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蜀高祖孟知祥,恰似划破巴蜀暗夜的一颗璀璨流星,
凭借非凡的谋略与果敢,
在兵戈扰攘间为孟氏一族挣得一方立足之地,
筑起偏安的后蜀政权。
彼时的蜀地,山川险要,沃野千里,
仿若乱世桃源,蛰伏着无限生机。
而孟知祥的子女们,呱呱坠地于这锦绣宫闱,
却也由此被卷入权力与命运的漩涡,
各自踏出迥异的人生轨迹,
上演了一出出或悲壮、或跌宕、或唏嘘的人间大戏,
将后蜀宫廷的悲欢离合、权谋争斗演绎得淋漓尽致。
孟昶:盛世与末路交织的后主
孟昶,孟知祥第三子,生来便身负期许,
承载着父亲对后蜀江山千秋永固的厚望。
幼年时,他穿梭于巍峨宫阙间,
目睹朝堂上文武百官的肃穆、市井间百姓的熙攘,
一颗想要治国安邦的雄心悄然种下。
那时,尚是孩童的孟昶,常跟在孟知祥身后,
奶声奶气地问:“父王,何为明君?何为盛世?”
孟知祥摸摸他的头,目光悠远:
“儿啊,明君当心怀百姓,让天下富足安宁;
盛世则是仓廪充实,文墨飘香。”
这番对话,深深刻在了孟昶心底。
待孟知祥龙御归天,孟昶年少登基。
加冕那日,阳光洒落金銮殿,
孟昶身着龙袍,初登大宝的他,剑眉星目,身姿挺拔,
端坐在龙椅之上,浑身散发的英气与果敢,
令朝臣们暗自颔首。
彼时朝堂议事,孟昶目光如炬,声若洪钟:
“吾父披荆斩棘,方有这蜀地安宁,
吾必不负所托,兴国安邦,使百姓富足,
巴蜀成锦绣之地!”
言罢,手中御笔一挥,政令下达,尽显雷厉风行之势。
早期的孟昶,果真是言出必行的明主。
吏治乃治国根基,他深谙此理,
决意整饬官场积弊。
一日,御史呈上密折,弹劾朝中一位位高权重的大臣,
收受盐商巨额贿赂,致使盐税亏空,民生叫苦不迭。
孟昶见状,怒发冲冠,即刻宣召大臣入宫。
朝堂之上,气氛凝重如铅,
孟昶猛地一拍御案,那声响仿若惊雷,
震得朝堂噤若寒蝉:
“为官不正,何以牧民?此风不刹,蜀地危矣!
拖下去,重惩不贷!”
随着卫士将那大臣押下,
朝堂上下人人自危,贪腐之风自此收敛,
官场气象焕然一新。
文化上,孟昶更是不遗余力地倾心浇灌,
欲让巴蜀文风昌盛,名垂青史。
他下令广建学馆,招揽天下饱学之士,
一时间,蜀中才子云集成都。
宫廷之内,每逢佳节良辰,丝竹雅乐不绝于耳,
孟昶与一众文人墨客围坐于雕花案几旁,
吟诗作画、填词弄曲。
彼时,孟昶偶得灵感,出口成诗:
“冰肌玉骨清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
引得众人纷纷击节赞叹,抄录传阅,
后蜀宫廷仿若成了文人雅士的乐土,
词章锦绣,佳作频出。
可岁月最是磨人,安逸的日子如温水煮青蛙,
渐渐消磨了孟昶的锐气。
花蕊夫人的出现,恰似春日柔风,
吹得孟昶沉醉不知归路。
那是一场春日宴会上,花蕊夫人一袭粉衣,轻盈起舞,
明艳动人,才情卓绝,擅诗词、通音律,
举手投足间尽显妩媚娇柔。
孟昶瞬间沉沦,此后为博美人欢心,
大兴土木,修建奢华宫殿,
搜罗奇珍异宝堆满库房。
晨起,二人于御花园中悠然漫步,
赏玩娇艳花卉;
暮时,对月饮酒,听花蕊夫人轻吟浅唱,
军国大事被抛诸脑后。
风云突变,宋军铁骑如滚滚乌云压境而来。
朝堂之上,老将赵崇韬须发皆张,抱拳请缨:
“陛下,宋军虽凶悍,然我蜀中将士也绝非怯懦之辈,
愿率精兵出城迎敌,保我山河!”
孟昶却眉头紧锁,眼神闪躲,
手中把玩着玉佩,沉吟许久:
“宋军凶悍,这一战,胜算几何?
万一兵败,成都百姓又当如何?”
老将们心急如焚,苦劝无果。
直至城外喊杀声震耳欲聋,烽火漫天,
孟昶才如梦初醒,望着摇摇欲坠的宫墙,
泪洒宫门,叹道:
“吾误蜀矣,繁华尽散,徒留悔恨。”
最终,他无奈肉袒出降,被押解至汴京。
途中,囚车晃晃悠悠,孟昶透过栅栏,
回望蜀地山水,满心悲戚。
汴京的日子,于孟昶而言,每一日都是煎熬。
居所狭小简陋,往昔的帝王尊荣不复存在,
身边只剩寥寥几个侍从。
夜里,他辗转难眠,时常梦到昔日蜀宫的繁华盛景,
与花蕊夫人的嬉笑打闹,
惊醒后唯有泪湿枕巾。
不消多久,孟昶便在这郁郁寡欢中撒手人寰,
曾经的意气风发化作历史的一声叹息,
沦为后世口中的亡国之君。
平心而论,孟昶有功有过。
早年他的励精图治,让后蜀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安居乐业,文化的繁荣更是让巴蜀声名远播;
可后期沉迷温柔乡,懈怠朝政,
无疑是亲手将父辈打下的江山拱手相送。
从人性的弱点剖析,生于锦绣堆、长于富贵乡,
乱世的惊涛骇浪来得太过突然,
他缺了那份背水一战的决绝勇气,
终究是时代与性格交织的悲剧人物。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