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日热过一日,转眼便到了端午。
去年在俞州过端午的场景还历历在目,转眼却都己经成了过去。
不过还好,虽然换了个地方,但熟悉的人依旧都还在。
京城的端午,每年都会举办赛龙舟,
到那时,不管是平民百姓,还是世勋贵族,大家都会从京城的各处赶来,连宫里的皇帝都会在走出宫门,与百姓一起参观这场一年一度的龙舟赛事。
到时候喧闹声震天,万人空巷,场面不知道会有多热闹。
因为端午的龙舟赛事,每年还没到端午,沿河的酒楼就己经被预定的差不多了。
施母按着往年的惯例,早早的在熟悉的酒楼上定了一个厢房,等着端午那日一起去看个热闹。
施念前几天去看二丫的时候,提了一句端午赛龙舟的事,引得小丫头一脸的憧憬与期待。
沿河的酒楼在端午这天的价格不知道翻了几倍,像她们这种平日里上酒楼吃个饭还得犹豫盘算许久的普通百姓,自然是不会花这么大的价钱去定个厢房看一场热闹,所以每次都只能隔得远远的在最外边看着。
端午的热闹,她们每年都来,却都是远远的旁观,却从未真正的感受过。
见二丫这么期待,施念便与施母商量了一番,在端午这日,让人去将两人都接了过来。
施家在京城算不上顶富贵的人家,定的酒楼位置也好档次也好,都只能算一般,但怎么也比香柚她们站在那么远的地方来得清楚。
知道施念要与施母去看赛龙舟,还请了两位施念的朋友,施父便又让施母给林家下了张帖子。
林青临作为这段日子以来的焦点,此次的赛龙舟他定然是要陪驾在皇帝左右的。
林青临不在,京城里的人林婶也不认识几个,她一个人估计也不会去凑这种热闹。
一个人的端午,冷冷清清的,的确应该叫上林婶一起去凑个热闹。
想到这里,施念自然点头说好。
林婶也没想到,她还没来得及去正式去施府拜访,这施家却先给她下了个帖子。
她心里又惊又喜,在屋子里来来回回走了好几圈,都压不下嘴角的笑意。
她又是做新衣,又是忙着张罗着见面礼,一日里跑了林青临的书房好几趟,商量了好几次,始终还是不满意。
还是林青临见她太过兴师动众,忍不住劝道:“娘,你就跟平常一样,只是该有的礼节别落下就行。您要太刻意了些,到时候相处起来反倒不自在了。”
“可是......”
林婶虽然觉得林青临的话有些道理,可又觉得第一次见面就该重视些,毕竟是他们林家想要说亲的人家。
犹犹豫豫间,便到了端午那日。
那一日,林青临早早的出了门,林婶有些紧张又有些激动的坐着施家的马车到了酒楼。
才下马车,就见无数彩旗在风中“咧咧”翻动,河岸两边人头攒动,人声嘈杂。
这样的场面,林婶还从未见过,只觉得心潮澎湃,又有些无措。
她忍不住回头看了眼,远处的江面上,停着一艘艘大红漆面绘制着金色龙鳞的龙舟。
龙头高高昂起,龙须根根分明,龙嘴微微张开,露出尖锐的牙齿。
龙舟的中间,放着一面威风的大鼓。
红色的鼓槌此时安静的放置在一旁,酝酿着一会儿的振奋人心。
林婶头一回看到这么高大的龙舟,看了一眼又忍不住回头看了眼。
只是想到马上就要见的人,林婶便又让自己尽量的安静下来。到了在厢房外头时,又理了理衣裙,这才叩响了门扉,随后推门而入。
“林夫人来了!”
屋子里,施念跟施母两个人正坐着聊天喝茶,见林婶来了,两人纷纷的站起身来。
施母虽然没见过林青临,但这个名字三天两头的被施父挂在嘴角念叨,她耳朵都要听出老茧来了。
虽然对施父的念叨她听得有些不耐烦,可每天听到施父对林青临的各种夸赞,施母对林青临的印象还是极好的--毕竟年纪轻轻就连中三元,那可是万里挑一的人。
对于生下这么优秀的孩子的母亲,施母自然是又敬佩又好奇。
林婶对于这种场合没什么经验,看到施母,有些无措的攥着衣角,笑道:“让夫人久等了。”
她在俞州的时候,村子里的人,从不认识的到认识,可能只是几个果子或者是街市上遇到随意的聊上几句,就能慢慢的从不认识到认识。
这样单独的在一间小屋子里,她还真觉得有些拘谨不适应。
好在有施念在,看到她进来,己经亲热的挽起她的手,跟着施母介绍道:“娘,这位就是林婶,新科状元林青临的母亲。”
林婶点点头,顺着施念的话接着说道:“我其实早就想来拜访施夫人了,没想到一拖再拖到了现在也没去成,不过好在今天总算是见到您了!”
京城里想要登门去跟状元郎母亲结交的数不胜数,可林家老夫人竟想亲自来施府登门拜访,这话任谁听了不欢喜。
施母于是笑着回道“老夫人客气了,我家念念在俞州的时候应该没少麻烦您,应该是我登门道谢才是。”
她听说念念在俞州的时候,与这位状元郎的母亲关系不错,他们也曾帮了施念不少。
“念念乖巧的很,我喜欢她都来不及,怎么会觉得麻烦。”林婶拉着施念的手,毫不掩盖对施念的喜爱之情。
施母见这位状元郎的母亲不仅没有半分的架子,对她女儿的喜爱也是出自真心,便也生出了结交之意,亲自给林婶倒了杯茶:“我这姑娘,有时候的确乖巧......”
施母说到一半,想起与这位夫人毕竟头一回见面,她总不能当着人家的面吐槽自己的女儿,便适时的换了个话题:“夫人才上京不久,可能还不太适应京城的生活,您也别拘着自己,我们就说说家常,一来二去的,也就慢慢的熟悉起来了。”
林婶赞同得连连点头:“我也存了与您长久来往的心思呢。”
不仅是长久来往,以后说不定还要结亲,会成为一家人。
只是今日这样的节日,不适合谈亲事,不过先试着从施家夫人口中探探对林青临的口风倒不是不可以。
知道施家两位长辈是如何看待她这儿子的,她心中有数,也好安排接下来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