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81,工业大亨

第七十七章 调整家电产线

加入书架
书名:
重生1981,工业大亨
作者:
不是冻土豆
本章字数:
2634
更新时间:
2025-05-08

"这是今早统计的数据。"他在黑板画了条波浪线,"每条生产线理论产能是150台/小时,但实际只有130台。问题出在哪?"

"传送带停机检修太频繁。"设备科的小赵举手,"就像上午三号线的情况,平均每两小时就要停二十分钟。"

"模具冷却时间不够。"冲压车间的王师傅摘下眼镜擦拭,"现在每冲压一个箱体要等三分钟才能脱模,不然会变形。"

"还有包装工序。"质检员小周翻着记录本,"昨天有三十台冰箱因为运输磕碰返工,咱们的泡沫护角太薄了。"

陈晋的粉笔在黑板上哒哒敲着,突然在"模具冷却"西个字上画了个圈:"老王,如果给模具加装循环水冷系统,能不能把脱模时间压缩到一分钟?"

"理论上可行,但咱们没有现成的......"

"用制冷管改造。"陈晋抓起半截钢管比划,"把冰箱蒸发器的铜管绕在模具外围,接上压缩机循环制冷液。"他的眼睛在镜片后发亮,"这样既能测试新设计的制冷系统,又能加速模具冷却。"

会议室突然安静下来,只有吊扇在头顶嗡嗡转动。老李头突然拍了下油渍斑斑的工装裤:"妙啊!当年咱们在军工厂的时候,就用过类似的法子给轮机降温!"

"包装组的问题我来解决。"小周举起手机大小的泡沫护角样品,"我跟化工学院的同学联系过,他们新研发的高密度泡沫能减震70%,成本只贵两毛钱。"

刘大勇嚼着凉透的韭菜合子含糊道:"传送带我有个主意,把单层传送带改成双层滚轮式,上层走箱体下层走零件,这样既能分散承重又能节省空间......"

窗外的蝉鸣突然高涨起来,陈晋看着黑板逐渐被各种方案填满。不知谁先起的头,二十几个技术员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补充细节,有人掏出计算器啪啪按着成本,有人首接在水泥地上画起了设计图。阳光斜照在墙角的机床铭牌上,"红星机械厂数控机床"的字样在讨论声中微微发亮。

暮色降临时,三十六条生产线同时发出欢快的嗡鸣。陈晋站在总控室的观察窗前,看着第一台加装水冷系统的模具缓缓闭合。银白色的金属外壳在液压机作用下渐渐成型,蒸汽遇到制冷铜管瞬间凝结成水珠。

"脱模时间五十八秒!"对讲机里传来王师傅沙哑的欢呼。

包装区突然爆发出一阵掌声,小周正把贴着"红星电器"logo的冰箱推进两米高的测试台。五六个年轻工人围在新设计的防撞护角前,拿扳手使劲敲打箱体,银白色的金属外壳上连道划痕都没留下。

"陈厂长,快看三号线!"刘大勇突然拽他袖子。只见改造后的双层传送带平稳运转,上层载着成品冰箱匀速前进,下层滚轮输送着成箱的温控器和门封条。两个穿深蓝制服的姑娘站在操作台前,显示屏上的产能数字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攀升:140台/小时,150,160......

"成了!"不知谁喊了一嗓子,整个车间突然沸腾起来。老李头抱着改装好的压缩机又哭又笑,几个年轻技术员把安全帽抛向空中。陈晋摸出口袋里的温度计,-25℃的标识在夕阳下泛着微光。

厂区广播突然响起门卫老张激动的声音:"同志们!乌鲁木齐的采购商说要请咱们全厂吃烤全羊!"

笑声中,陈晋望向窗外。暮色中的货车长龙亮起星星点点的车灯,宛如一条跃动的银河。更远处,渤海湾的晚霞正烧得灿烂,海天相接处隐约可见新厂房的地基轮廓——那是市里特批的扩建用地,昨天刚打下第一根桩。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