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886之德皇威廉一世

第73章 罗马的摇摆天平

加入书架
书名:
重生1886之德皇威廉一世
作者:
天风城的小夏
本章字数:
6174
更新时间:
2025-05-22

1914年7月,罗马奎里纳尔宫的会客厅里,意大利国王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把玩着一柄镶嵌宝石的匕首——这是德皇威廉二世送来的“友谊见证”。当他无意间按压刀柄的蓝宝石时,鞘内滑出一卷微型胶卷,在烛光下显现出**法意边境的混凝土要塞分布图**。

“陛下,”德国大使弗洛托夫压低声音,似乎怕被旁人听到一般,轻声说道,“有些锁,需要特别的钥匙才能打开。”

他的话语虽然简短,却像一道闪电划破了会议室里的凝重气氛。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手中那把精美的匕首上,这把匕首显然不是普通的武器,而是一件精心设计的工艺品。

弗洛托夫缓缓地将匕首抽出刀鞘,展示给众人看。只见那刀刃闪烁着寒光,锋利无比,仿佛能够轻易地刺穿任何物体。然而,这把匕首的真正玄机并不在于其锋利程度,而是隐藏在其锻造工艺之中。

首先,刃材采用的是蒂森钢铁厂的特种合金,这种合金与意大利海军订购的鱼雷推进器叶片的配方完全相同。这意味着,这把匕首的材料来源与意大利的军事工业有着密切的联系。

其次,刀鞘内衬的羊皮地图更是令人惊叹。当弗洛托夫将匕首靠近烛火时,地图上的线条逐渐浮现出来,清晰地显示出奥匈帝国承诺割让的特伦蒂诺地区的边界线。这个设计巧妙地将政治意图融入到了一件工艺品中,让人不禁对德国人的智慧和谋略赞叹不己。

弗洛托夫接着解释道,德国的工业巨头们以“技术合作”为名,悄然渗透进了意大利的军工产业。例如,安萨尔多兵工厂“引进”的克虏伯炮钢冶炼技术,其焦炭配比被故意设计成只能从鲁尔区进口。这样一来,意大利在生产火炮时就不得不依赖德国的原材料供应,从而使德国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意大利军工的命脉。

此外,热那亚造船厂为德国建造的商船,其龙骨上竟然预留了火炮基座的安装孔。这些安装孔在报关单上被标注为“货物固定装置”,但实际上却是为日后可能的军事用途而准备的。这种隐蔽的设计,让人对德国人的深谋远虑感到震惊。

最后,弗洛托夫提到了米兰证券交易所中突然活跃起来的“南蒂罗尔矿业股票”。他揭露说,这些所谓的矿业股票实际上是德国资本伪装收购战略物资的手段。通过这种方式,德国不仅能够获取重要的资源,还能在意大利的经济领域施加影响力。

最精妙的是贸易逆差陷阱,这简首就是一个精心设计的阴谋。

德国大量采购意大利的丝绸,表面上看是对意大利丝绸产业的支持,但实际上却是一个陷阱。德国要求意大利用苯胺染料重新印染这些丝绸,而这种染料会腐蚀丝纤维,导致意大利的丝绸在三年内完全依赖德国的化工供应。

与此同时,作为“回报”,柏林允许意大利的橄榄油免税进入德国市场。然而,德国设置的检测标准却极其严苛,只有掺入了德国稳定剂的橄榄油才能通过检测。这样一来,意大利的橄榄油产业也被德国牢牢控制住了。

不仅如此,德国还在意大利王室身上下了功夫。意大利王后埃莱娜是黑山公主,而黑山国王尼古拉一世的女儿则嫁给了德国亲王。在威廉二世精心策划的家族聚会上,德国送给黑山王室的猎装纽扣里竟然藏着微型胶片,上面记录着奥匈帝国在达尔马提亚的防务弱点。

更让人惊讶的是,德国送给孩子们的玩具火车模型的车轮轴距,竟然与德国援助意大利的战略铁路轨距精确一致。这显然不是巧合,而是德国有意为之,目的就是为了在未来的战争中能够更好地控制意大利的铁路运输。

当埃莱娜王后佩戴德国赠送的紫水晶项链出席国宴时,项链坠盒的夹层里,藏着**的里雅斯特军港潮汐表**——水晶在烛光下投射到墙上的光斑,连起来竟是潜艇渗透航线。

德国军事顾问团“偶然”泄露给意大利总参谋部的文件:

《法意阿尔卑斯防线突破方案》是一份基于 1905 年德军演习数据而制定的详细计划,旨在突破法国和意大利之间的阿尔卑斯山脉防线。这份方案经过了精心的研究和分析,考虑到了各种可能的情况和应对措施。

《英国地中海舰队燃料补给点清单》则是一份看似普通的文件,但其中却隐藏着一个巧妙的设计。这份清单中的墨水混合了显影剂,当有人阅读后,他们的指纹将会在 48 小时内留存下来。这一设计使得德国情报部门能够追踪到文件的阅读者,从而获取重要的情报信息。

与此同时,基尔海军船厂的 12 艘“报废”鱼雷艇被转售给了意大利。然而,这背后却隐藏着德国的精心布局。这些鱼雷艇的发动机密封圈采用了特殊的橡胶配方,这种橡胶在高温海域会迅速老化。这意味着意大利海军在使用这些鱼雷艇时,将会面临发动机故障的风险,从而不得不向德国购买替换零件。

此外,这些鱼雷艇的鱼雷发射管接口与奥匈帝国海军的秘密通用。这一设计为未来德国、意大利和奥匈帝国之间的联合行动埋下了伏笔,使得三国海军在作战时能够更加紧密地配合。

最后,德国天主教中央党议员与梵蒂冈国务卿加斯帕里进行了一次密谈。在这次密谈中,德国方面表示,如果意大利能够保持中立,那么柏林将支持教会收回罗马城的主权。这一表态无疑给意大利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诱惑,因为罗马城对于意大利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象征意义。*”;

在德国驻圣天使堡大使馆的地窖深处,有一份被严密看守的文件,那便是 1870 年教廷流失的黄金储备清单。这份清单不仅记录了大量的黄金储备,更承载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

与此同时,教皇本笃十五世的私人秘书每隔一段时间便会收到一份来自柏林的特殊“经书”。这份“经书”看似普通,实则暗藏玄机。原来,军事情报就隐藏在《申命记》章节的边缘,而这些情报是用柠檬汁书写而成的,只有在烛火的烘烤下才会显现出来。

时间来到 1915 年 4 月,当时的意大利在战争中态度摇摆不定。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德国潜艇 U-36 号“意外”地袭击了意大利商船“马可尼”号。三天后,罗马外交部收到了一个神秘的包裹。

打开包裹,里面装着的是被鱼雷炸碎的船板残骸。然而,这并不是普通的残骸,残骸上用德意双语刻着一句话:“下一个在伦敦装运军火的意大利船叫什么名字?”这句话显然是一种威胁,暗示着德国对意大利的进一步行动。

更令人震惊的是,包裹的夹层里竟然藏着一份英国与俄国瓜分意大利殖民地的密约副本。这份密约虽然是德国情报局伪造的,但其中却混入了真实的英国外交密码片段,这使得这份密约看起来极具可信度。

1915年5月23日,这一天对于欧洲来说,注定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日子。当意大利最终对奥匈帝国宣战时,柏林皇宫的地图室里弥漫着一种紧张而又兴奋的气氛。

威廉二世站在巨大的地图前,他的目光紧盯着罗马城的位置,仿佛那是他的敌人一般。他手中握着那柄意大利匕首,这把匕首原本是意大利送给德国的礼物,但现在却成为了他表达愤怒的工具。

威廉二世毫不犹豫地将匕首狠狠地钉在了罗马城的位置上,刀尖刺破了地图,露出了地图下层早己准备好的《南欧惩罚方案》。这份方案详细列出了德国对意大利的一系列军事行动:

首先,德军的阿尔卑斯山地部队将立即启动“橡树计划”,迅速抢占山口,以确保德国在阿尔卑斯山地区的战略优势。

其次,奥匈海军将在亚得里亚海布雷,封锁意大利的港口,切断其海上补给线。

最后,保加利亚军队将待命,准备夺取意大利在阿尔巴尼亚的据点,进一步削弱意大利的势力范围。

德皇看着这份方案,嘴角露出了一丝冷笑。他对身边的参谋们说道:“我们给过他们丝绸做的绞索,他们却想要钢铸的王冠。”这句话透露出他对意大利的失望和愤怒。

窗外,蒂森工厂的熔炉正熊熊燃烧着,将意大利订购的钢轨回炉,改造成战列舰的装甲板。这些钢轨原本是意大利用于修建铁路的,但现在却成为了德国制造战争武器的原材料。

这一幕似乎象征着德国对意大利的报复,也预示着两国之间的战争即将进入一个更加激烈的阶段。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