班牙殖民地当地的法律规定,并且合法缴纳税收,他们的一切经济行动在西班牙的殖民地都是合法的。

反正西班牙的殖民地地大物博,各种矿产资源也多不胜数。在这样的情况下,给丹麦人分一块小蛋糕,对于西班牙来说是完全能够接受的。

如果能够通过给丹麦人喝一口汤的方式让丹麦变成自己忠心的小弟,这绝对是相当划算的一笔买卖。

虽然丹麦的总体实力不强,但也是欧洲底蕴深厚的君主国家之一。更重要的是,丹麦的地理位置还是比较重要的。

在德国的基尔运河修建完工之前,丹麦一直是波罗的海唯一的出海口,甚至能够钳制波罗的海沿岸的德国和俄国。

虽然德国修建了基尔运河,大幅度降低了丹麦对波罗的海的影响,但这并不能完全消除丹麦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如果能够让丹麦成为自己的坚定盟友,对西班牙来说也算是一定的助力。虽然丹麦在军事方面的实力不算强大,但在外交方面,还是能够给予西班牙一定的支持的。

盟友这种东西肯定是不嫌多的,更何况还是丹麦这样距离西班牙本土非常遥远,双方基本上没有任何利益冲突的盟友。

西班牙接手丹麦的西印度群岛之后,卡洛就在关注这一件事,那就是美国是否会如同历史上的那样,对西班牙的美洲殖民地发动战争计划。

事实证明,历史到这里确实有了不小的变动。

西班牙早就将古巴置换给了英国,自身的实力又变得非常强大。纵使西班牙仍然持有波多黎各,还获得了丹麦的西印度群岛的主权,美国也没有将目标放到西班牙的头上。

当然,美国也没有那个胆子去抢英国的古巴殖民地。虽然美国确实有宣告自己实力的野心,但这个野心也是要找准时机才能释放出来的。

和英国人为敌,哪怕美国人脑子抽了,他们此时都不可能这么做。

既然无法吞并西印度群岛这片家门口的土地,美国只能将目光放到更加遥远的中美洲和南美洲地区。

先不说南美洲,中美洲这片地区,对于美国来说是相当重要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此时的巴拿马运河还没有开工建造,美国虽然同时拥有大西洋沿岸和太平洋沿岸,但东西两个海岸之间的交流却要绕过整个南美洲。

要知道,美国东西海岸之间的直线距离只有四千多公里。但如果走海运的话,东西海岸之间海运所需的里程高达两万多公里,东北部和西北部之间想要通过海运进行交流,要走的路程甚至已经超过三万公里。

如此漫长的航线就注定了,对于巴拿马运河开通之前的美国来说,东西海岸之间的交流陆运比海运更加划算。

海运需要的时间成本是难以估量的,美国东西海岸之间海运的距离比西班牙到菲律宾之间海运的距离还要远,这也是美国一直想要开通巴拿马运河的原因。

好消息是,因为布尔战争提早四年爆发,此时的美国也不能通过支持英国发动布尔战争来换取英国支持自己修建巴拿马运河。

没了英国的支持,美国很难独自修建巴拿马运河。就算能够建造巴拿马运河,运河的主权也不可能属于美国。

此时的巴拿马地区属于哥伦比亚共和国,巴拿马地区又是适合修建运河所有地区中最狭窄的,运河建造里程最短的地区。

虽然中美洲的一些地区也适合建造运河,但这些地区更宽,也代表着运河需要修建的里程更长。

对于美国来说,修建运河的前提是确保自己能够获得运河的掌控权。获得运河掌控权的前提是尽可能煽动巴拿马的独立,让自己的敌人从一个庞大的哥伦比亚变成一个狭小的巴拿马。

美国在历史上能够煽动巴拿马独立不是没有原因的。哥伦比亚共和国之前的历史暂且不提,这里曾经是西班牙的殖民地,最终独立出来成立了自己的国家。

自哥伦比亚独立之后,南美洲的政治局势是相对混乱的。先是大哥伦比亚共和国统治了南美洲的北部,如今的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厄瓜多尔都是大哥伦比亚共和国的一部分。

但因为中央集权和联邦的剧烈冲突,这个面积巨大的集权联邦国家只维持了短暂的时间。

在大哥伦比亚共和国之后,崭新登场的是新格拉纳达共和国。从这个名字就能看出极其浓厚的西班牙色彩,新格拉纳达曾经是西班牙的殖民地,如今又变成了当地的国家名字。

新格拉纳达共和国成立之后,作为第一任总统的桑坦德尔实行独裁统治,最终导致保守党和自由党的争权夺利,引起了长期的内部斗争和政治动荡。

1861年,新格拉纳达共和国改名为哥伦比亚合众国。这个国家名字又只维持了20多年的时间,最终又被改为哥伦比亚共和国。

之所以改名为哥伦比亚共和国,原因是保守党政府为了巩固哥伦比亚大地主专政,恢复天主教会的合法权力,于1886年制定的宪法。

该宪法不仅宣布天主教为哥伦比亚的国教,还大幅度加强了总统的权力,引起了民众的强烈不满。

自哥伦比亚共和国成立之后,保守党政府残酷的迫害异己,镇压哥伦比亚民众的起义。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历史上的美国才能煽动巴拿马地区重新独立,并且成功控制了巴拿马,间接地控制了巴拿马运河。

对于美国人在南美洲地区的行动,西班牙方面自然是知情的。

虽然南美洲这些国家在争取独立的过程中和西班牙爆发了战争,但这不代表现在的西班牙和他们仍然是敌对关系。

恰恰相反,因为南美洲各国的政治局势都比较混乱和动荡的原因,他们反而需要一个强大的外界盟友来帮助自己稳定秩序。

在西班牙逐渐复兴的这段时间以来,西班牙和南美洲国家已经建立了密切的经济合作关系。

有不少的南美洲居民移民到西班牙,也有不少的西班牙民众远赴南美洲,在南美洲进行着自己的经济活动。

其中的一项经济活动,就是关于阿根廷黑土地的开发。阿根廷拥有世界四大黑土地之一,是天然的粮仓和畜牧地。

事实也确实如此。历史上的阿根廷确实繁荣了一段时间,靠的就是农牧产品的出口。

甚至在后世,阿根廷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就是农牧业的出口。西班牙的农产品进出口公司已经踏足了南美洲,特别是在阿根廷,西班牙相关的进出口公司已经控制了阿根廷接近三分之一的粮食和肉类进出口贸易。

西班牙军队和学校供应的那些肉类,有相当一部分都来自于阿根廷。也正是因为这层贸易关系,在南美洲的这些个国家当中,阿根廷算是和西班牙关系最为良好的。

西班牙这些在南美洲的经济活动,其实和美国著名的联合果业公司有些相似。

联合果业公司可谓是历史上南美洲的最大势力,可以轻而易举地操纵南美洲各国的政治局势。

联合果业公司崛起的过程也很简单,那就是先通过铁路独家修筑和运营权,大肆购买周边的廉价土地。

将这些廉价土地全部建设成香蕉种植园之后,再通过水果的出口换取大量的收入,然后重复铺设铁路,购买土地,建造香蕉种植园的过程。

因为资本的快速累积,联合果业公司很快垄断了南美洲的香蕉种植园。

当一门生意达到垄断地位的时候,哪怕再小的生意,也能赚取相当巨额的收入。

历史上美国的联合果业公司在达成了香蕉贸易的垄断地位之后,很快就从一家简单的香蕉企业变成了集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为一体的巨型综合企业。

因为对联合果业公司前期的发展没有任何钳制的原因,等南美洲各国政府发现这家公司已经具备极其强大的资金背景的时候,想要管制也已经晚了。

联合果业公司已经勾连了各国的反对势力,再加上大量的香蕉种植园以及其他产业所拥有的员工数量,一个不慎就有可能引起数万人甚至数十万人的罢工和游行。

这也是联合果业公司一家企业能够控制南美洲各国政府的原因,因为这已经不再是一家单纯的资本,而是勾连了政党,军队和民众的庞大势力。

当然,此时只是1897年,联合果业公司还没有成立。它的前身,由一个美国资本家创立的香蕉企业目前还只停留在中美洲地区。

这家香蕉企业在中美洲地区确实拥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和西班牙在南美洲的布局相比,影响力明显还是差了很多的。

至少在南美洲的南部地区,西班牙的贸易公司已经完成了全面的布局。在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地区,西班牙的贸易公司也有所涉猎。

就算美国的联合果业公司在此刻成立,他们也无法凭借自身的力量在竞争中胜出。

论资产方面的力量,卡洛此时的资产已经不知道有多少,哪怕是美国的财团,也无法比拟卡洛手中所拥有的财富。

要是论政治方面的能力,卡洛的贸易公司也丝毫不虚。西班牙的贸易公司可是打着卡洛的旗号的,皇家两个字就已经能够体现这家公司的实际背景。

在这样的情况下,除非美国能够在国家层面支持联合果业公司,否则就算联合果业公司成立,也不太能与西班牙的贸易公司相抗衡。

在确定美国将目光放到中美洲和南美洲之后,卡洛立刻命令贸易公司在哥伦比亚展开布局。

既然美国能够通过联合果业公司掌控南美洲的局势,那西班牙一样也能通过贸易公司影响南美洲的各个国家。

不说掌控这些国家的政治局势了,至少也要做到能够影响各国的选择,让美国人无法达成自己的目的。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