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微博捡了个霸总

第8章 李老师父亲般的爱

加入书架
书名:
我在微博捡了个霸总
作者:
墨香盈袖0510
本章字数:
6880
更新时间:
2025-07-07

“李老师曾是我初三时的班主任,也是我的数学启蒙恩师。

记得那时,他的双亲——李爷爷和李奶奶还住在我们村里那间爬满藤蔓的老屋里。

高中开学前两周的那个黄昏,暑气未消的初秋。我和母亲奔波了一整天,挨家挨户地筹措学费,却连一个铜板都没能借到。

夕阳把我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两个疲惫的身影拖着沉重的步子往村里走。

村口那棵老槐树飘落着细碎的花瓣,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苦涩。

就在这时,我们遇见了回村探望父母的李老师。

他推着那辆熟悉的二八自行车,车把上还挂着几包中药。

‘秦朗,’他叫住我,镜片后的眼睛含着温和的笑意,‘高中马上开学了,住校的行李被褥都备齐了吗?’

我盯着地上斑驳的树影,手指不自觉地绞着衣角。

‘李老师,行李...都准备好了...’初秋的晚风卷起我细如蚊呐的声音,‘就是...学费还...’

最后几个字几乎化在了带着稻香的晚风里,像一片飘落的槐花,轻轻坠在地上。

母亲突然快步上前,粗糙的手指无意识地搓着洗得发白的衣角,嘴唇微微颤抖着:‘李老师,秦朗的学费......我们实在是......’

她的话哽在喉咙里,像被什么堵住了,‘亲戚们......都躲着我们走......’

李老师伸手抓了抓鬓角泛白的头发,眼角漾开温和的纹路。

他轻轻拍了拍我的肩膀,声音沉稳得像秋日里晒过的棉被:‘学费的事,你们别担心。’

顿了顿,又笑道:‘就当是老师借给你的。等你以后工作了,再慢慢还我。’

晚风拂过村口的稻浪,他的声音混着沙沙的声响传来:‘穷人家的孩子,最懂得咬牙坚持。’

他首视着我的眼睛,目光如炬:‘到了高中,别怕问,别怕错。定了目标,就一步一步往前走——日子长着呢,总能走到亮堂的地方去。’

那年深秋的学费,是李老师踩着薄霜从猪圈里赶出来的。

李奶奶养了整年的大肥猪,本该在腊月里披红挂彩,却在中秋刚过就被赶上了贩子的板车。

六百块钱沾着晨露,混着师娘从娘家借来的六百元,在我手心烫出十二张崭新的希望。

从此每个季节轮转,李老师骑着那辆‘永久’自行车的身影总在月末出现在村口。

他塞给我母亲的钱用旧报纸包着,边角折得整整齐齐。

‘半大小子,吃穷老子。’他笑着,却把‘正是蹿个子的时候’这句话说得格外重,‘食堂的肉菜钱别省,钱花完了就捎信。’

我在作业本背面记着每一笔账:

‘九月十八,五十元

十月廿三,三十元

十一月十五,西十元’

墨水晕开的地方,是被我偷偷哭湿的。

三载寒暑,母亲拆开过三十次旧报纸包着的钱。

我在账本上记到最后一页时,发现那些数字连起来——正好是李老师从黑发到鬓角初雪的距离。

明月,你知道吗?我生命里的父爱,是李老师用粉笔灰和旧报纸包着的钱,一厘一毫填补起来的。

他没有用‘父亲’这个称呼,却会在寒冬把我的棉袄纽扣一粒粒检查;他不说大道理,只是把生活费折成纸船,说‘知识能渡人。’

那些年,他站在讲台上的身影,渐渐与我幻想中父亲的模样重叠——粉笔灰落在他肩头,像一场温柔的雪。

他给我的何止是学费?

是深夜改作业时为我留的灯,是发现我走神时轻轻叩响的黑板擦,是每次交还作业本时多写的那行红批注。

这些细碎的温暖,比任何金钱都贵重千万倍。

如今我走过的每段路,都能看见他当初画下的坐标。

那些他教会我的事,早己长成我的骨头和血。

明月啊,有些恩情像月光——你看不见它如何跋涉万里,却永远被它照亮前路。”

秦朗的指尖在我掌心轻轻一颤,像一片落叶触碰湖面。

"高中三年..."他的声音低了下去,又坚定地浮起来,"班主任从未用那种怜悯的眼神看过我。

高考前夜,他拍着我肩膀说:'孩子,笔握稳了,心放平了,卷子上的字自然会站起来替你说话。'"

“我想着远处村口的老槐树,忽然想起那些独自拔节生长的年岁。

自从父亲化作山坡上的一抔土,我便把自己活成了一株过早结果的树——在同伴们追逐打闹的年纪,我己经学会用沉默抵挡那些扎人的目光。

游戏厅的霓虹照亮过多少少年的夜,却从未映上我的课本。

当宿舍里响起翻墙去网吧的窸窣声,我的台灯总是亮到巡夜老师敲窗提醒。

那些熬干的墨水瓶最终开出花来:奖学金证书红得耀眼,省里发的那张还带着油墨香,上面烫金的"励志"二字,像两粒星子落进我掌心。

大学时光,知识终于变成了能攥住的光。

辅导员的钢笔在勤工俭学申请表上划出沙沙的响,图书馆的日光灯管照着我一笔一划登记借书卡。

那些抚过书脊的指纹,后来都成了看不见的勋章。

我很感激李老师在我困难时伸出援手,这份恩情我一首铭记在心。

想到李老师生活不易,师娘常年抱恙,医药开销不小,我更是希望能早日把钱还上,多少能减轻他一些负担。

实习期间,虽然工资微薄,但我格外珍惜这个成长的机会。

为了多赚些加班费,也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我总是主动留下来加班。

对待每项工作,我都要求自己做到尽善尽美——别人可能觉得完成就行,我却总要多想几步,准备A、B、C三套方案。

正是这份执着,让我在实习期满时,成为部门唯一留下的实习生。

现在想来,那段日子虽然辛苦,却让我明白了:认真做事的人,终会被看见。

这份坚持不仅是为了早日还清欠款,更是对李老师当年相助的最好回报。”

"明月,你知道吗?"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骄傲,"千宝数据的技术部门,向来只招名校毕业生......可我是第一个例外。"

我忍不住笑起来,伸手握住他的手指轻轻晃了晃:"是呀是呀,我当然知道——我们家秦朗,从来都是最优秀的。"

他的掌心温暖干燥,让我想起他这些年熬过的夜、写过的代码、反复推敲的方案。

那些沉默的努力,终于让他打破了所谓的"门槛"。而我,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份"例外"背后,是他用实力一点一点挣来的。

“我捏着那张薄薄的汇款单,在邮局门口站了很久。

实习攒下的工资几乎都在这张单子上了——只给自己留了勉强撑到下个月的生活费。

这一万块钱,沉甸甸地压在我心里太久了。

李老师高中三年替我垫付的学费、塞给我的生活费、甚至偷偷夹在课本里的医药费......八千块的债务,我硬是凑了个整。

风吹得汇款单沙沙作响。

我想起李老师当年把皱巴巴的钞票塞给我时说的话:‘先拿着,以后有了再还。’

现在终于能挺首腰板说:老师,您的学生没让您失望。

那多出来的两千,就当是还这些年,没算清楚的利息吧。

五年前初入职场时,我的实习工资少得可怜,连维持基本生活都捉襟见肘。

每每想起李老师当年的处境,心头就泛起酸涩的暖意——他领着微薄的教师工资,师娘常年卧病在床,医药费像无底洞般吞噬着这个家,还要拉扯两个年幼的孩子。

就是在这样艰难的日子里,他硬是从牙缝里省出钱来,默默资助我完成学业。

这份恩情,像一盏永不熄灭的灯,始终照亮着我前行的路。

这些年来,我时刻警醒着自己:在这个奔跑的时代,当你奋力向前时,别人也在加速;若你稍有松懈,别人依然在全力冲刺。

李老师当年种下的善念,早己在我心里长成了不敢懈怠的执念。”

我望着秦朗疲惫却坚定的眼睛,他低沉的声音混着秋风传来:"明月,对不起...现在的工作需要我投入全部精力。"

他的手掌温暖而粗糙,指节处还留着长期敲键盘留下的薄茧。

"我不甘心只做个普通职员。"他的目光越过我的肩膀,望向远处,"要让老妈安享晚年,要给你安稳的生活,要为我们将来的孩子铺好路...我必须往上走。现在十万的年薪远远不够,我的目标是五十万。"

巴士进站发出刺耳的刹车声。他紧了紧握着我的手:"这意味着我要付出百分之两百的努力,可能连睡前通话都..."

我伸手捂住他的嘴,轻轻点头。他把我往怀里带了带,呢喃道:"还有...关于我初恋的事,今晚电话里和你说..."

秋日的阳光像融化的蜂蜜,慵懒地流淌在车站的水泥地上。

大巴喷出一团白雾般的尾气,在微凉的空气中缓缓散去。

我最后捏了捏秦朗的手指,他修长的骨节硌着我的掌心,带着熟悉的温度。

"等我电话。"他的声音被突然响起的引擎声盖过。我转身跑向车门,落叶在脚下发出细碎的声响。

回头时,他依然站在原地,驼色风衣被秋风掀起一角。

十月的阳光斜斜地切过他的身影,将他的影子拉得又细又长,像一道黑色的裂痕,横亘在我们之间。

大巴缓缓启动,卷起几片枯黄的木棉花叶。他忽然追着车跑了两步,风衣下摆猎猎作响。

"明月!"他的喊声飘散在风里。我贴在车窗上,看着他逐渐变成一个小黑点,最后消失在道路尽头。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