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二年六月
武当山山下
雨止,天晴霁,日光下澈
武当山脚下,有一座宁静的小院子,被绿树环绕,宛如世外桃源。
院子里,陈知许的阿娘正坐在花坛边,专注地摘着菜。
阳光洒在她身上,映出她温柔的笑容。
陈知许则在一旁,看似帮忙,实则是在帮倒忙。
她一会儿把菜弄乱,一会儿又不小心踩到了母亲的脚,惹得陈夫人哭笑不得。
然而,这对母女完全没有察觉到,院门外正站着一个人。他静静地站在那里,目光落在院子里的母女身上,嘴角挂着一丝微笑。
终于,他轻声喊道:“陈伯母,知许,开门!是我阿翊。”朱雄翊的声音不大,却仿佛能穿透院子的墙壁,传入母子俩的耳中。
“啊啊啊,阿娘,‘翊哥哥’来了!”伴随着一声尖叫,陈知许像一只受惊的兔子一样,满脸通红地冲进了屋子里。
她的心跳得像打鼓一样,仿佛要跳出嗓子眼了。
陈知许的阿娘见状哭笑不得的摇了摇头把菜筐放下,起身去给朱雄翊开了门。
“阿翊啊,快进来坐。”陈知许的阿娘热情地招呼着。
朱雄翊笑着走进院子,目光忍不住往屋子里瞥去。
“知许这孩子,见了你就害羞。”陈夫人打趣道。
朱雄翊脸上泛起一抹笑意,“ 许是许久未见,她可能是和我有些生分了。”
过了好一会儿,陈知许才红着脸从屋里走出来,低着头,不敢看朱雄翊。
朱雄翊走上前,从怀里掏出一个精美的小盒子,“知许,这是我在外面寻到的小玩意儿,想着你会喜欢。”
陈知许偷偷抬眼看了一下,眼中闪过惊喜,却还是扭捏着不敢伸手接。
陈知许的阿娘在一旁笑着说:“知许,还不谢谢你 ‘ 翊哥哥 ’?”
陈知许这才慢慢伸出手,接过盒子,轻声道:“谢谢翊哥哥。”
就在这时,远处突然传来一阵嘈杂声,像是有很多人在奔跑呼喊。
朱雄翊眉头一皱,警觉起来,他望向声音传来的方向,心中涌起一股不安。
陈夫人也有些惊慌,拉着陈知许的手,担忧地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朱雄翊安慰道:“伯母莫慌,我去看看。”说罢,他快步朝着嘈杂声的方向奔去。
陈知许犹豫了一下,也跟了上去。
等他们赶到,只见一群官兵正西处抓人,百姓们哭喊声一片。
朱雄翊拦住一个士兵询问,才知道是上头接到密报,说这附近有意图谋反之人,所以来搜查。
朱雄翊表明自己身份,让士兵不要惊扰百姓,可带队的小旗却并不买账,执意要搜陈知许家的院子。
就在气氛紧张之时,远处传来一骑快马,马上之人高喊:“误会,误会!谋反之人己在别处擒获!”
众人这才松了口气。带队小旗满脸尴尬,赶忙带着士兵撤走。
陈知许看着朱雄翊在混乱中镇定指挥的模样,眼中满是倾慕。
朱雄翊看到这一幕后,心中略微一紧,他迅速转过身来,迈着大步回到了陈家的院子里。
一进院子,他的目光就落在了身后的陈知许身上。
此时的陈知许,正站在院子的一角,她的嘴唇微微颤动着,似乎想要说些什么,但又有些犹豫和迟疑。
朱雄翊见状,心中不禁升起一丝好奇,他快步走到陈知许面前,关切地问道:“怎么了,知许?你是不是被吓到了?”
陈知许听到朱雄翊的声音,身体微微一颤,她抬起头,目光与朱雄翊交汇在一起。
只见她的脸颊微微泛红,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羞涩和慌乱。过了一会儿,她终于鼓起勇气,轻声说道:“没有啊,翊哥哥,我……我只是觉得你刚刚真的好帅啊!”
“这……你,我,你说这些干什么?”朱雄翊的声音略微有些颤抖,他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害羞和不知所措的神情。
他原本平静的表情像是被一股突如其来的力量冲击了一下,瞬间出现了一道细微的裂痕。
就在这时,陈夫人从屋里走了出来,看到两人这模样,笑着打趣:“哟,瞧你们这害羞的样子。阿翊啊,留下来吃晚饭吧。”
朱雄翊忙点头:“那就打扰伯母了。”
晚饭时,气氛融洽,陈夫人不断给朱雄翊夹菜,还说着让他多照顾知许。
陈知许低着头,脸红红的,时不时偷偷看朱雄翊一眼。
饭后,月色如水,朱雄翊起身告辞。
陈知许送他到院门口,犹豫片刻,从怀里掏出一个荷包递给他:“翊哥哥,这是我亲手绣的,送给你。”
朱雄翊接过,手指不小心碰到陈知许的手,两人都触电般缩回。朱雄翊看着荷包,心中满是欢喜:“知许,我很喜欢,会一首带着。”
陈知许咬着嘴唇,轻声说:“翊哥哥,你下次还会来看我吗?”朱雄翊认真道:“当然,我会常来看你。”
说罢,他转身离去,陈知许望着他的背影,首到消失在月色中。
倏忽两载,转瞬即逝
日子一天天过去,朱雄翊信守承诺,时常来看望陈知许。
两人感情愈发深厚,时常在院子里谈天说地,陈知许会把自己绣的新物件送给朱雄翊,朱雄翊也会带来外面的新鲜玩意儿。
然而,平静的生活被一道圣旨打破。
朱雄翊被他的皇爷爷朱元璋召回京城。
这两年来,陈知许己经习惯待在朱雄翊身边,朱雄翊突然要走,陈知许显得十分无措。
分别之际,陈知许泪眼汪汪,紧紧抓着朱雄翊的衣袖:“ ‘ 翊哥哥 ’ ,你一定要平安回来。”
朱雄翊看着陈知许那如梨花带雨般的面容,心中一阵刺痛,他伸出手,轻柔地为她擦拭去眼角的泪水,仿佛那是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一般。
他的声音低沉而坚定:“知许,别哭了,等我回来,我一定会和我的父王母妃说我们俩的事情的。”
陈知许闻言,抬起头,泪眼朦胧地看着朱雄翊,她的眼中充满了感动和希望。
朱雄翊的话让她感到无比安心,因为她知道,他是一个言出必行的人。
然而,她也清楚地知道,朱雄翊的身份并不简单,他是朱明皇室的一员,这意味着他们之间的事,将会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
但此刻,陈知许选择相信朱雄翊,相信他们能够战胜一切。
毕竟他们俩也算是青梅竹马 两小无猜。
说完,便翻身上马,扬尘而去。
陈知许望着他离去的方向,久久不愿转身。
此后,陈知许每日都会在院门口张望,期待着朱雄翊归来的身影。
越数日
应天府紫禁城
东宫端敬殿内,朱雄英正端坐在书房的书桌前,聚精会神地翻阅着一本兵书。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身上,使得他那一身明黄色的锦袍显得格外耀眼。
就在这时,一阵轻微的脚步声从殿外传了进来。朱雄英抬起头。
只见一个身着青布衣裳的小太监匆匆走进书房,然后跪地行礼道:“太孙殿下,亲军都尉府的察子来报,吴王殿下就快到应天府了。他们特来询问一下,是否需要去迎接吴王殿下?”
朱雄英听到这句话后,原本略紧绷的面庞突然如春花绽放般舒展开来,一抹笑容如晨曦中初升的太阳般缓缓浮现。
他的嘴角微微上扬,似笑非笑,透露出一丝戏谑的意味,仿佛对某件事情充满了兴趣和好奇。
他的声音十分温和,宛如春日微风轻拂耳畔,轻声说道:“哦?翊儿回来了?”这句话中的“哦”字拖得稍长,仿佛在心中默默咀嚼着这个消息,然后才缓缓吐出后面的话语。
接着,他的语气中流露出些许调侃,“我还以为他在武当山上流连忘返,乐不思蜀呢!”
然而,在这调侃的背后,却隐藏着一股浓浓的思念之情。
朱雄英的目光似乎穿越了时空,落在了那个远在武当山上的朱雄翊身上。
他想念与他的好二弟朱雄翊相处的点点滴滴,这份思念在他的心中如同一股清泉,源源不断地流淌着。
“告诉他们,不必紧紧盯着翊儿的行踪了,孤等会儿去告知父王,然后我们一同前去接他回来。”朱雄英语气沉稳地对站在一旁的小太监吩咐道。
小太监闻言,连忙躬身应是,然后小心翼翼地抬起头,偷瞄了一眼朱雄英,见他神色如常,并无丝毫不悦之意,这才稍稍松了口气。
接着,小太监恭恭敬敬地向朱雄英行了一礼,然后缓缓退出端敬殿的书房,轻轻合上房门,生怕发出一点声响,惊扰到屋内的朱雄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