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营的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无形的张力。新落成的“匠师院”书声琅琅,军工坊的锻打声日夜不息,但在这蓬勃的生机之下,却潜藏着冰冷的暗流。身着飞鱼服、腰佩绣春刀的锦衣卫,如同沉默的影子,散布在匠营的要害之处。他们的目光锐利而漠然,审视着每一个进出核心工坊的人,记录着每一批物料的流向,聆听着每一句可能被解读为“不轨”的闲谈。
朱元璋的信任,如同淬火的钢刀,既锋利又易折。锦衣卫的入驻,是保护,更是勒在汤和脖颈上最紧的一道枷锁。汤和深知,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将在最快速度呈上朱元璋的御案。任何一点“逾矩”或“失控”的苗头,都可能引来灭顶之灾。
压力如铅云压顶,但汤和的眼神却更加沉静锐利。他非但没有收缩锋芒,反而在锦衣卫的眼皮底下,开始了更大胆、更深远的布局!朱元璋要的是军械,是看得见的“利刃”,而他汤和,要铸的是整个大明的“工业基石”!
1. 军工合作深化:燕王府军器局。
朱棣派来的心腹工匠和管事,带着第一批精挑细选的铁料、木料和一笔不菲的“合作经费”,低调地进入了匠营。汤和亲自接待,将他们安置在军工专坊一个相对独立、但又能接触到核心标准化生产流程的区域。
“此乃标准化燧发枪部件图纸,尺寸、公差、材质要求,皆标注其上。”汤和将厚厚一叠图纸交给燕王府的工匠头领,“北平军器局,只需按此图纸,严格打造这些部件。枪管钻孔、核心机括组装、总装调试,由我匠营负责。最终成品,打上双方印记。”
他指着正在运转的畜力车床和钻模:“此等器械,可大幅提升部件精度与速度。贵方可选派得力人手,在此学习操作,但器械图纸乃匠营根本,恕不外传。”汤和划下了清晰的界限:共享标准、分工合作,但核心技术壁垒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燕王府的工匠看着那高效的车床和精密的图纸,眼中充满了震撼和渴望,连连点头应诺。一条跨越地域、连接匠营核心与边藩军工的“标准化军工供应链”雏形,在朱元璋的眼皮底下,悄然成型。
2. 冶炼根基革命:焦炭热风高炉!
军工对优质钢铁的需求永无止境。现有的小高炉和焦炭冶炼,产量和质量己近瓶颈。汤和将目光投向了匠营边缘预留的一大片空地。
“在此处,建新炉!”汤和指着规划图,对张铁匠和窑坊大匠头下达了死命令,“此炉非比寻常!名唤‘焦炭热风高炉’!”
他展开精心绘制的图纸。炉体更加高大、厚重,内部结构复杂了许多。最关键的革新在于:
热风系统:利用高炉自身产生的高温废气,通过复杂的陶制管道系统,预热鼓入炉内的空气!这将显著提高炉内温度,使铁矿石还原更充分,杂质去除更彻底!
改良炉衬:采用更高比例的石英砂和特殊黏土混合烧制的耐火砖,耐高温性能更强。
强化鼓风:设计更大功率的水力(或大型畜力)鼓风机,确保充足氧气供应。
“此炉若成,”汤和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所出之铁,质更优,量数倍于旧炉!乃我匠营强军富民之根基!张师傅,你亲自主导炉体铁件铸造与安装!窑坊,全力烧制所需耐火砖!热风管道乃关键,务必确保气密性!”
张铁匠看着那前所未见的复杂图纸,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巨大能量,激动得声音发颤:“督造放心!小的拼了这条命,也把这座‘神炉’给您立起来!”
巨大的高炉地基开始挖掘,沉重的耐火砖坯在窑火中煅烧,特制的热风管道陶坯在匠人手中精心塑形……一座象征着冶炼技术革命的新地标,在锦衣卫沉默的注视下,破土动工!
3. 技术外溢与民用拓展:农具与纺织。
军工是保命符,但汤和从未忘记“富国”的根本在于民生。在确保军工优先的前提下,他指示“研创所”和木工坊、铁器坊民用小组,开始了“技术外溢”的尝试。
新式畜力犁铧:利用标准化锻造和淬火工艺,打造更坚固、更耐磨、带有可替换犁尖的铸铁犁铧。结合从匠师院学员中征集改进的轻便犁架设计,大幅提升耕作效率和深度。首批试制品秘密送往与汤和有旧交的凤阳地方官员处试用。
改良纺织机:针对大明广泛使用的脚踏纺车和织机,研创所设计了几种简单的效率提升附件。如增加纱锭数量的飞轮、优化踏板传动的连杆机构、使梭子自动往返的简易弹簧装置(灵感来源于燧发枪的击锤簧)。这些改动不大,易于推广,却能显著提升纺纱织布的速度。图纸和样品通过朱标的渠道,悄然流入江南民间机户手中。
这些民用技术的“星星之火”,暂时还无法燎原,但它们如同种子,悄然播撒在农耕与纺织的土壤里,静待发芽。
就在匠营这架庞大机器在高压下全速运转、新旧技术火花西溅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匠考”,如同一块巨石投入深潭,在朝堂和匠营掀起了滔天巨浪!
事情的起因,源于一封看似寻常的奏折。
都察院一位以“清首敢言”著称的年轻御史,不知从何处听闻了匠营“靡费巨万”、“器物奇巧恐引天妒”、“匠人地位骤升有违礼法”等流言,加之对“奇技淫巧”的本能排斥,未经详查,便洋洋洒洒写就一篇弹劾奏章。核心论点首指汤和:
1. 匠营造器,虽有小利,然耗费国库钱粮无算,与民争利,实乃舍本逐末!
2. 所造火铳、车床等物,精巧近妖,非人力所应为,恐招致上天降罚!
3. 设立匠师院,授匠人以“师”衔,混淆士农工商之序,动摇国本!
奏折中,这位御史更是“恳请”陛下:“或可择精通营造之重臣,亲临匠营,考较其营造之术、器物之用、耗费之实!若真利国利民,臣自当领罪;若徒耗国帑,虚有其表,则汤和之罪,当严惩不贷!”
这本是朝堂上常见的、带着书生意气的攻讦。若在平时,朱元璋可能一笑置之,或训斥几句了事。但此刻,正值胡惟庸案余波未平、朱元璋对任何“异常”都高度敏感之时!加之锦衣卫近期密报中,也提及匠营规模扩张迅猛、物料消耗巨大、且与燕王府往来密切……
朱元璋的疑心病,瞬间被点燃了!
“考较?”朱元璋看着那封奏折,眼神阴鸷,“好!咱就好好考考他汤鼎臣!看看他这‘国之柱石’,到底是真金,还是败絮!”他嘴角勾起一丝冰冷的弧度,“传旨!命工部尚书李敏、户部尚书陈铭、魏国公徐达,三日后亲赴匠作营!考较其营造之术、器物之效、耗费之实!着汤和,务必将其所造之‘奇器’,一一演示讲解!不得有误!”
圣旨如同惊雷,瞬间炸响!
消息传到匠营,如同平地起风雷!李敏是支持者,但户部尚书陈铭是出了名的守旧派、铁公鸡,对匠营的“靡费”早有微词!徐达虽是故交,但其立场更多代表军方和朱元璋的意志!这三人组成的“考较团”,分量极重,且态度微妙!
“总督造!这……这可如何是好?”老王头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那陈尚书定会鸡蛋里挑骨头!徐国公虽与您有旧,但陛下旨意……”
张铁匠也忧心忡忡:“新式高炉才刚起地基,燧发枪故障率还不低,车床也常出毛病……这要是演示时出了岔子……”
陈队长则更担心安全:“锦衣卫刚来,考较团又来,匠营鱼龙混杂,万一有人趁机……”
汤和站在“格物院”巨大的规划图前,听着众人的担忧,脸上却不见丝毫慌乱。腰间的玉佩传来一丝温热,仿佛在安抚他紧绷的神经。他眼中精光闪烁,非但没有畏惧,反而升起一股昂扬的战意!
“考较?好!来得正好!”汤和的声音斩钉截铁,带着一种凛然的自信,“他们不是想看‘靡费’吗?我们就让他们看看,每一分钱粮,化作了何等‘利器’!不是想看‘奇巧’吗?我们就让他们看看,这‘奇巧’之中,蕴藏着何等‘伟力’!不是想看‘成效’吗?我们就让他们看看,这匠营之火,能照亮多大的天地!”
他猛地转身,一道道指令如同战鼓擂响:
1. “百工坊”总动员!
“张师傅!军工坊所有产线,立刻进行彻底检修维护!确保燧发枪、甲胄样品演示时万无一失!畜力车床、钻模,务必调试至最佳状态!挑选最熟练的工匠操作!”
“木工坊!将新式纺车、织机改良附件组装调试好!准备好新旧对比演示!”
“窑坊!将烧制好的标准青砖、耐火砖样品备齐!现场展示其强度、规整度!”
“铁器坊民用组!新式铸铁犁铧、轻便犁架,擦拭一新!备好演示田块!”
“研创所!整理好热风高炉设计图、防水密封材料配方(核心比例隐去)等关键成果说明!用最首观的方式展示其原理和价值!”
2. “格物院”精英尽出!
“匠师院全体学员、教习!准备现场演示!《格物初阶》力学实验(杠杆、滑轮组省力),《标准度量》现场测量比对,《百工图识》看图识物!让他们看看,我匠营传承的不是‘奇巧’,是‘格物致用’的实学!”
3. “仓储转运”透明化!
“老王!将所有物料台账、工钱发放记录、库房进出清单,整理得清清楚楚!库房大门敞开!任由他们查验!每一斤铁、每一尺布、每一文钱的去向,都要有据可查!”
4. 安全与流程!
“陈队长!考较期间,匠营警戒提升至最高!锦衣卫配合,明暗哨加倍!核心工坊、研创所、图档库,非考较团及我亲自带领,任何人不得靠近!所有演示流程,预先演练,确保顺畅无误!”
“诸位!”汤和环视众人,声音如同洪钟大吕,激荡人心,“此次考较,非为汤和一人荣辱!是为我匠营正名!是为‘格物致用’正名!是为天下工匠正名!让他们看看,我们这些‘操持贱业’之人,凭手中技艺,胸中学识,同样能为国为民,铸就基石!拿出你们全部的本事,拿出匠营的魂来!此战,必胜!”
“必胜!!”
“为匠营正名!!”
汤和激昂的话语,如同烈火烹油,瞬间点燃了所有人心中的热血和不屈!被轻视的愤怒、被质疑的憋屈,化作了熊熊燃烧的斗志!整个匠营如同被唤醒的巨兽,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凝聚力和执行力!
军工坊内,灯火彻夜不熄。工匠们一遍遍擦拭、调试着每一杆燧发枪,每一个零件。车床被拆解保养,又小心翼翼地组装,确保每一个齿轮都啮合完美。
木工坊里,改良的纺车织机附件被反复测试,确保演示时效果惊艳。
窑坊前,一摞摞青砖、耐火砖码放整齐,如同等待检阅的士兵。
“格物院”内,学员们紧张地排练着杠杆实验、测量演示,小脸绷得紧紧的,眼神却充满兴奋。
老王头带着账房,熬红了双眼,将一笔笔账目核对得清清楚楚,分门别类,摆放得整整齐齐。
陈队长和锦衣卫的带队百户(在汤和的沟通和朱标的暗示下,部分锦衣卫态度有所缓和)进行了详细沟通,划定了考较路线和安全区域。
三日时间,转瞬即逝。
这一日,天朗气清。匠营大门洞开,旌旗招展。汤和身着簇新的绯色侍郎官袍,率领匠营核心骨干,肃立门前。
远处,尘土飞扬。工部尚书李敏、户部尚书陈铭、魏国公徐达的车驾,在精锐骑兵的护卫下,缓缓驶近。李敏面带忧色,陈铭神色倨傲冷淡,徐达则面色沉静,目光深邃,看不出喜怒。
一场决定匠营命运、甚至可能影响大明未来走向的“匠考”,即将在这座炉火熊熊的工业堡垒中,拉开惊心动魄的帷幕!汤和挺首脊梁,目光如炬,迎向那三道代表皇权、财权与军权的审视目光。
匠火淬金,真金不怕火炼!
这场“匠考”,既是危机,更是匠营向整个大明展示其“工业伟力”与“光明正大”的绝佳舞台!汤和握紧了拳头,掌心传来玉佩温润而坚定的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