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村正早早就坐紫薇安排的马车去了镇上,村正怀着激动的心情一番陈述,镇上的里正得知是大名鼎鼎的叶将军给士兵们安家到新安镇后,不假思索就给他们上了户口。这是来了一支比御林军还牛的军队啊,以后遇暴乱不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吗?谁不想要呢?在这个乱世等于竖立了一道安全屏障。不看叶将军的面,就算看在紫薇的面上他也不会拒绝呀。
自上次镇上发生暴乱之后紫薇那种雪中送炭的胸怀又临危不乱合理有序安排乱民平稳过渡的事迹镇上哪个人不对她心怀感恩肃然起敬呢?上了户口不但批了上百亩山地,还说要相邻的两个村划点地给他们村用,村正忙说,划地就不用了,他们昨晚说有山林就行,饿不死。批好地的次日,村民得知叶将军他们要在山边建房,天刚麻麻亮村里便响起此起彼伏的吆喝声。扛着锄头的、挑着麻绳的、推着独轮车的村民们从西面八方涌来,连鬓角斑白的老汉都拄着木杖,颤巍巍地抱着几捆茅草去帮忙了。
“叶将军!俺家那口老井旁的石料结实,您需要就过去搬,做地基最好!” 王铁匠赤着膀子,推着装满铁钉的木箱挤进人群,铁钳别在腰间叮当作响。紫薇正蹲在泥坑边和士兵搅拌黏土,听到这话首起腰笑道:“王大叔,等房子盖好,可得请您帮忙打造门窗的铁件!”
叶云龙站在新平整出的地基旁,看着眼前热火朝天的景象,眼眶微微发烫。多纯朴的老百姓,给他们一点恩惠,他们恨不得把心都掏给你。上百名亲兵正和年轻力壮的村民配合着在山坡上锯木料,此起彼伏的嗨哟嗨哟的号子声惊飞了树梢的麻雀。一会儿一连串轰隆轰隆树木倒地声响起,伐木的人群中爆发出雷鸣般的喝彩。
村正家的儿媳带着妇女们在临时灶台前忙碌,铁锅咕嘟冒着热气,蒸馒头的甜香混着新砍木材的清香弥漫在空气中。“来,都歇会儿!” 她端着竹筐穿梭在林间,往每个人手里塞着刚出锅的馒头,“吃饱了才有力气干重体力活!”
正午时分,阳光晒得人脊背发烫。紫薇摘下草帽扇风,忽然瞥见几个孩童蹲在墙角,眼巴巴望着工地上忙碌的人群。她眼睛一亮,招手将孩子们叫过来:“想不想学编草绳?编得好晚上给你们烤肉吃!” 转眼间,孩子们席地而坐,跟着几位大娘学起编结,纤细的草茎在稚嫩的小手中翻飞,不一会儿就堆起小山似的草绳。
叶云龙擦着额头的汗水走过来,看着紫薇手把手教孩子的模样,嘴角不自觉上扬。“叶将军!” 有村民抱着竹梯跑来,“后山的竹子砍下来了,咱们搭脚手架用!” 他立刻接过竹梯,和众人合力将其稳稳架在木架旁,麻绳与竹节摩擦发出沙沙声响。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
夕阳西下时,几百套房屋地基己打好。士兵和村民们围坐在新砌的石灶旁,火苗映照着一张张被汗水浸透的笑脸。王铁匠举起陶碗,碗里的米酒泛起金黄的涟漪:“叶将军,等新房上梁那日,俺给大伙打副铁打的酒壶!” 哄笑声中,叶云龙仰头饮尽米酒,辛辣的暖意顺着喉咙淌下,比任何琼浆玉液都更令人心醉。
月光爬上屋檐时,工地上依然人影攒动。有人借着月光刨木头,有人则把木头在合适的位置打孔,未到上学年龄的孩童们举着火把在旁奔跑嬉戏,火光将他们的影子拉得老长,这一夜,整个村子都沉浸在热火朝天的建设中,为迎接新的生活而努力着。
一个月后,上梁的红绸在晨光中猎猎作响。王铁匠果真扛来两柄崭新的八角铁壶,壶身上还雕着栩栩如生的祥云纹。“这是俺连夜打的,一壶装酒,一壶装茶!” 他咧嘴笑着,露出被火星熏黑的牙齿,引得周围人纷纷围上来抚摸这精巧的铁器。
叶云龙站在新落成的高台上,望着错落有致的新房群,心中满是感慨。原本空旷的荒地上,如今青砖灰瓦鳞次栉比,每户门前都挖好了菜畦,紫薇正在教亲兵们辨认药草。“这是紫苏,能去腥;这是薄荷,晒干了泡茶提神。” 她蹲在松软的泥土旁,指尖轻轻拂过嫩绿的叶片,村里的孩子们也举着小铲子,有样学样地跟着栽种。
庆典的锣鼓声突然响起,村正家的儿媳端着木盘,上面摆着刚出锅的糯米糕。“趁热吃!” 她笑着分发给众人,转身又去指挥几个妇女挂灯笼。不知谁起了个头,清亮的山歌声在村落上空回荡:“新屋新梁新气象,军民同心日子长!”
夜幕降临时,整个村子都被火把点亮。空地上架起几口大铁锅,炖着从山上猎来的野鹿,香气混着米酒的醇香飘得老远。亲兵们和村民围坐在一起,有人弹起三弦琴,有人讲起边疆的奇闻轶事。一个亲兵喝得满脸通红,非要拉着王铁匠比试摔跤,两人在月光下扭作一团,引得哄笑连连。? 紫薇带着妇人们在新房里穿梭,手把手教她们布置床铺。“床头要朝着东南,通风又敞亮。” 她一边说,一边将晒干的艾草塞进枕头里,“这样夜里睡得踏实,还能防蚊虫。” 妇人们不住点头,想着这也不是白帮忙,学的东西真不少。村里由于有紫薇生意上的帮衬,每家都比拼着早就翻建了新的砖瓦房。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好多外村姑娘都想嫁进来。妇女们说个不停,紫薇听到这忙接话道:“那麻烦婶子奶奶们给这些兄弟们介绍对象,到时给你们包大红包。”大家连忙称好。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村落里愈发热闹。又过了一个月房子己全部建好,一眼看过去像建了一个小城,颇为壮观。房子建好,村民便又教士兵们开垦荒地,种上应季作物。叶夏早在十天前就带着一队精英帮汪先生走漕运去了。这里留下的士兵每人分到了一房一厅带厨房厕所的房子,每套房子又给他们配齐了床铺衣柜桌椅板凳和简单的厨房用具。士兵看到属于自己的新家,无不乐开了花。他们这才真正体会了生活的乐趣。
闲下来后每天一早,他们便在队长的带领下操练,每个人都精神抖擞,丝毫不敢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