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886之德皇威廉一世

第163章 撕裂东线

加入书架
书名:
重生1886之德皇威廉一世
作者:
天风城的小夏
本章字数:
6572
更新时间:
2025-06-11

德国第11集团军司令部,西里西亚,昏黄的煤气灯下,军官们个个表情凝重。墙上的地图上,密密麻麻地标注着敌我双方的态势,箭头纵横交错,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残酷厮杀。参谋长正对着地图,用手中的指挥棒指着一处,声音低沉地分析着局势:“此处是敌军的防御重点,我们的进攻难度极大。”司令官双手抱臂,眉头紧锁,眼神紧紧盯着地图,一言不发。周围的参谋们大气都不敢出,会议室里安静得只能听到煤气灯轻微的燃烧声。 奥古斯特·冯·马肯森站在东线地图前,他的指尖缓缓地划过那片广袤的土地,仿佛在触摸着战争的脉搏。当他的手指停留在俄军第 3 集团军的防区时,一滴汗水从他的额头滑落,滴落在地图上,留下了一道淡淡的痕迹。

他的参谋长汉斯·冯·塞克特默默地递上一份刚刚破译的电报,马肯森接过电报,快速浏览了一遍。电报的内容让他的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一丝冷笑。

“俄军西南方面军总司令尼古拉·伊万诺夫正在将预备队调往喀尔巴阡山麓。”塞克特轻声说道。

马肯森的眼睛紧紧盯着地图上的喀尔巴阡山脉,他的脑海中己经浮现出了俄军在那里构筑防线的情景。

“他们以为我们要打山地战。”马肯森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不屑,“那就让他们继续这么想吧。”

他拿起一支红色的铅笔,毫不犹豫地在戈尔利采与塔尔努夫之间狠狠地戳了一下,“从这里,我们将把俄国人的肠子扯出来。”

与此同时,在德军总参谋部的作战会议室内,气氛异常凝重。埃里希·冯·法尔肯海因用力推开那扇厚重的橡木门,大步走进会议室。他的脸色阴沉,手中紧紧握着一叠文件。

法尔肯海因将那叠文件重重地摔在会议桌上,发出了“砰”的一声巨响。会议室里的所有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举动吓了一跳,纷纷将目光投向了他。

“这是 1914 年冬季战役的炮兵数据统计。”法尔肯海因的声音冷冰冰的,没有丝毫感情,“看看这些数据,你们就会明白我们为什么会在那场战役中失利。”

他翻开文件,指着其中的几行数据说道:

“俄军战壕平均深度只有 1.2 米,远远低于我们的标准。这意味着他们的防御工事并不坚固,我们的炮火可以轻易地摧毁它们。”

“还有,他们的铁丝网障碍密度也非常低,每公里只有 12 处,而我们的则是 37 处。这使得我们的进攻部队能够更容易地突破他们的防线。”

“最后,他们的预备队反应时间平均需要 4 个小时,这对于我们来说,己经足够发动一次有效的攻击了。”

法尔肯海因的话语如同一把重锤,狠狠地敲打着会议室里的每一个人。

这不是军队,是穿着军装的农民。法尔肯海因敲打着数据表,我们要用一场教科书式的突破战,让沙皇记住德意志的钢铁纪律。

作战处长马克斯·霍夫曼突然插话道:“但必须让康拉德相信,这是奥匈主导的攻势。”

他的话犹如一道闪电划破了房间里的沉默,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他身上。大家心里都很清楚,奥匈帝国军队的实力实在是让人不敢恭维——他们的炮弹哑火率竟然高达 17%,而士兵们所穿的靴子,竟然是用纸浆压制而成的!

面对这样的情况,马肯森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一抹笑容。他轻声说道:“那就给他们一个戏剧性的角色吧。”接着,他详细地解释道:“让奥匈第 4 集团军充当诱饵,吸引敌人的注意力,而我们则负责在关键时刻撕开敌人的防线,给予他们致命一击。”

与此同时,在奥匈帝国总参谋部里,奥匈总参谋长弗朗茨·康拉德·冯·赫岑多夫正紧盯着德军的“联合作战计划”。他手中的钢笔尖在纸上不停地游走,然而,由于过度紧张,笔尖竟在纸上洇出了一团墨渍。

计划中“奥匈军主攻”这几个字被特意加粗,仿佛是在强调奥匈帝国在这场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责任。然而,当人们仔细查看附件中的小字部分时,却发现了一系列令人担忧的条件和限制。

首先,德军将提供 1200 门火炮,其中包括令人瞩目的 42 门 420mm“大贝莎”。这些强大的武器无疑会给奥匈军的进攻带来巨大的火力支援。此外,德军还将提供全部的无线电干扰设备,这对于在战场上保持通讯和指挥的顺畅至关重要。最后,德军还将派遣毒气部队(氯气)参与战斗,这无疑是一种极其危险和残忍的手段。

相比之下,奥匈帝国的责任似乎显得相对较轻。他们主要负责正面佯攻,以吸引俄军的预备队,为德军的主攻创造有利条件。此外,奥匈帝国还需要提供当地的向导,这些向导熟悉当地的地形,能够帮助德军更好地规划进攻路线。最后,奥匈帝国还需要负责战地医院的后勤工作,确保受伤士兵能够得到及时的救治。

然而,康拉德对这份计划感到非常不满。他认为这是对奥匈帝国的一种羞辱,因为奥匈帝国在这场战争中承担了主要的进攻责任,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支持和资源。他愤怒地将计划书摔向副官,说道:“这简首就是一场闹剧!我们怎么可能用这样的条件去进攻?”

尽管心中充满了愤怒和不满,康拉德也明白他们别无选择。战争己经爆发,他们必须面对现实。经过一番思考,他决定对方案进行一些修改。在“主攻部队”一栏中,他毅然添上了奥匈第 6 军的番号。尽管这支部队刚刚在喀尔巴阡山遭受了惨重的损失,兵力己经减少了 60%,但康拉德相信他们仍然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

在德军的炮兵阵地上,一切都显得格外安静,只有士兵们忙碌的身影。这里是德国第11炮兵团的所在地,他们正在秘密地部署着一门威力巨大的210mm榴弹炮。

这门榴弹炮与往常有所不同,它的炮管上安装了一个陀螺稳定器,这是一种先进的技术装备,可以大大提高火炮的射击精度。而炮架下面,则垫着特制的橡胶减震片,这不仅可以减少火炮发射时的后坐力,还能降低噪音,使火炮更加隐蔽。

此时,德国第11炮兵团的埃里希·克劳斯上尉正站在这门榴弹炮旁边,仔细地校准着它的瞄准装置。他的动作熟练而精准,仿佛这门火炮就是他手中的一件精密仪器。

一旁的奥匈联络官对这门火炮充满了好奇,他忍不住问道:“这是什么新玩具啊?”

克劳斯上尉微笑着回答道:“这可不是玩具,而是一把手术刀。”说着,他用手指向了三公里外的俄军阵地,“我们的第一轮炮击,必须要同时做到以下三点:”

首先,他要使用延时引信榴霰弹,摧毁俄军前沿80%的铁丝网。这些铁丝网是俄军防御的第一道屏障,如果不将其摧毁,德军的步兵在进攻时将会遇到很大的阻碍。

其次,他要使用混凝土破坏弹,炸塌俄军第二道战壕的胸墙。胸墙是战壕中最重要的防御设施之一,如果能够将其摧毁,德军的步兵就可以更容易地突破俄军的防线。

最后,他还要保留俄军第三道战壕的基本完整。这是为了给德军的步兵提供一个掩护,让他们在进攻时能够有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躲避俄军的火力。

然而,这还不是最恐怖的。在这片林间,还隐蔽着一套毒气施放装置。这套装置由三百个压缩气瓶连接着地下管道组成,可以在短短90秒内,将致命的毒气覆盖整段战线。

在进攻前夜,马肯森将军召集了团级以上的军官们,他们聚集在一个宽敞而昏暗的房间里。房间的中央摆放着一张巨大的丝绸地图,这张地图并非普通之物,而是用俄国战俘的军服染色织就而成。

地图上详细标注着各种关键信息:俄军每个机枪巢的射界死角,这些死角是通过侦察气球拍摄到的;战壕拐角的薄弱点,这些信息是通过对逃兵口供的核实而得到的;地下电缆的走向,这是通过监听电话推断出来的。

马肯森将军站在地图前,他的目光锐利而专注,仿佛能透过地图看到战场上的每一个细节。他用手指着地图,向军官们讲解着作战计划,声音低沉而有力。

“先生们,”马肯森将军说道,他的声音在房间里回荡,“明天此时,我要看到俄国第3集团军的军旗铺在你们的脚下。”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无法动摇的决心和自信。

军官们静静地听着,他们的脸上都显露出严肃和专注的神情。每个人都清楚地知道这场战斗的重要性,以及他们所肩负的责任。

与此同时,窗外的德军工兵们正忙碌地给火炮轮毂缠上麻布,以消除火炮发射时的噪音。他们的动作迅速而熟练,没有丝毫的懈怠。

然而,没有人注意到,一只俄国间谍的信鸽正悄然掠过月色。这只信鸽的脚环里藏着微型胶卷,胶卷上拍下了丝绸地图的一角。这一角地图虽然只是整个地图的一小部分,但其中包含的信息却可能对战局产生重大影响。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