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昭好不容易安抚住前线的邓艾,又在钟会身边悄悄安插了个神秘角色。而这位神秘人也不负众望,在接下来一系列重大变故中发挥了定海神针的作用。
说了半天,这神秘人到底是谁呢?此人名叫卫瓘!这是位低调的大神,估计听过他名字的人没几个。到了后三国时期,尤其诸葛亮一死,一般人能知道姜维就不错了;要是对钟会和邓艾的事儿也了解,那就算得上资深三国迷了;但能知道卫瓘的,肯定得是骨灰级三国迷才行。卫瓘不管是家世背景、个人本事,还是他干的那些事儿,都堪称明星级别,只不过出场太晚,所以没引起太多关注。至于他到底干了啥“逆天”大事,有着怎样辉煌履历,先卖个关子,后面随着故事发展,再慢慢给大伙讲。
司马昭给卫瓘的定位是持节监军,具体来讲,就是“持节监钟会、邓艾军事,行镇西军司,并领兵千人”。这意味着卫瓘单独带着一支千人督察队,游离于十万大军之外,不归钟会管,反倒能监督钟会。
有人好奇了,这“持节”到底有啥权利?“节”长啥样啊?这么说吧,“节”就好比皇帝给使臣开的介绍信,有点像后世的尚方宝剑!皇帝多忙啊,日理万机,啥事儿都得操心,可总有顾不过来的地儿,就得派人代表他去处理。但空口无凭,你说你代表皇帝,谁信啊?所以就有了“节”当信物。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须拿着符节做凭证。使臣拿着“节”,能代表皇帝干好多事儿,像分封诸侯、抓捕罪犯、镇压叛乱、出使外国、签约议和,这些事儿都能办。
那“节”到底啥模样呢?前段时间大火的《长安三万里》大伙都看了吧?里头程公公手里拿的那东西就是“节”!“节”最早是八尺长的竹竿,上面装饰着花里胡哨的羽毛,汉初的时候是红色,后来变成黄色。随着时间推移,“节”从竹竿变成黄铜材质,有点像丹书铁券,装饰也更奢华了。要是还没概念,你就把“节”想象成高配版的打狗棒!
除了“持节”,还有“假节”,这儿的“假”是临时、代理的意思,就是代表皇帝临时出差。除了这俩,还有“使持节”“假节钺”或“假黄钺”,地位差不多,就是礼仪和具体权利有点区别。
“持节”的权限很大,大到啥程度呢?
“持节”:平时能杀没官位的人,战时能斩杀二千石以下的官员。
“假节”:平时没权力处置人,战时能杀违反军令的人。
“使持节”:不管平时还是战时,都能斩杀二千石以下官员。
“假节钺”:这可厉害了,能杀持节将,包括假节、持节、使持节的。
可以看出,“假节钺”权力最大,基本上除了皇帝,没人能管。当年刘备进位汉中王,封西方将军的时候,只有关羽有假节钺的权力,张飞和马超只是假节,黄忠连假节都没有,从这也能看出这几位在刘备心里的分量。在曹操时期,外姓大将里唯一有假节钺权力的是于禁,这估计出乎很多人意料。所以五子良将排名,于禁应该排第一,而不是张辽。于禁在投降关羽之前,可是曹操最信任的外姓将军。
这儿还得注意一点,使臣持节能代表皇帝解除将领兵权,但调不了兵。调动军队得靠“符”,就是咱们常说的虎符,而且虎符是认符不认人,不管你是谁,拿着虎符就能调兵,所以虎符保管特别重要。从周朝开始,历朝历代都有专门保管符节的机构,这机构里的官员,首要条件就是忠诚。
回到卫瓘这儿,他有持节监军的权力,还有自己的督察队,这权力可不小。为啥呢?钟会是假节,只能在战时杀违反军令的人,比持节监军低一档。但卫瓘这一千人的队伍,跟钟会十万大军比起来,还是弱了点。要是钟会真犯浑,找个由头把卫瓘干掉,再上报说因公殉职,司马昭也只能认栽!所以,对卫瓘来说,怎么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保证自己安全,是个不小的挑战。
公元 263 年八月,洛阳召开誓师大会。大军出征前,军中还有反对声音,将军邓敦公开反对伐蜀,司马昭眼都没眨,首接把邓敦杀了祭旗。这时候司马昭可不管你是谁,反对无效,再敢吭声,就照这个“流程”来。就这样,司马昭的伐蜀大计,在一波三折后,终于启动了。魏国西路大军浩浩荡荡出发了:镇西将军钟会统兵十余万,分别从斜谷、骆谷进军汉中;征西将军邓艾率三万人从狄道到沓中,牵制姜维;雍州刺史诸葛绪率州军三万进祁山,向阴平桥头截断姜维退路;魏兴太守刘钦带东三郡两万人出子午道,和魏军主力会师。除了陈仓道,魏军在每条路上都押了“宝”!这西路大军里,钟会兵最多,级别最高,邓艾都得受他节制。
前面说过,姜维在汉中挖了个“坑”,这在历史上叫“敛兵聚谷”。啥意思呢?敌人要是打过来,就把汉中所有力量都集中到汉城、乐城和阳安关,死守这两城一关,堵住陇西下来的通道,放弃汉中平原,坚壁清野!我方收缩力量,背靠天险,敌人打不进来,野外又没粮食,只能千里运粮。耗上一段时间,等对方人困马乏,姜维再带着机动部队从背后杀出来,包敌人“饺子”。
之前蜀国防守战术叫“错守诸围”,就是把秦岭通道各个出口堵死,让敌人根本进不了汉中盆地。当年魏延当汉中太守时就这么干;诸葛亮也是这思路,还修了汉城、乐城,让它们互为犄角;后面的王平也是这么守的,靠着三万人,就在这儿拦住了曹爽的十万大军。这套防守策略,是经受过历史考验的。姜维为啥要改呢?他觉得这样虽然能守住,但捞不着好处!得把敌人放进来,最后包饺子。一个是御敌于国门之外,一个是关门打狗,两种思路没啥对错,只有合不合理。总的来说,姜维这策略,还是符合蜀国国情的。因为当时蜀国国力己经不行,打不出去了,还不如放敌人进来,关门打狗,也算一种死中求活的办法。
姜维想法挺好,可真正执行起来,却变了味儿。他只猜到开头,没猜到结尾。面对钟会、邓艾的进攻,刘禅和姜维这对君臣,接下来一系列应对操作失误,最终导致蜀国大厦倾覆,山河易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