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明1128

第999章 黄鹤家宴

加入书架
书名:
芳明1128
作者:
西洋湖边
本章字数:
7210
更新时间:
2025-06-24

绍兴四年春江水暖,长江两岸柳色新绿,岳家军快船溯流西上,船头旌旗猎猎,绣着「岳」字。船上,王贵一身戎装,腰佩长刀,恭敬陪立于姚氏身侧。姚氏布衣素朴,端坐船头,目光远眺,似在追忆六年前相州沦陷的颠沛流离。岳云身着神机营军装,肩背装有牛痘疫苗的漆盒,与七岁幼弟岳雷并肩,教他辨认江岸地标。

王贵转身,向姚氏禀道:「伯母,鄂州已近,大哥与岳翻将军在黄鹤楼备下家宴,亲迎太夫人与少将军、小公子。经略府听闻您归来,上下欢腾!」

姚氏微微颔首,语带感慨:「贵子,六年离乱,蒙明国方总理收留,云儿与雷儿才得平安。飞儿节度荆湖,忠于官家,老身心安。今日团聚,望他莫负君恩!」

岳云闻言,低头不语。他与岳雷在明国长大,认同方梦华的民本理念与永乐宪法,对宋廷腐败颇有微词。岳雷则好奇地扯岳云衣角,低问:「大哥,爹爹的家宴有没有台北的牛肉面?」

岳云轻笑,揉岳雷头发:「二弟,爹爹的家宴多半是黄州糍粑、武昌鱼。待见了爹爹,你可别提牛肉面,免得奶奶又说你心系大明!」

王贵听闻,哈哈一笑,却压低声音,对岳云道:「少将军,大哥听闻你从明国带回疫苗,甚是欣慰。只是洞庭湖战事正急,杨幺水军顽抗,伪秦刘光世又趁乱渔利,你此行劝和,恐不易说服经略府。」

岳云点头,目光坚定:「王二叔,干娘说,刀兵伤民,议和可救荆湖万民。云儿带疫苗与书信,望助爹爹平疫稳湖,共抗金贼!」

姚氏耳尖,闻「干娘」,脸色微沉,斥道:「云儿,你爹奉旨剿匪,忠义为先!方首相恩义虽重,赵官家才是你们的君父!」

岳云恭声应道:「奶奶教诲,云儿铭记。云儿此行,只为团聚爹爹,助荆湖防疫,定不负孝道!」

这日鄂州(今武昌)天朗气清。岳飞晨起校阅营中兵士,见春训秩然,士卒精整,遂命暂歇一日,与张宪、牛皋、徐庆数人泛舟汉江,登临黄鹤楼。

此楼屹立于蛇山之巅,自唐以来即为荆楚名胜,登临者无不动心。当日风息雪融,万里晴空,登楼远眺,视野空阔。

岳飞一行至最高层,极目北望,只见江汉之水浩浩荡荡,对岸汉阳军城楼隐隐,远处中原方向,云烟浮动,如同万里愁思压胸而来。岳飞双手扶栏,久久不语。

张宪在侧轻声道:「大哥登楼怀古,有所感否?」

岳飞微一点头,目光灼灼望北:「昔年我尚年幼,随母由相州赴东京。那时沿途城郭繁华,村落炊烟连绵不绝。如今北地……再无音信矣。」

徐庆亦低声道:「从荆襄至淮北,北望中原,常见义军难民南奔,形如鬼魅。刘豫之治,伪官盗贼无异,百姓苦不堪言。」

岳飞转身对众人道:「我昨日阅报,见江东方师妹以牛痘疫苗救万民于天花,思之悲从中来。若我大宋能安民生、擎正道,又何至今日之局?」

片刻,他忽然朗声道:「张宪,取笔来!」

张宪忙解下书囊,递出笔墨纸砚。岳飞铺纸于楼廊石案之上,濡墨凝神,片刻之间,笔走龙蛇,一首沉郁悲壮之词流淌其间: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

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词成,众人无语,惟有寒风掠楼檐作答。牛皋低声喃喃:「岳太尉之心,千军万马也不敌矣。」

岳飞将词交予张宪,道:「汝将此词钤印钤记,刻石立于楼下。不为自夸,为警后人。中原未复,寸心难安。」

张宪躬身领命。

片刻后,黄鹤楼上,岳飞披风而立,望着风中词卷,似见洛水之滨、汴梁之月、相州故土,万里血与火,皆映在他眼中。

远处汉江水声浩荡,正如他胸中忠义未歇。身后是厨下正备晚宴的热闹烟气,隔着纸窗传来切菜、拌汤与小厮笑语的声音。

岳翻搓手走来,笑问道:「大哥,这等天气你还站在风口儿?咱娘要是看见准一顿训了。」

岳飞回过头来,脸上罕见地浮起一丝紧张的微笑:「二弟,从相州一别,云儿已有六载不见。如今他带着雷儿和咱娘一同归来……你说他,还会叫我一声爹吗?」

岳翻沉默片刻,拍了拍兄长肩膀:「他若不认你,那就不是你岳飞的儿子了。可……这些年他是在明国长大的啊,听说如今叫什么『少年神机营』?还学格物数理化?」

岳飞点头,语气中带着复杂:「那是他干娘教的——方梦华。」

「那便更妙。」岳翻挑眉一笑,「她可是你念念不忘的师妹呢。」

岳飞苦笑不语,身后仆役急报:「启禀经略相公,王贵王统制领太夫人与少将军、幼公子到南门了。」

岳飞闻言心头一震,快步向前厅而去。厅中已备银耳莲子羹,侍女齐整,一室迎亲之态。

门口传来动静,王贵先躬身入内:「启禀大哥,太夫人与少将军、幼公子已到!」

岳飞快步迎出,只见大雪中姚氏被王贵搀扶,身穿台北出品的粗呢棉衣,头巾简朴,满面风霜;她身侧是少年岳云,着明国制军服、背微揹棕色背囊,气质端直,眉宇间隐有少年英气。最旁边的幼童岳雷则啃着糖梨,睁着好奇的眼睛望着这陌生的大屋。

「娘——」

岳飞扑跪于地,双手扶母,声音颤抖。

姚氏一言不发,仅深深望着儿子,拂开他盔上积雪,轻声道:「飞儿,你还活着,就好。」

岳飞抬起头,已然湿了眼眶:「孩儿不孝,让母亲漂泊海外,六年不得侍奉膝下。」

姚氏摇头:「你守的是大义……可我孙儿,却教别人带大了。」

岳飞闻言,回头看向岳云,少年与他对视,微一躬身:「岳云拜见父亲。」

这声「父亲」说得客气而疏离,如军中礼仪,不似父子温情。

岳飞怔了一下,眼中更添愧色。

「你还记得我是你父亲?」他问。

岳云从容应对:「干娘早教我,我姓岳,是大英雄之子。六年来师从方首相、听教于包教授、王教授、从军于北伐与南征之地,知天下大势,也知身世之本源。」

岳雷则跑过来,一把抱住岳飞大腿:「你是我爹爹吗?」

岳飞一把抱起岳雷,终是破涕为笑:「是!雷儿,我是你爹。」

姚氏转身入内,身后王贵低声说:「太夫人六年来在台北纺织厂日夜操劳,不改旧志,时常缝补衣裳时刺绣‘精忠报国’四字。」

岳飞低头,默默将那四字藏进心底。

晚宴开始,经略府正厅张灯结彩,梅花插瓶,满座佳肴。姚氏坐主位,岳飞与岳翻分列左右,王贵与几位亲兵将佐也于堂外敬立。岳云居中坐下,虽为少年,已获礼遇;岳雷依偎祖母身侧。

岳飞向儿子敬酒:「此酒,敬你六年忍苦求学、披甲从军,身为人子未曾失节,身为明国军人亦不辱使命。」

岳云起身回敬:「此酒,敬父亲坚守荆湖、护百万生灵,亦敬祖母不忘本姓、不负宗族。」

姚氏微微点头,难掩欣慰。

岳翻笑道:「云儿啊,我这做叔的听说你还学什么电报、汽锅、牛痘?改日可教我造那会冒烟的火车头么?」

岳云含笑答:「二叔若不嫌晚生愚钝,当以金陵所学悉数奉告。」

众人皆笑。

黄鹤楼内,家宴简朴而温馨,桌上摆着武昌鱼、黄州糍粑、荆州白粥,佐以洞庭湖鲜藕。岳飞居中,姚氏坐首席,岳云、岳雷、岳翻分坐两侧,王贵与徐庆作陪。

岳飞举杯,敬姚氏道:「母亲,六年离乱,您护云儿、雷儿平安,飞儿不孝!今日团聚,愿母子同心,护宋抗金!」

姚氏回敬,语重心长:「飞儿,你忠于赵氏,老身无憾。云儿与雷儿在明国学了新玩意儿,望他们助你平乱,莫负君恩!」

岳云举杯,恭声道:「爹爹,奶奶,云儿蒙干娘教导,学火器与疫苗,愿助爹爹稳荆湖,救万民!」

岳雷学着举杯,奶声奶气:「爹爹,雷儿学了算学,会帮爹爹造蒸汽船!」

众人闻言,哄然大笑,岳翻拍桌道:「好!雷儿有志气!云儿,你的神机营火器,可得教教叔父!」

岳飞微笑,却转向岳云,问道:「云儿,你干娘的书信,说何事?疫苗如何施用?洞庭议和,又有何策?」

岳云呈上方梦华书信,恭声道:「爹爹,干娘书信言,洞庭刀兵伤民,欲以疫苗为媒,促爹爹与杨幺议和,共抗金贼。云儿可教接种之法,七日可防天花!」

王贵插话,赞道:「大哥,方师妹的疫苗救淮南五百万人,汉阳造火枪也多亏明国钢管。若荆湖无疫,岳家军可专心剿匪!」

岳飞阅信,沉默片刻,沉声道:「方师妹护民之心,岳某敬之。然杨幺抗宋,伪秦渔利,荆湖不可久拖。云儿,你推广疫苗,助陈规老先生改良火枪。和湖贼之事,容岳某再议!」

姚氏皱眉,叮嘱岳云:「云儿,你爹忠于赵氏,剿匪乃职责!」

岳云恭应,却心里一叹。他知岳飞、姚氏、岳翻、王贵皆死忠赵宋,而自己与岳雷认同明国民本与科技。洞庭免战的使命,恐难说服父忠义。

夜深灯火摇曳。

岳飞立于后堂窗前,看着儿子坐在灯下与岳雷讲述金陵与台北的故事,一笔一划地教弟弟写字,语调温和。

王贵悄然靠近,低声问:「大哥,云儿……真像你吗?」

岳飞轻声答道:「更像方师妹。」

他沉默良久,又道:「可他,终究还是我岳飞的儿子。」

王贵点头,心中也五味杂陈——此子出身于相州、长于台北、成于金陵,如今归于荆鄂。他是两个世界的桥梁,也是即将改变荆湖命运的钥匙。

这一夜,鄂州岳家三代同堂,灯火不灭。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