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异事录:不按套路出牌的历史

第56章 第三次北伐的意外之喜

加入书架
书名:
三国异事录:不按套路出牌的历史
作者:
大奔117
本章字数:
4394
更新时间:
2025-04-04

诸葛亮第二次北伐的战略意义,不是为了攻城略地,而是要调动魏国兵力,给东线的东吴减轻压力。

结果诸葛亮的目的还真就达到了,成功把张郃从荆州前线调走,魏国的南征只能不了了之。第二次北伐本质上是孙刘两家的联合军事行动,咱不能光盯着蜀国这边的战果,还得看对天下大势的影响。这一战打完,魏国暂时没力气南征了,孙权威望达到顶峰,于是改年号建国,登基称帝,三国鼎立的格局彻底定下来了。

不过,要是你觉得诸葛亮打陈仓就只是为了帮盟友减轻压力,那可就大错特错了。诸葛亮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这一系列军事行动,不光帮了盟友,还把自己的真实意图给掩盖住了。

公元 229 年春天,诸葛亮发动第三次北伐,这距离上次北伐才过去了三个月。诸葛亮命令大将陈式出兵武都、阴平,郭淮亲自率领大军前来迎战。可没想到,诸葛亮的集团军突然在建威一带冒了出来,郭淮一看这架势,只能撤兵。郭淮这决定可太明智了,他要是恋战,魏军很可能陷入两面受敌的困境,弄不好还会让陇右腹地门户大开,给诸葛亮可乘之机。郭淮一撤,陈式顺顺利利拿下武都、阴平二郡。拿下这两个郡,战略意义可不只是开疆拓土、增加人口这么简单,它让蜀汉的边境线往前推进了一大截,和西秦岭连在了一起。从这以后,蜀汉与曹魏的边境线在这一带就以祁山为界了,为日后诸葛亮再次出祁山创造了有利条件。第三次北伐,诸葛亮大获全胜!

问题来了,228 年年底诸葛亮还在围攻陈仓呢,第二年春天就出现在建威,他是怎么在短短三个月时间里,再次筹备粮草、补充损失,还跑去建威围攻郭淮的呢?这次 “劳模” 张郃咋没再次支援郭淮?夺取武都、阴平的陈式又是何方神圣?

别急,这些问题我慢慢给你讲。首先,从 228 年春到 229 年春这一年时间里,诸葛亮进行了三次北伐,后两次相隔才三个月。所以现在有人把后两次北伐当成一次来看,实际上,咱们确实应该把第二次和第三次北伐放在一块儿分析,这样才能看清诸葛亮的布局。其实从一开始,诸葛亮的目标就是武都和阴平。他攻打陈仓,既帮了东吴,又迷惑了敌人,让魏国摸不清他的真实意图。当他从陈仓撤军的时候,没走陈仓道回汉中,而是半路改走祁山道,在河池补充给养,等陈式出兵后再北上迎敌,把郭淮给逼退了。这一系列行动,在第二次北伐之前就己经规划好了,所以才能一环扣一环,节省时间。而且这次兵分两路,诸葛亮吸取了第一次北伐的教训,两路人马离得不远,能相互照应。得注意,和第一次北伐相比,诸葛亮第二次北伐带的兵马相对少,没带大型器械,也没在魏国境内耗太长时间,轻装简行。这一方面让军队机动性更强,另一方面也减少了国力消耗。

另一边呢,这会儿张郃早就回京述职了。他的部队在 227 年到 229 年这两年时间里,在荆州和雍凉之间来回折腾,早就累得不行了,所以没能及时援助郭淮,这也在意料之中。诸葛亮在第二次北伐时调动张郃千里奔袭陈仓,其实早就盘算好了下一步。他等张郃回京之后,突然发动攻势,打了个时间差,可以说一切都在诸葛亮的掌控之中。

再说说陈式,陈式在第三次北伐里相当于副统帅,统帅是诸葛亮。陈式独自率领万人队伍作战,攻下武都、阴平二郡,他的地位和作用甚至比魏延还重要。那这个陈式是从哪儿冒出来的呢?其实陈式可不是新人,资格老着呢,参加过汉中之战和夷陵之战。《三国志?徐晃传》里记载:“备遣陈式等十余营绝马鸣阁道,晃别征破之,贼自投山谷,多死者。” 汉中之战时,刘备派以陈式为首的十余名将领,带着各营部队去截断马鸣阁的栈道,结果遭到徐晃阻击,死伤惨重。这十多个将领里,只提了陈式的名字,说明陈式是这些人的头儿,能指挥这十几个营的军队。虽说最后行动失败了,但陈式活了下来。后来夷陵之战,陈式和吴班一起统领水军,在长江两岸布防。吴班是刘备的小舅子,属于外戚,所以吴班是水军统帅,陈式是副统帅。夷陵之战陆军惨败,水军倒是逃过一劫。到了第三次北伐,陈式又当副统帅,独立领兵攻城略地,表现相当出色。

陈式可是同时得到刘备和诸葛亮认可的人,是能独立指挥万人军队作战的统帅,还在重要战役中被委以重任。这可不容易,要知道,当时蜀汉能统帅万人军队的武将,一只手都数得过来,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魏延,再加个陈式,没别人了。黄忠是猛将,但不是统帅;李严、黄权有这能力,可没真正独立指挥过万人队伍打仗,指挥几千人倒是有过。张辽厉害吧?同样没指挥过万人队伍。就冲这一点,陈式的能力那是没得说。而且他在前两次大战失败的情况下都活了下来,说明这人运气不错。按理说,这样一个重量级人物不该默默无闻,可史书上关于陈式的记载少得可怜。演义里说他最后被诸葛亮杀了,这是瞎编的。还有人说陈式是陈寿的老爸,这也是无稽之谈。《三国志》里陈式就出现过三次,分别是汉中之战、夷陵之战和第三次北伐,别的就没了,没有单独列传,生卒年月、籍贯、最后的结局,啥都没有。感觉这人就跟凭空出现,又凭空消失了似的,特别神秘。有可能是蜀汉资料缺失严重导致的,也可能是陈式得罪了什么人,所以没单独列传,又或者陈式是个穿越者?哎,反正啥都有可能!

扯远了,说回诸葛亮。第三次北伐毫无疑问是成功的。要是把第二次和第三次北伐放一块儿看,就会发现诸葛亮在下一盘大棋。诸葛亮这几场仗,一场比一场打得好,他在军事方面的高成长性和自我纠错能力,没人能比,不愧是天才!要是第一次北伐诸葛亮能打 50分,第二次及格,那诸葛亮的第三次北伐能打多少分呢?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