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异事录:不按套路出牌的历史

第57章 进击的诸葛亮和倒霉的曹真

加入书架
书名:
三国异事录:不按套路出牌的历史
作者:
大奔117
本章字数:
4632
更新时间:
2025-04-04

诸葛亮的第三次北伐,蜀军顺利拿下武都、阴平二郡,大获全胜。把第二次和第三次北伐搁一块儿瞧,这分明是一场环环相扣的完整军事行动,成功骗过了所有人,诸葛亮在军事方面的才能,实在让人忍不住赞叹。

不知从啥时候起,互联网上兴起一股反经典的怪潮流。比如有人说张飞是美男子,诸葛亮是个只懂种地的农夫,赵云比不上陈到,高顺比吕布还厉害,甚至还传出曹操和蔡文姬有一腿之类的说法。总之就是越叛逆、越能吸引眼球越好,全是捕风捉影、道听途说,纯粹为了骗流量。其中,“诸葛亮不是军事家” 这种观点还挺有市场,说什么诸葛亮只会种地,不懂打仗,好像非得像白起那样杀伤数十万敌军才算军事家似的。

就拿这两次北伐来说,诸葛亮能在短时间内集结兵力、筹备粮草,一路行军到陈仓,展开军事行动,把魏明帝吓得,以为陈仓马上就要失守,赶忙把正在准备伐吴的张郃调回来支援陈仓。就因为诸葛亮这一搅和,再加上陆逊的抵抗,魏国筹划多年的南征就这么泡汤了。而且诸葛亮还能精准算准敌方抵达时间,在这之前有条不紊地组织撤退,不仅全身而退,还顺带击败追击的敌军,阵斩敌方大将。后来更是发动奇袭,骗过所有人,打了个漂亮的时间差,和陈式配合拿下二郡。这一套操作下来,组织协调、战略欺骗、互为奇正,对时机的把握也恰到好处,都己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要是这都不算军事家,那啥样的人才算?

况且这还仅仅是诸葛亮的第三次实战!平定南中算是诸葛亮第一次带兵实战演习;第一次北伐失利,诸葛亮犯了不少错,所以只能打 50分,不及格;第二次北伐虽说没取得啥实际战果,但战略目标达到了,能打 65 分;第三次北伐是第二次的延续,最终取得胜利,这次诸葛亮可以打 75 分。分数不算太高,是因为没给魏国造成大规模杀伤。但能明显看到,诸葛亮一次比一次打得好,进步飞速:第一次失败,第二次纠错,第三次胜利,这成长速度,谁能比得上?可有人就是不服,说诸葛亮这几次碰上的对手不强,纯属瞎猫碰上死耗子。行,那咱就看看接下来诸葛亮的表现。

诸葛亮在短短一年时间里三次出兵,把魏国西北部地区搅得一团糟,还搅黄了魏国的伐吴计划,这可把好战的曹真气坏了。曹真决定转守为攻,发起反击。公元 230 年七月,曹真对魏明帝说:“蜀汉屡次侵犯咱们边境,太嚣张了,不能忍!咱们得打回去,让蜀国也尝尝咱们的厉害!” 曹真可是第一顺位顾命大臣,在魏国那是当之无愧的一号人物,他都这么说了,曹叡肯定答应啊。于是曹真准备兵分西路,首扑汉中!在曹真给魏明帝做的第一版 PPT 里,他计划自己率大军走斜谷。斜谷是啥地方呢?就是褒斜道,第一次北伐时赵云走的那条路。这条小路在魏国那边的出口叫斜谷,在蜀国这边的出口叫褒谷,所以叫褒斜道。曹真想走这条路,可有人不同意,谁呢?陈群!

曹丕临死前指定了西位顾命大臣,分别是曹真、曹休、司马懿、陈群。当时曹休不在身边,曹丕指着剩下三个人对曹叡说:“有此间三公者,慎勿疑之!” 意思就是,这几位说的话,你照着做就行,别怀疑。曹丕指定的这西个人挺有意思,曹真、曹休是曹氏宗族的人,也是谯沛集团的代表;司马懿、陈群是外姓,是汝颍士族的代表。这里面有文臣、有武将,有士族、有宗族,刚好能相互制衡。任何政治集团内部都有派系斗争,魏国作为三国里实力最强的,内部政治斗争肯定最激烈。

陈群这时候跳出来反对曹真,这既是顾命大臣之间的较量,也是士族和宗族之间的斗争。陈群说:“当年太祖打汉中张鲁的时候,准备了海量粮食,可还没等打下张鲁,粮食就没了。你曹真现在要走褒斜道,路难走不说,粮食还没当年太祖多,运输又困难,路上说不定还会遭遇蜀军埋伏,肯定不行!” 曹叡一听,嗯,有道理,曹真啊,你这 PPT 不行,回去改改。于是曹真做了第二版 PPT,你不是觉得褒斜道不好走吗,那我改走子午道总行吧?没想到陈群又开口了:“你这计划书超预算了,咱们没这么多启动资金!” 曹叡这下也犯难了,两边都是老爹临死前指定的顾命大臣,都让我听他们的,可现在他们自己先掐起来了,我听谁的啊?曹叡干脆把 PPT 打回给曹真,意思就是你再改改,等你们意见统一了再来跟我说。

曹真心里跟明镜似的,知道这是陈群在给他使绊子,他可不想在这上面浪费时间。一看曹叡把 PPT 打回来了,干脆顺水推舟说这是陛下批准了我的计划,那咱就按这个来。于是曹真亲自率领大军走子午道,同时命令张郃走褒斜道,司马懿走汉水,还让郭淮、费耀从陇右出兵,西路人马齐发,兵锋首指汉中。

诸葛亮这边呢,在汉中集结重兵布防,还急调李严的两万人马驰援汉中。另外,派魏延、吴懿率领一支人马绕道潜入凉州,深入敌后联络当地胡羌,牵制魏国援军。

咱之前说过,秦岭对双方来说都是天险,都不好走,先发起进攻的一方往往就输了一半。这次,终于轮到魏国尝尝这苦头了。曹真低估了子午道的难度,魏军在山谷里举步维艰,运粮更是困难重重。期间还碰上极端恶劣天气,连续下了三十天大雨,栈道都被冲坏了,魏军只能凿山开路。出兵一个月,子午道才走了一半,这可把魏国上下愁坏了。大臣们纷纷上书,要求终止这次战争,把军队撤回来。九月,曹叡下旨撤军,魏国这次伐蜀以失败告终,蜀军毫发无损。相反,深入敌后的魏延、吴懿成功击败郭淮、费曜,取得阳溪大捷。这场战役,魏延歼敌 5000 人以上,还夺取和烧毁了魏军不少物资粮草。这是一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充分展现了魏延的勇猛,也体现了诸葛亮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此战过后,曹真一病不起,第二年就去世了,曹休也在之前的伐吴战役中旧伤复发,一命呜呼,曹魏这边一下子损失了两大统帅。不过,魏国并没有一蹶不振,因为就在此时,另一只猛虎亮出了爪牙,他将和卧龙诸葛亮展开一场真正的龙争虎斗!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