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易臣打仗的时候,几个弟弟争先恐后想要跟着他打仗,他都没有带。
最先开始的时候,北易臣带的是散兵,也就是民兵。北易臣想了想,带的话就带一个吧。
结果就带了北易保,后来北易臣打了败仗,他就打算整顿军队,然后就下令溃散的军队就要被淘汰。
刚好他弟弟带的兵就是溃散,然后就让他弟弟回家去了。
弟弟不想走,但是不得不走,因为军令如山,最后就把北易保赶回家去了。
北易保走了以后,北易臣用了他的学生、老师,就是不用自已的几个弟弟。
后来北易臣坐镇北西,他一连几个月都没给家里写信,因为他愁怎么打仗。
他以前都是经常写信回家的,然后他的弟弟们就跟老爹商量了以后,就赶到北西来救北易臣。
北易臣当时看到自已的弟弟北易华,觉得他来得太及时了,这时候北易臣才开始用自已的弟弟,但是也不是用他们当独当一面的将领用,只不过是分在他手下的大将手下。
他只让自已的弟弟做副将,后来慢慢地北易臣将自已的弟弟北易保提拔成了部队的核心将领。
北易保是北易臣的弟弟当中最倔强的,但也是最有才华的一个,他曾经率领自已手下的兵士打到一个小国琉璃国的京城底下。
但是因为北易臣的各个部下被其他兵力所牵制。所以北易保相当于是孤军深入。
所以北易臣就让他退回来,北易保不愿意,就继续打。后来北易臣虽然不断地给他派兵,但是还是足足打了三年才打下来。
当时其实北易臣其他的部下,比如北易李已经打到离琉璃国很近的位置,但是他没有去打。
因为他知道北易臣想让他的弟弟北易保去得这个头功。北易臣想让他的弟弟去得这个头功也无可厚非,毕竟他的弟弟是他一手培养出来的。
后来琉璃国被打下来,北易臣的两个弟弟双双封爵。
等到北易臣的几个弟弟的军队都比较壮大以后,北易臣又开始裁军。
他先裁的北易保的军队,他让弟弟直接回家。
北易臣一开始不用他的弟弟,后来又重用他的弟弟,再后来又裁他弟弟的兵权,看起来有些矛盾。
因为他的弟弟有一个坏习惯,就是非常地贪,总是贪污受贿。
一开始在他的管控下都还好,后来功成名就了就越来越放肆了,于是北易臣只好让他的弟弟回家不要祸害北国。
北易臣告诉自已的弟弟要用自已的努力去成就自已的功业,他作为哥哥可以给他们改文章,可以给他们讲道理,但是不能给他们便利。
好在他几个弟弟确实也是才华出众,除了有些贪污受贿的小毛病,也没有什么大毛病。
所以北易臣其他重用的人都是自已的老乡,北易臣一开始带民兵,真的是非常地辛苦。
因为那时候他没有军饷,也没有粮饷,好多人都给他穿小鞋,然后处境非常困苦。
后来稍微好了一点,他就开始重用自已的弟弟,他认为成事在人,谋事在天。做事业的时候,是尽自已的努力,做兄弟的一定要齐心协力。
北易臣认识到家才是人生事业的大后方。在人生最困苦的时候,北易臣告诉手下的将领,要像对待家人一样带兵,是需要共同的信仰。
但是维系一个团队和一个组织,一定要有感情维系。家是人生事业的保障,是人生事业的大后方。
后来,北易臣的一个弟弟北国华因为跟着大将轻兵冒进,最后就战死了。
然后北易臣就反省自已,认为是自已没有给自已的弟弟一个平台让他锻炼起来,后来就让自已的弟弟北国保做了一个核心将领。
因为北易臣有8个兄弟姐妹,4个男孩,5个女孩。
一个兄弟战死了,他还剩下三个兄弟,所以他后来要集结家族的力量去攻打其他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