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响回明记

第7章 “王家炭”的诞生与“情报网”的雏形

加入书架
书名:
李响回明记
作者:
酥饼eve
本章字数:
4816
更新时间:
2025-06-20

回到王家村,李响并没有因为县城的复杂局面而气馁,反而更加清晰了接下来的行动方向。他决定采取双线并行的策略:一方面要抓紧时间提升产品质量和产量,积累实力;另一方面,也要积极搜集信息,为将来进入县城市场做好充分准备。

首先是木炭的改进。李响根据在县城看到的普通柴炭的情况,以及自己对木炭烧制原理的理解,对王家后院的土窑进行了几次改良。他增加了烟道,改进了窑体的密封性,并且在烧制过程中,更加注重对火候和进气量的控制。

经过几次试验,新一批烧制出来的木炭,果然比之前的品质好了不少。这些木炭颜色乌黑发亮,质地更加坚硬,敲击时能发出清脆的声音,燃烧起来火力更猛,烟也更少,而且燃烧时间也更长。

“成了!这才是真正的‘良炭’!”李响拿起一块新出炉的木炭,满意地说道。

王大山和王铁柱看着这些与众不同的木炭,也是啧啧称奇。

“李响兄弟,你这脑子可真是……俺老汉活了大半辈子,就没见过这么好的炭!”王大山由衷地赞叹道。

李响笑道:“老伯过奖了。这炭好,咱们就能卖个好价钱。我给它取个名字,就叫‘王家炭’,以后这就是咱们的招牌了!”

“王家炭?好!好名字!”王铁柱咧嘴一笑,仿佛己经看到了白花花的银子在向他招手。

接下来,李响便开始组织王家父子进行小规模的木炭生产。他负责技术指导和质量把控,王大山和王铁柱则负责伐木、劈柴和烧窑的体力活。王二丫也闲不住,帮忙打打下手,捡拾碎炭,或者给忙碌的男人们送水擦汗。

一家人齐心协力,干劲十足。小小的王家院落里,第一次充满了创业的激情和对未来的憧憬。

在改进木炭的同时,李响也没忘记铁器的改良。他将淬火的技术要点,毫无保留地教给了王铁匠。王铁匠本就是个痴迷打铁的匠人,得了李响的指点,如获至宝,整日待在铁匠铺里试验。

几天后,王铁匠兴奋地拿着一把新打出来的柴刀来找李响。那柴刀刀身泛着幽幽的青光,刃口锋利异常,轻轻一划,就能在木头上留下一道深深的痕迹。

“李响兄弟!成了!真的成了!按照你说的法子,打出来的刀,比以前的强了不止一点半点!”王铁匠激动得满脸通红,络腮胡子都跟着颤抖。

李响接过柴刀看了看,也满意地点点头:“不错,王铁匠师傅的手艺果然精湛。有了这好钢口,以后您的生意肯定会更上一层楼。”

王铁匠对李响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当即表示,以后凡是经过李响“指点”或者用了“王家炭”作为燃料打出来的精品铁器,都会给李响一定的分成。李响欣然接受,这是他应得的技术红利。

生产线初步建立起来了,接下来就是销售渠道的问题。首接去县城摆摊风险太大,容易被刁三那样的地痞敲诈。李响想到了一个相对稳妥的办法——货郎。

这个时代,货郎是连接乡村与城镇的重要纽带。他们挑着货担,走村串巷,贩卖各种小商品,同时也收购一些村里的土特产。

李响打听到,王家村附近,有一个经常往来的货郎,姓赵,约莫三十出头,身材不高,但很精干,长着一张圆脸,总是笑眯眯的,看起来颇为和气,人称赵货郎。

这天,赵货郎又挑着担子来到了王家村。他的货担上琳琅满目,有针头线脑、廉价的布匹、小孩子喜欢的糖人、还有一些粗盐、酱醋等生活必需品。

村民们围着他的货担挑选着商品,赵货郎则笑容可掬地招呼着。

李响带着王铁柱,拿着几块样品“王家炭”和一把王铁匠新打的精品柴刀,找到了赵货郎。

“赵大哥,叨扰了。”李响客气地打招呼。

赵货郎见是李响和王铁柱,笑着说道:“是李响兄弟和铁柱兄弟啊,想买点什么?”他之前也听说了王家村来了个“失忆”的书生,还挺有本事。

李响将手中的木炭和柴刀递过去:“赵大哥,我们这儿有些新东西,想请您给瞧瞧,看看能不能帮着带到县城或者其他村子去卖卖。”

赵货郎接过木炭,掂了掂,又掰开一小块看了看断面,眼神微微一亮。他又拿起那把柴刀,试了试锋利度,脸上的笑容更盛了。

“好东西!这炭成色不错,比市面上常见的柴炭强多了!这刀……也是好钢口!”赵货郎是识货的,一眼就看出了这两样东西的价值。

李响趁热打铁:“赵大哥,这‘王家炭’是我们自己烧的,火力旺,烟小,耐烧。这柴刀是王铁匠用新法子打的,锋利耐用。若是赵大哥愿意帮我们代销,价格好商量,我们给您留足利润。”

赵货郎沉吟片刻,他常年在外行走,消息灵通,自然也知道县城里那些大户人家和一些特殊行业对优质木炭的需求。而一把好用的农具或柴刀,对于庄稼人来说,也是极具吸引力的。

“行!李响兄弟,这两样东西我先带些样品去试试水。如果销路好,以后咱们可以长期合作。”赵货郎爽快地答应了。他看出来,眼前这个年轻书生不简单,或许将来能成为一个不错的合作伙伴。

就这样,李响通过赵货郎,初步打通了“王家炭”和精品铁器的销售渠道。虽然目前还只是小批量的试销,但这是一个重要的突破。

在忙于生产和销售的同时,李响也没忘记对“钱三爷”的情报搜集。他委托赵货郎,在县城帮忙打听关于“恒源当”钱三爷的更多信息,比如他的喜好、行事风格、最近在忙些什么等等。赵货郎常年在县城活动,人脉较广,答应帮忙留意。

此外,李响还通过王铁柱,与村里一些经常进山打猎或者去过县城的青壮年搞好关系,从他们口中了解一些外界的情况和传闻。他甚至还“不经意”地向王二丫打听一些村里长辈们聊天时提到的“奇闻异事”,希望能从中捕捉到一些有用的信息。

渐渐地,一个以李响为中心,以王家为基础,连接着王铁匠、赵货郎以及村里部分村民的简陋“情报网”和“产销链”开始初具雏形。

李响知道,这条路还很长,未来的挑战也还很多。但他有信心,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努力,一定能在这个乱世之中,为自己和身边的人,闯出一片新的天地。

夜深人静,李响躺在床上,听着窗外王家父子因为白天多卖了几块木炭而发出的憨厚笑声,嘴角也微微上扬。

“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他心想,“下一步,就是等待赵货郎的消息,看看‘王家炭’和精品铁器在市场上的反响如何了。同时,也要继续寻找接近钱三爷的机会。”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