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9月15日 河内北郊无名高地
陈晋的焊枪在炮塔上烫出第八个五角星时,车载电台突然爆出许副司令的吼声:"两个小崽子给老子滚到指挥车来!"正在改装红外诱饵弹的李晓芸手一抖,镁粉洒在缴获的越南国旗上烧出青烟。
前线指挥所 上午10时
许副司令的茶杯这次稳稳立在沙盘边缘,老将军从文件袋抽出的不是作战命令,而是两本鲜红的《入党申请书》。帐篷外突然传来密集炮击声,南京军区正在试验新改装的多管火箭炮,炸点组成的密集弹坑在河内郊外清晰可见。
"济南军区王师长按了十七个手印,兰州军区把请愿书写在擦炮布上。"许副司令用茶杯压住被气浪掀动的帐帘,"今天就是天王老子来了,你俩也得把这份表格填了!"
李晓芸的焊枪头在申请书上戳出个焦洞,陈晋的机油手印把"家庭成分"栏糊成墨团。突然袭来的122毫米炮弹震翻沙盘,许副司令捞起半空中的钢笔,就着炮火轰鸣在介绍人栏签下狂草般的名字。
"现在你们是组织的人了。"老将军把党徽拍在两人胸口,"去把河内火车站给老子变成废铁!"
正午12时 河内枢纽站外围
二十辆各军区改装的59式排出楔形阵列,车身上喷着八大军区的标志。陈晋的新党徽在驾驶舱里泛着金光,火控系统屏幕上跳动着。
"北京军区的同志,上电磁干扰!"陈晋按下改装后的多频道指挥系统。三辆加装雷达反射器的59式突然加速,苏制"萨姆"导弹在它们身后炸出漫天钢雨。
"济南军区,破障组!"李晓芸的声音混着电流声。推土铲撞角撞开三层水泥路障,藏在后面的越军T-62还没开火,就被兰州军区特制的冻土穿甲弹钉死在调度楼外墙。
当列车站钟楼进入射程时,陈晋突然发现炮镜里闪过红十字标志——越军把伤员安置在候车大厅。李晓芸的指甲掐进操作台:"用震动弹!"
沈阳军区改装的次声波炮弹呼啸出膛,候车厅玻璃幕墙完好无损,但越军医护兵己瘫倒在地呕吐不止。十五辆披着白床单的59式趁机冲上月台,南京军区设计的折叠担架系统将伤员平稳转移。
-下午3时 货运编组场
二十节满载军火的列车正在解挂,陈晋看着热成像仪里的苏联制导弹药,突然接通全频道广播:"各军区注意!按演习编号领取战利品!"
济南军区改装车拉出钢索网兜,将T-72坦克组件整箱拖走;兰州军区用吊臂吊起成捆枪管;沈阳军区的技术员首接钻进导弹运输车改写制导代码。当越军增援部队赶到时,李晓芸按下起爆器,整个编组场突然播放《国际歌》——北京军区文工团连夜录制的电子混音版。
许副司令的吉普车就在这时碾着铁轨驶来,老将军踹开车门,手里举着两个热气腾腾的饭盒:"战地党委会批准了,你俩的转正期从抢修济南军区坦克那分钟算起!"
陈晋的饭盒里盛着沾有机油的饺子,李晓芸的铝制餐盒刻着"党员先锋岗"。两人就着导弹尾焰的光亮扒饭时,沈阳军区的新兵正把苏制导弹改装成钻地弹——弹体上喷着"送给河内地铁的礼物"。
黄昏6时 龙边大桥
最后一道夕阳照在法属殖民时期的老桥墩上,越军爆破手正在安装炸药。陈晋的坦克群被反坦克壕拦住去路,十二个军区的技术员同时看向新晋党员。
"用兰州军区的戈壁改装件!"李晓芸扯开防水布,露出沙漠战专用的宽幅履带。陈晋接通高压水泵,南京军区设计的河道清淤装置将红河淤泥喷工沼泽。
八辆59式展开履带如水上浮舟,在越军目瞪口呆中碾过沼泽。李晓芸启动声波共振器时,胸前的党徽突然发烫——桥墩钢筋在特定频率下开始崩解,法国工程师八十年前偷工减料的秘密在次声波中暴露无遗。
当许副司令的将旗插上南岸时,陈晋正用乙炔切割枪在桥头堡刻下"党员突击队"。李晓芸把越军的起爆器改成电烤炉,九大军区的炊事班长在残骸间支起流动党课课堂。
深夜11时 临时党员大会
二十个弹药箱拼成的会议桌上,摆着兰州牛肉面、山东煎饼和云南鲜花饼。许副司令用工兵锹敲了敲迫击炮底座:"现在表决陈晋同志提出的‘履带式移动兵工厂’方案。"
九大军区代表举起沾着油污的手,钢盔里盛着的河水代替茶水一饮而尽。李晓芸的入党转正报告写在缴获的越南军用地图背面,陈晋的三年规划用炮弹壳装着在会场传递。
散会时,沈阳军区代表突然打开探照灯。河对岸的夜空里,二十辆正在改装的59式用灯光打出巨幅党徽,车身上新喷的"技术尖兵 党员先锋"在炮火中熠熠生辉。许副司令的茶杯终于摔了个粉碎,老将军的笑声震落了芭蕉叶上的弹片:"这他娘的才叫组织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