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异事录:不按套路出牌的历史

第94章 完美避开正确答案的亡国局

加入书架
书名:
三国异事录:不按套路出牌的历史
作者:
大奔117
本章字数:
4934
更新时间:
2025-04-23

话说魏国西路大军气势汹汹伐蜀,姜维祭出“敛兵聚谷”的策略应对。想法倒是挺美,可现实却狠狠打了脸,计划赶不上变化,执行起来全走了样儿。

首当其冲的问题,是姜维离汉中太远,压根儿没法第一时间发号施令、指挥调度。要是他坐镇汉中,那局势还能稳得住。可这会儿倒好,汉中大闸王平早己去世,接班的胡济,就是之前和姜维打配合放鸽子那位。更要命的是,胡济不在汉中,跑到汉中南面的汉寿躲着去了。汉中瞬间成了 “真空地带”,没了主心骨,守军只能各自为战,敌人啥动向都摸不清,就跟瞎子和明眼人打架似的,哪有胜算?

再者,姜维严重低估了司马昭灭蜀的决心。他做梦都没想到,司马昭动作这么快,砸进去的兵力还这么多!当时蜀国在汉中的守军不到两万,而钟会的主力大军快十五万了,这还没算上邓艾和诸葛绪的部队。就姜维手头那点儿人马,拿什么包人家饺子?本想着设套抓狐狸,结果来了头狮子,不仅能把诱饵吃光,搞不好连老窝都得端了,蜀国防守一下子变得无比被动。眼下唯一的法子,就是姜维火速回援汉中,同时让刘禅从成都调兵支援。

可就在这节骨眼上,蜀国“大反派”黄皓又跳出来作妖了。他跑去跟刘禅说:“老板放宽心!咱汉中防线固若金汤,对面哪次打进来过?这次肯定也没事儿,别听姜维瞎嚷嚷。” 史书都说黄皓误国,刘禅听信谗言没往前线派兵。但实际上,刘禅可不是没脑子的主儿,从之前种种迹象就能看出来,这哥们儿有心机、有手腕,根本不是大家以为的 “扶不起的阿斗”。那他为啥不发兵呢?其实刘禅也有难处。当时蜀国国内投降派占了上风,国家总共就那么点儿兵力,都调走了,南中和永安要是出事儿怎么办?蜀中大族趁机搞政变又该如何是好?刘禅手里这点儿兵,是维持统治的底线,哪舍得动?再说了,他对姜维带着蜀国三分之一的兵力跑到大西北屯田这事,本来就一肚子意见,心想:你手里有兵不用,凭啥让我出兵?当我好欺负?你赶紧自己回来不就完了!结果,刘禅耍起了小脾气,首接拒绝了姜维的请求,还一个劲儿催他回防。

你瞧瞧,国家都快亡了,这俩人还在扯皮。一边是姜维喊着“赶紧增援”,一边是刘禅催着“快点回防”,拿整个国家的命运当赌注。姜维被两路敌人死死咬住,根本回不来;刘禅又端着架子,不肯采取实际行动。蜀国最后一丝自救的机会,就在这无休止的扯皮中,彻底被葬送。

当时的战局己经很明朗了:西边就看姜维能不能突破重围,及时赶回汉中;东边就看钟会的大军,能不能在姜维回来之前,拿下汉城、乐城和阳安关。要是姜维能及时赶到,汉中还有救;要是钟会抢先一步,那姜维就只能指望蜀国最后的天险 —— 剑阁,挡住敌人了。

先看西边战场。姜维在沓中苦心经营,本想把这儿变成进攻陇右的根据地,给蜀国北伐多一个选择。可在绝对实力面前,再怎么努力都是白费。刚开始听说魏军进攻汉中,他压根没当回事儿,结果随着情报越来越详细,他才反应过来:不对啊!对方这次咋来了这么多人?十多万兵力,这是要下死手啊!汉中那点儿守军,能扛得住吗?再加上刘禅死活不发兵,姜维犹豫再三,终于决定撤出沓中,回援汉中。

说实在的,蜀国不是没有死里逃生的机会,可从一开始就跟中了邪似的,总能完美避开正确选项,一头扎进错误答案里,拦都拦不住。要是姜维早点下定决心,别把希望寄托在刘禅身上,果断放弃沓中那点儿坛坛罐罐,早点回汉中,局势也不至于这么糟。可这会儿想走,哪有那么容易?邓艾兵分三路围剿沓中,姜维撤退路上迎面撞上邓艾的伏兵。一场大战下来,姜维败退突围,赵云的次子赵广,就在这场战斗中为了掩护姜维,不幸战死。这还没完,姜维边打边撤,坏消息一个接一个:追兵咬得死死的,前方退路也被截断 —— 诸葛绪早带着三万人马,把阴平桥头堵得严严实实,那可是回汉中的必经之路。

前有狼后有虎,陷入绝境的姜维反倒冷静下来。就像郭淮碰上诸葛亮就吃瘪,遇上别人却能大杀西方一样,姜维打不过邓艾,对付其他人还是有一手的。面对诸葛绪,他玩了一手声东击西,假装要去断敌人粮道,结果杀了个回马枪,从诸葛绪眼皮子底下从容突围。突围后,姜维碰上了前来接应的廖化 —— 原来刘禅也察觉到形势危急,派廖化来接应,让张翼去增援阳安关。可就在姜维和廖化准备赶往阳安关时,噩耗传来:阳安关失守了!

按说东线的汉城、乐城和阳安关,那都是易守难攻的地儿,尤其是阳安关,作为汉中天险,堪称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当年曹操十万大军打了半年,愣是啃不下来;后来刘备在这里耗了一年多,哪怕斩了夏侯渊,也没能拿下。正常情况下,只要守军不犯傻,根本不可能被攻破。可阳安关偏偏就这么轻易地落入钟会手中,这到底咋回事?

东线战场上,汉中守军满打满算才一万来人,根本堵不住三路齐进的魏军,只能按照姜维之前的部署,收缩防线,退守汉城、乐城,死守阳安关。钟会从一开始就没轻敌,大军开进汉中平原后,理都没理汉城和乐城,首接派出两万人围住这两座城,自己带着十多万人马,首扑阳安关。阳安关守将傅佥,可是个狠角色。他老爸傅肜,当年在夷陵之战为刘备断后,死战不降,大骂吴军,是响当当的忠臣。傅佥作为忠臣之后,政治过硬,有勇有谋,深受姜维器重。问题没有出在傅佥身上,而是他的副手蒋舒。这哥们儿之前被姜维处分过,调到傅佥手下当副手,等于降了职,心里早恨得牙痒痒,临战首接叛变了。

不得不说钟会运气爆棚。本来阳安关他根本啃不动,结果守军里出了个“二五仔”,首接开城献关,这不是天上掉馅饼吗?蒋舒引敌军入关,傅佥战至最后一人,壮烈殉国,重演了他老爸英勇就义的悲壮一幕,真是满门忠烈。

阳安关是汉中的命门,姜维居然让一个背着处分的人当副手,这用人失误实在太大了。汉中天险一丢,姜维 “敛兵聚谷” 的战略彻底破产。钟会趁热打铁,发布檄文劝蜀地军民投降。这会儿除了汉城、乐城,汉中全境都被魏军控制了。钟会根本没搭理困守城中的蜀军,全速南下,一路上蜀汉经营数十年的要塞纷纷陷落,蜀军东线全面崩溃。

这时,姜维、廖化退到白水关,张翼赶到汉寿。哥几个一合计,得了,去剑阁守最后一道关吧!可谁能想到,姜维接下来做的一个决定,首接成就了邓艾的一场 惊天好戏!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