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886之德皇威廉一世

第167章 单方面碾压

加入书架
书名:
重生1886之德皇威廉一世
作者:
天风城的小夏
本章字数:
6166
更新时间:
2025-06-14

凌晨 4 点 30 分,天空依旧漆黑一片,寒冷的夜风呼啸着穿过德军第 11 集团军前沿指挥所的帐篷。在这个简陋的指挥所里,德军参谋马克斯·霍夫曼少校正用他那己经被冻僵的手指,小心翼翼地调整着炮队镜的焦距。

透过炮队镜的镜片,霍夫曼看到了一幅令人心酸的画面。在不远处的俄军阵地上,一群残兵败将正在匆忙地焚烧着文件。熊熊的火光映照出他们脸上尚未干透的泪痕,这些人显然是昨夜那场惨烈溃败的幸存者。他们在仓促之间组织起了第二道防线,但从他们那疲惫不堪的神情和杂乱无章的行动来看,这道防线恐怕也难以持久。

“他们学乖了。”霍夫曼低声对身旁的奥托·冯·贝洛将军说道,“战壕加深到两米,还挖了防炮洞。”

贝洛将军面无表情地看着眼前的景象,嘴角泛起一丝冷笑。他展开手中的航空侦察照片,照片上清晰地显示出俄军炮兵阵地的后方,数百匹战马正拖着沉重的火炮艰难地转移着。马蹄在泥泞的地面上留下了一道道深深的车辙,仿佛是在诉说着俄军的狼狈和无奈。

“传令下去,‘歌剧’计划启动。”贝洛将军的声音冰冷而果断,没有丝毫犹豫。

5:00,时间仿佛凝固,整个战场都被一片紧张的氛围所笼罩。德军炮兵观测气球“秃鹫7号”静静地悬浮在天空中,宛如一只巨大的秃鹫俯瞰着下方的一切。观测员汉斯·克鲁格中尉戴着耳机,专注地倾听着来自战场各个角落的声音。

然而,突然间,耳机里传来一阵刺耳的电流声,这声音如同恶魔的尖叫,刺破了原本的寂静。克鲁格心中一紧,他立刻意识到这是西门子干扰机在阻断俄军的无线电通讯。这种干扰意味着德军即将展开一场重要的攻击,而他的任务就是为炮兵提供准确的目标信息。

克鲁格迅速举起测距仪,目光如鹰隼般扫视着前方的战场。突然,他的眼睛瞪得如同铜铃一般,满脸惊愕地喊道:“上帝啊……俄军竟然把野战医院设在了炮兵阵地旁边!”

三公里外,俄军第31炮兵团的76.2mm速射炮旁,一座红十字帐篷格外显眼。帐篷内,军医安娜·伊万诺娃正全神贯注地为一名伤员进行截肢手术。她的动作娴熟而果断,尽管周围环境嘈杂,但她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伤员的伤口上。

就在这时,安娜突然听到了一个德语的声音,通过扩音器在战场上回荡:“女士们,建议你们现在开始祈祷。”这声音冷酷而无情,仿佛来自地狱的使者。

安娜的心中涌起一股恐惧,她立刻意识到德军即将对这里发动攻击。然而,她并没有时间去思考更多,因为第一发210mm炮弹己经如同一颗燃烧的流星般从天而降。

刹那间,整个医疗帐篷被气浪掀起,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巨手抛向了天空。帐篷内的绷带和残肢如同婚礼上的彩带一般西处散落,景象惨不忍睹。

而在“秃鹫7号”上,克鲁格冷静地记录下了这一幕。他的声音不带丝毫感情,仿佛这只是一场普通的炮击:“坐标确认,全炮群覆盖射击。

7 点 15 分,德军第 20 步兵师如同一头凶猛的巨兽,突然发动了突击。伴随着火焰喷射器的嘶吼声,德军突击队如鬼魅般迅速跃入了俄军的战壕。

然而,这并不是一次普通的冲锋。工兵埃里希·克劳斯中尉,这位天才的发明家,为这次进攻带来了一件致命的武器——“战壕清扫器”。

这是一件由农用耙子改装而成的带钩钢杆,它的钩子可以轻易地将躲藏在防炮洞里的俄军士兵拖出来。此外,还有绑着手榴弹的沙袋,它们像滚动的死神一样,滚入交通壕的深处,然后猛然爆炸,将一切都炸得粉碎。

而对于那些顽固的机枪巢,德军则使用了氯气喷雾罐。这种致命的毒气迅速弥漫开来,让俄军士兵们在痛苦中挣扎。

在这血腥的战场上,俄军士兵米哈伊尔·科瓦廖夫蜷缩在一个拐角处,惊恐地看着德军像屠宰场工人般有条不紊地清理着战壕。他的莫辛-纳甘步枪里只剩下最后一发子弹,而这颗子弹,他决定留给自己。

“为了沙皇……”他喃喃自语道,声音在这恐怖的氛围中显得如此微弱。

然而,就在这时,他突然听到了一个德军士兵用流利的俄语回应道:“沙皇在彼得堡喝香槟呢,傻小子。”

11:00,塔尔努夫北郊,阳光透过云层洒在战场上,给这片土地带来一丝暖意,但这并不能掩盖奥匈第6军的“攻势”所带来的混乱和荒诞。

原本应该是一场激烈的战斗,奥匈第6军的士兵们却发现他们手中的武器出现了严重问题。匈牙利第23步兵团的士兵们惊讶地发现,配发的曼利夏步枪竟然有三分之一的撞针过短,这意味着这些枪支根本无法正常射击。

面对这样的情况,团长拉斯洛·巴托克上校(著名作曲家之兄)心急如焚。他无法容忍自己的部队在战场上处于如此不利的境地,于是毫不犹豫地抽出佩剑,带领着一群士兵冲向俄军的机枪阵地,试图以勇气和决心来弥补武器的不足。

然而,命运似乎总是喜欢捉弄人。就在巴托克上校奋勇向前的时候,他的身后却传来了一阵枪声。原来,在混乱中,他自己的士兵们误将他当作了敌人,慌乱中射出的子弹击中了他的后背。

这一幕被德军的侦察机拍了下来,成为了这场闹剧的一个讽刺性的注脚。照片中,奥匈士兵们用阵亡战友的尸体堆成掩体,而这些尸体上的识别牌却显示,他们竟然都来自同一个匈牙利村庄。

这个场景让人不禁感叹战争的残酷和荒诞,原本应该并肩作战的战友,却因为各种原因而相互误伤。而那一堆堆用尸体堆砌而成的掩体,更是对生命的一种亵渎和漠

在俄军第 3 集团军司令拉德科·德米特里耶夫的指挥部里,气氛异常凝重。地图上原本代表防线的线条,此刻己被红铅笔涂成了一条血河,仿佛预示着这场战争的残酷与血腥。

通讯兵匆匆走进房间,将最后一份电报递给德米特里耶夫。他打开电报,只见上面是沙皇的亲笔手谕:“战至最后一兵一卒。”

德米特里耶夫苦笑一声,缓缓放下电报。他站起身来,走到窗边,望着外面混乱不堪的场景。辎重队的马车正疯狂地鞭打马匹,试图尽快逃离;军官们则像饿狼一样抢夺着仅剩的军马,甚至不惜使用暴力。更有甚者,一名参谋竟然拿出了一个镶钻的圣像,企图贿赂车夫,以求能抢到一匹马。

德米特里耶夫无奈地摇了摇头,他知道,这场战争己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他转身回到桌前,默默地摘下了自己的将星,然后对通讯兵说道:“发报。”

通讯兵迅速记录下德米特里耶夫的命令:“我军转入战略重组。”

这一夜,德军的巡逻队在战场上发现了大量被俄军丢弃的物资。其中,有整箱未开封的巴黎香水,标签上赫然写着“柏林入城仪式用”。这些香水原本是俄军为了庆祝胜利而准备的,但如今却成了他们失败的象征。

次日清晨,阳光洒在战场上,硝烟尚未散尽。经过一夜的激战,德军取得了惊人的战果。

根据统计,德军在昨日的战斗中成功推进了 12 公里,一举突破了俄军的全部防线。这一突破意味着德军在战场上取得了巨大的战略优势,为后续的进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更令人瞩目的是,德军俘虏了多达 56,000 名俄军士兵,其中包括 21 位上校军官。如此大规模的俘虏人数不仅显示出德军的强大战斗力,也给俄军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此外,德军还缴获了 412 门火炮,其中甚至包括完好无损的英国造维克斯机枪。这些火炮和机枪将极大地增强德军的火力,使其在后续的战斗中更具优势。

而在战场上的一个意外发现,更是让人对这场战争有了新的认识。德军在俄军司令部的废墟中找到了一份菜单,上面列有鱼子酱、香槟和法式鹅肝等奢华美食。这份菜单的日期是 5 月 2 日,也就是战斗爆发的前一天。这一发现让人不禁感叹,战争的残酷与奢华竟然如此紧密地交织在一起。

马肯森在他的日记中写道:“这不是战争,是成年人对孩童的殴打。”这句话深刻地反映了他对这场战争的看法。德军的强大实力和俄军的不堪一击,使得这场战斗看起来更像是一场单方面的屠杀,而非公平的较量。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