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尔本的六月裹着潮湿的寒气,顾氏咖啡的雕花铜门被推开时,风铃发出清脆的声响。
江晚柠擦着吧台的手顿了顿,目光扫过进店的客人——三个穿着西装的男人首奔角落卡座,这是他们连续第七天在下午三点出现,每次都会点三杯冰美式,却几乎不怎么交谈。
"小江!6号桌的拿铁拉花又歪了!"店长陈姐的吼声从收银台传来。
江晚柠慌忙端起咖啡杯,奶泡上残缺的叶子图案刺得她眼眶发酸。
她想起三个月前刚来店里时,连磨豆机的刻度都调不对,如今能在十分钟内做出十二杯不同风味的咖啡,却仍达不到顾氏严苛的标准。
深夜打烊后,整座咖啡馆只剩咖啡机的嗡鸣。江晚柠掏出藏在围裙口袋里的小本子,借着应急灯的微光记录:"工作日15:00-17:00,西装客群占比68%,冰美式点单率92%;周末下午茶时段,女性顾客更倾向焦糖玛奇朵搭配司康饼......"
笔尖在纸面沙沙滑动,她忽然想起在鱼市记录海鲜价格波动的日子——那些被海水泡皱的笔记本,此刻竟成了她最珍贵的学习资料。
"还不睡?"同住地下室的阿梅翻了个身,"明天还要上早班呢。"
江晚柠应了声,却打开手机里的Excel表格,将白天的数据逐条录入。
当她把近一个月的消费记录生成折线图时,呼吸突然急促起来:每周三下午,隔壁律所的员工会集体光顾,可那段时间店里的客流量反而下降了15%。为什么?
第二天清晨五点,江晚柠提前两小时到店。她戴上蓝牙耳机,假装擦拭橱窗,实则用录音笔记录背景音乐的变化。
当轻快的流行乐换成舒缓的古典钢琴曲时,她注意到原本行色匆匆的客人停留时间延长了20分钟,且二次消费概率提高了18%。
这个发现让她浑身发冷——原来连音乐类型都能影响顾客的消费决策。
"顾先生早!"陈姐的声音突然变得谄媚。江晚柠慌忙转身,看见顾维钧拄着手杖走进来,羊绒大衣下摆扫过波斯地毯。
老人扫了眼正在擦拭咖啡机的她,冷声道:"收拾干净,跟我去办公室。"
会议室的真皮座椅还带着寒气。顾维钧将一叠文件摔在桌上,纸页间夹着的正是江晚柠的笔记本:"谁允许你私自分析数据的?"
他的手杖重重敲击地面,"顾氏的商业机密是你能碰的?"
江晚柠攥紧裙摆,指甲掐进掌心:"顾先生,我发现店里存在三个问题。"
她深吸一口气,抽出自己绘制的区域地图,"第一,我们的客群与隔壁'星屿咖啡'高度重合,但他们推出的'通勤咖啡杯'抢走了60%的外带订单;
第二,周末下午茶时段翻台率不足,是因为甜点选择太少;
第三......"她突然停顿,手指点在某段记录上,"每周三下午,隔壁律所的员工本该是我们的目标客户,可他们宁愿绕路去买便利店的速溶咖啡。"
顾维钧的瞳孔微微收缩:"为什么?"
"因为那段时间我们在装修。"江晚柠翻开手机相册,调出施工时的照片,"电钻声持续两小时,这段时间的差评率比平时高300%。"
她又摸出张折痕累累的传单,"而星屿咖啡趁机推出'静音办公区',提供免费WiFi和插座,刚好吸引了这群需要临时办公的客人。"
会议室陷入死寂。
顾维钧摘下眼镜擦拭,镜片后的目光像两道冷电:"继续说。"
接下来的半小时,江晚柠摊开整整十五页分析报告。
她用彩色图表展示不同客群的消费偏好,用饼状图说明成本占比,甚至附上了调整菜单、更换背景音乐的具体方案。
最后一页,她慎重地写下建议:"推出'商务能量套餐',搭配低糖饮品和轻食;将周三下午设为'静音时段',提供免费充电服务;开发会员系统,绑定周边写字楼门禁......"
"异想天开!"市场部经理突然拍案而起,"这些方案的成本你算过吗?一个服务员懂什么商业策略?"
他的话音未落,顾维钧突然将报告摔在他脸上:"你做了五年市场分析,比不上一个小姑娘三天的观察?"
老人转向江晚柠,嘴角罕见地扬起,"明天开始,你首接向我汇报。"
一周后,顾氏咖啡重新开业。
深灰色的墙壁换上了暖米色墙布,古典钢琴曲换成了白噪音;原本单调的菜单新增了"律师特惠套餐""学生专属折扣";最角落的区域挂着"静音办公区"的铜牌,每个座位旁都配备了USB插座。
开业当天,隔壁律所的合伙人带着团队走进来。
领头的男人看着桌上的定制菜单,挑眉问:"你们怎么知道我们需要无糖美式?"
江晚柠微笑着递上会员卡:"因为您连续28天,每天下午三点零七分,都会买三杯冰美式,不加糖。"
当晚打烊时,陈姐盯着暴增三倍的营业额,震惊得说不出话。
江晚柠坐在吧台前,翻开崭新的笔记本,写下新的目标:研究霍氏集团员工的消费习惯。
手机在这时震动,是陆沉舟发来的消息:"霍明轩开始调查你在顾氏的动向。"
她摸着口袋里父亲的怀表,在备忘录里打下一行字:"咖啡杯里的经济学,和账本里的阴谋一样,都藏在最细微的数字里。顾老爷子给了我一把钥匙,而我会用它,打开霍氏的命门。"
窗外,墨尔本的雨还在下,打在"顾氏咖啡"的招牌上,将那行烫金字样冲刷得愈发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