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英紧接着开始详细地阐述起各个部门的具体职责划分。
首先提到的是吏部,这个部门身负重任,需要对官员们进行全面而细致的选拔工作。他们不仅要从众多候选人中挑选出德才兼备者,还要定期对在职官员进行严格的考核,以确保其能胜任职务。对于那些表现出色的官员给予晋升和奖励,而对于不称职或有违规行为的则予以免职处理。
接着是户部,它掌控着整个国家的财政大权。无论是财政收入还是支出,都必须经过户部的精细核算与规划。同时,户部还需负责管理全国范围内的户口登记、税收征缴以及商业活动的监管等重要经济事务。
礼部的职责也不容小觑,它主管着各类考试事宜,包括科举考试的组织和评判;此外,学校教育也是礼部关注的重点领域之一,他们致力于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与此同时,礼部还承担着制定和执行礼仪规范、举办盛大的祭祀活动以及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中的音乐舞蹈等方面的责任。
兵部自然是与军事紧密相关,其主要职能涵盖了下达军令、统筹军政安排以及招募新兵入伍等等。兵部需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军事威胁,并确保国家的安全与稳定。
刑部作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关键部门,肩负着掌管刑法实施、监狱日常管理以及对复杂案件进行复审裁决等一系列法律事务。只有通过刑部公正严明的执法,才能让违法犯罪者受到应有的惩处,保障百姓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最后说到工部,该部门主要负责各类工程项目的建设,例如道路桥梁的修筑、宫殿庙宇的建造等。此外,水利工程的规划与实施以及制造业的发展监督也属于工部的工作职责范畴。
介绍完各部门的职责后,霍英稍作停顿,然后又将话题转向了军队的制度。
他有条不紊地说道:“在我们的军队编制中,最基层的单位为伍,由五名士兵组成;往上一级是什,包含十名士兵;再往上便是卒,人数达到一百人之多;继续升级就是旅,拥有五百名士兵;再进一步则为师,其规模可达两千五百人;而军这一层次,则拥有多达一万两千五百人的兵力。至于帅,通常能够统领大约五万左右的大军,但具体人数会根据实际战况灵活调整。而且每次战争结束后,兵权都会被及时收回,以防止将领拥兵自重。”
在这个军队制度里,存在着一套严密而复杂的爵位等级制度。从最低的一级公士开始,逐步向上晋升至最高的二十级彻侯,每一个爵位都代表着不同的地位和待遇。
一级公士,虽然处于爵位体系的底层,但也是一份荣誉的象征;二级上造,则比公士稍高一些,拥有更多的特权与尊重。随着等级的提升,依次来到三级簪袅、四级不更、五级大夫……直至顶级的彻侯。
其中,六级官大夫可以享受较为丰厚的待遇;七级公大夫更是令人羡慕不已;八级公乘则具备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而到了九级五大夫,已经算是相当尊贵的爵位了。至于十级左庶长、十一级右庶长以及更高层级的爵位,如十二级左更、十三级中更、十四级右更等等,那都是极少数人才能企及的高度。
特别是十五级少上造、十六级大上造(又称大良造),他们所享有的荣耀和财富堪称惊人。再往上,十七级驷车庶长、十八级大庶长,其地位之崇高更是难以想象。最后的十九级关内侯和二十级彻侯,无疑是站在了整个爵位金字塔的顶端,成为众人敬仰的对象。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爵位仅仅对应着相应的爵位俸禄,并没有实际的管理权。人们只能依据自已名下土地的产出情况来领取这份俸禄,如此一来,可以避免像周国那样实行分封制后,诸侯势力逐渐坐大,最终威胁到中央政权的稳定。
这套爵位制度正是由聪明睿智的霍英借鉴秦朝二十等爵而来,并经过巧妙地调整和运用,使之完美融入到这个国家的政治体系之中。
虽然没有直接赐予土地作为奖励,但却有着以土地收成为形式发放的丰厚俸禄。
公士,乃是这一系列爵位中的最底层存在。尽管地位低微,但其每年仍能获得五十石的俸禄。此外,还被赋予了一点五顷(相当于现今的一百五十亩)的田地用于耕种,拥有一处宅院以及一名仆人的侍奉。
而上造之爵,则比公士要高上一阶。他们每年能够领取到多达一百石的俸禄,同时可享有的田地也增加至两顷,并配有两处宅邸和可以蓄养两人。
簪袅这个爵位,其待遇又更进一层。每年的俸禄高达一百五十石,所拥有的田地更是扩展到了三顷之多,并且还拥有三处住宅供其居住。
不更之位,意味着更高的身份与更多的权益。每年两百石的俸禄让生活更为富足,而四顷的广袤田地和四处宽敞的宅院则彰显出其尊贵。
再往上便是大夫之爵,每年二百五十石的俸禄使其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至于官大夫,其每年的俸禄已达三百石之巨,而且还坐拥着令人艳羡的七顷良田和七个豪华宅院。
公大夫的地位同样尊崇,每年三百五十石的俸禄足以维持优渥的生活。
最后,来到公乘这一爵位,每年四百石的俸禄堪称丰厚无比。然而,关于此爵位所能享受到的具体其他待遇,或许还有待后续揭晓……田八顷、宅八处?。
在古代的官制体系中,爵位的高低与所享有的待遇紧密相连。其中,“五大夫”这一爵位颇为特殊,其每年的俸禄高达四百五十石之多。自汉文帝之后,此爵位晋升成为了高爵之列,拥有者更是可以免除繁重的徭役和兵役之苦。
再看“左庶长”和“右庶长”,它们同样备受尊崇,每年皆有五百石的丰厚俸禄。而“左更”则更进一步,每年的俸禄增加到了五百五十石;“中更”又比“左更”略胜一筹,可达六百石;至于“右更”,其年俸已然升至六百五十石。
随着爵位的不断提升,相应的待遇也愈发优厚。“少上造(少良造)”作为较高等级的爵位,每年能获得七百石的俸禄;“大上造(大良造)”更是多达七百五十石。接下来便是“驷车庶长”,其年禄达到了令人瞩目的八百石。
“大庶长”的地位更为显赫,每年的俸禄高达八百五十石。最后,当谈及最高爵位时,非“关内侯”和“彻侯(通侯)”莫属。“关内侯”每年享有九百石的高额俸禄,而“彻侯(通侯)”则以每年九百五十石的俸禄稳坐头把交椅,成为众人艳羡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