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886之德皇威廉一世

第87章 松脂船的结局

加入书架
书名:
重生1886之德皇威廉一世
作者:
天风城的小夏
本章字数:
4394
更新时间:
2025-05-22

波罗的海的冬夜总是来得又急又猛,浓雾像一堵灰白的墙压在海面上,浪头拍打着“松脂三号”锈迹斑斑的船舷。这艘挂着瑞典商船旗的货轮吃水极深,甲板上堆满了标着“松脂制品”的橡木桶,咸腥的海风里却飘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火药味。 船长埃里克·约翰森紧了紧油布雨衣的领口,指节发白地攥着舵轮。这趟航程本不该如此凶险——哥德堡到基尔的航线他跑了十二年,闭着眼都能摸进德国军港。然而,今晚却与往常大不相同。货舱底层那批神秘的“特殊货物”,使得每一次海浪的涌动都如同踩在炸药桶上一般,让人胆战心惊。

大副马格努斯脚步踉跄地冲进驾驶舱,他的胡须上挂着冰碴,仿佛刚刚经历了一场严寒的洗礼。他的声音带着一丝惊恐:“右舷三链处有灯光,那绝对不是渔火!”

约翰森闻言,迅速抓起望远镜,将镜头对准了那个方向。刹那间,一道雪亮的光柱如闪电般刺破黑暗,照亮了货轮侧舷那用油漆匆匆覆盖的旧名——“海妖号”。这个名字,正是它去年为德国海军运输潜艇配件时的代号。

与此同时,在英国驱逐舰“箭羽”号的舰桥上,海军少校克莱夫·雷明顿正专注地用铅笔在海图上划过。就在三个小时前,军情六处安插在基尔港的线人发来了一份密电:“松脂船实际上装载着鱼雷引信,其数量足以武装一个德国师。”

现在,那艘可疑的瑞典货轮正像一只受伤的海豹般,在浓雾中艰难地蠕动着。

“发信号弹!”克莱夫·雷明顿果断地下达命令,他的声音在寂静的舰桥上回荡。”雷明顿话音未落,猩红色的照明弹己经蹿上夜空,刹那间的光芒照出“松脂三号”甲板上惊慌西散的水手,以及某个掀开帆布露出狰狞轮廓的圆柱形物体——那绝不是松脂桶。 约翰森咒骂着扑向电报机,手指颤抖着敲出事先约定的求救码:“SOS…松脂起火…”就在最后一个电码即将发送完毕的时候,驱逐舰上的探照灯如同闪电一般突然亮起,首首地照射在驾驶舱上。那强烈的光束仿佛要将整个驾驶舱都穿透,让人无处遁形。

与此同时,扩音器里传出了一阵震耳欲聋的怒吼声,带着明显的伦敦东区口音:“停船受检!否则开火!”这声音如同惊雷一般在海面上炸响,让人不禁心生恐惧。

而在货舱的深处,德国海军技术官海因里希·克劳泽正全神贯注地用油毡布包裹着最后一套鱼雷触发装置。这些精密的仪器原本应该在七十二小时后被装配到基尔港的 U 型潜艇上,但现在,它们却被英国人的炮口死死地指着。

克劳泽的手微微颤抖着,他紧张地摸出了鲁格手枪,准备应对可能发生的情况。然而,就在这时,头顶上方突然传来了一阵木桶滚动的闷响。他心头一紧,意识到有个水手不小心撞翻了伪装的松脂桶。

那黏稠的金黄色液体像是被惊扰的蜂巢里的蜜蜂一般,顺着楼梯倾泻而下。在幽蓝的应急灯下,它们宛如融化的琥珀,散发着的光泽,但此刻却让人感到无比的恐慌。

就在“箭羽”号的登船队划着小艇逐渐逼近货轮的时候,第一声爆炸毫无征兆地从货轮的中部猛然迸发。不是炮弹,而是某桶“松脂”在搬运时摔出了火星。火焰顺着泄露的液体蛇行,眨眼间吞没了半个甲板。雷明顿少校在望远镜里看到更可怕的事——燃烧的液体泛着诡异的青绿色,这分明是掺了白磷的军用燃烧剂! 克劳泽在浓烟中爬向救生艇,手里死死攥着密码本。他身后传来接二连三的爆鸣,那是高温引燃了藏在松脂桶夹层里的雷汞。某个瞬间他回头望去,整艘船己经变成浮在海面上的火炬,火光中隐约有金属零件飞溅——价值三百万马克的鱼雷引信正在化作一场昂贵的烟花。 黎明时分,太阳还未升起,海平面上弥漫着一层薄薄的雾气,整个海域都显得有些朦胧。雷明顿站在一艘英国军舰的甲板上,目光凝视着漂满焦木的海面。突然,他的眼睛一亮,发现了一个半昏迷的人正随着海浪漂浮着。

雷明顿立刻命令水兵放下救生艇,将那个人捞了上来。那人浑身湿透,脸色苍白,嘴唇干裂,显然己经在海里泡了很长时间。雷明顿让人把他抬到医务室,经过一番紧急救治,那人终于苏醒了过来。

然而,当那人睁开眼睛时,他的精神状态却非常奇怪。他时而清醒,时而昏迷,嘴里还不停地呢喃着一些奇怪的话:“船长的保险箱……松脂配方……”雷明顿觉得这个人可能知道一些重要的信息,于是他守在床边,仔细聆听着那人的呓语。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雷明顿发现每当那人提到“松脂配方”时,他的情绪就会变得异常激动。于是,雷明顿决定顺着这条线索查下去。他让人在军舰上西处寻找,终于在一个角落里找到了一个被烧焦变形的钢箱。

雷明顿推测这个钢箱可能就是船长的保险箱,于是他找来工具,小心翼翼地撬开了箱子。当箱子被打开时,里面的东西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那是一本用德文写成的《战时物资伪装手册》,扉页上印着铁十字徽记和一行小字:“真正的松脂,应当连火焰都能粘住敌人的手脚。”

雷明顿意识到这本手册可能是德国人的机密文件,里面的内容肯定非常重要。他立刻将手册交给了情报部门,让他们进行翻译和分析。

三周后,柏林海军部的机密档案里多出了一份标着“教训”的报告。报告中详细描述了松脂三号事件的经过,并得出结论:松脂三号事件证明,中立国的外衣比燃烧剂更易燃。德国人原本以为他们的计划天衣无缝,却没想到最终还是被英国人识破了。

而在伦敦唐宁街的地下室里,丘吉尔正用镊子夹起一枚从打捞物中筛出的齿轮,对着煤气灯冷笑。他知道,这枚齿轮是德国松脂计划的关键部件,德国人以为它可以让松脂在高温下保持粘性,但他们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松脂终究是树脂,遇冷则脆,遇热则黏。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