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家屯那边,秦长春老两口收到女婿的来信和捎带来的沉甸甸的礼物,那份激动和欢喜,简首无法用言语形容。
闺女嫁到城里,不仅没受一点委屈,反而被女婿当成宝似的疼着,如今又怀上了他们老秦家的外孙,这可是天大的喜事,是祖坟冒青烟的好事!
老两口把那封信翻来覆去看了不下十几遍,李卫国那工整的字迹和恳切的言辞,让他们打心眼儿里觉着,当初把淮茹嫁给这个年轻人,真是没看错人!
尤其是那两条活蹦乱跳的大草鱼和那包雪白的砂糖,更是让老两品尝到了女婿的孝心和本事。
这年头,城里人自己都未必能顿顿见荤腥,女婿还能想着他们这两个乡下老头老婆子,这份心意,比什么都金贵!
秦家二老当即就商量定了,等秋收后,地里活计一完,天气也凉爽下来,就收拾收拾,带着家里攒下的好东西,上京城去看闺女女婿,也好好瞧瞧那即将出世的外孙。
日子一天天过去,转眼就进了深秋。秦淮茹的肚子也如同吹气球一般,一天比一天显怀。李卫国依旧把她照顾得无微不至,厂里的工作能推的都推了,一有空就回家陪着媳妇。
傻柱那小子,自从得了李卫国那本“厨艺秘籍”后,对李卫国更是言听计从。他如今在丰泽楼的厨艺大有长进,得了师傅的另眼相看,也时常能从后厨“顺”些新鲜的食材或者他“练手”做出来的好吃的,隔三差五就往李卫国家送。
美其名曰是“孝敬卫国哥,给秦姐补补身子”,实际上也是想从李卫国这儿再学点“真本事”。李卫国自然是来者不拒,偶尔也会指点他一两句,让傻柱获益匪浅。
这天,秋高气爽,丹桂飘香。秦家老两口,终于带着大包小包的土特产,风尘仆仆地赶到了京城。包里装的是自家地里新收的红薯、花生、小米,还有几大捆晒干的豆角、茄子干,都是些不值钱却透着浓浓亲情的农家物产。
李卫国和秦淮茹早就得了信儿,算准了他们到的日子,特意请了半天假,一早就在西合院门口翘首以盼。
远远地,瞧见岳父岳母那熟悉的身影出现在胡同口,秦淮茹的眼圈当即就红了,也顾不上自己挺着个大肚子行动不便,快步就迎了上去:“爹!娘!”
“哎!我的傻闺女!”秦母一把抱住女儿,看着女儿那明显圆润了不少的脸庞和高高隆起的腹部,眼泪就跟断了线的珠子似的往下掉,嘴里却一个劲儿地说着:“好,好,看着气色就好,养得好!”
李卫国也连忙上前,从岳父手里接过沉甸甸的包裹,又搀扶着岳母,满脸笑容地说道:“爹,娘,一路辛苦了!快,屋里歇着,我给您们泡了热茶!”
秦家老两口跟着女儿女婿,一路穿过前院、中院,来到后院李卫国家的小屋。
一进屋,二老便被眼前的景象给惊住了。
这小屋虽然不大,也就里外两间,但被秦淮茹收拾得是窗明几净,一尘不染。地上铺着崭新的油毡布,踩上去软和又干净。
墙壁虽然还是土墙,却用新买的白报纸糊得平平整整,看着就亮堂。
屋里头的家具,更是让二老看首了眼。那张宽大的双人床,床板平整,床架稳固,上面铺着崭新的蓝印花布床单和厚实的棉被。
床头柜上,摆着一个带玻璃罩的煤油灯和一个崭新的搪瓷脸盆。
靠墙立着一个半人高的五斗橱,上面还放着一面用红木框镶嵌的大穿衣镜,镜面擦得锃光瓦亮,能照出人影儿来。
这一切的一切,都比他们想象中女儿在城里过的日子,要好上不止百倍!这哪里像是普通工人的家?分明就是城里那些当干部的才能有的排场啊!
更让秦家老两口从心底里感到欣慰和踏实的,还是女儿秦淮茹那副精气神儿。
只见秦淮茹虽然怀着三个多月的身孕,行动略显笨拙,但一张俏脸却养得是白里透红,水嫩光滑,比出嫁前在乡下当大姑娘的时候还要娇艳几分。
眉宇间,再也不见了往日那份生活的愁苦和对未来的迷茫,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幸福、满足和对新生命的温柔期盼。她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透着一股子被丈夫精心呵护、被生活温柔以待的安然与自信。
老两口看在眼里,喜在心头,知道自家闺女,这次是真的找对了人家,掉进了福窝窝里。
中午吃饭的时候,李卫国更是拿出了十二分的殷勤和本事。
他亲自下厨,在秦淮茹的“指导”下,做了一桌子丰盛至极的饭菜。
一条足有两斤多重的清蒸鲈鱼,肉质鲜嫩,汤汁清亮;一盘油光红亮的红烧肉炖土豆,肥而不腻,香气扑鼻;一碗金黄的摊鸡蛋,松软可口;还有秦淮茹最爱吃的几样清炒时蔬,什么蒜蓉油麦菜、醋溜白菜心,都是空间里刚取出来的新鲜货色,青翠欲滴,看着就让人食指大动。主食则是雪白喷香的大米饭,管够!
席间,李卫国不停地给岳父岳母夹菜、敬酒(当然是低度果酒,系统特供,对外宣称是朋友送的“葡萄酒”)、倒水,嘘寒问暖,把二老照顾得是无微不至,周到体贴。
秦家父母看着女儿女婿这般恩爱和睦,小日子过得这般富足安稳,尤其是李卫国对自己闺女那份发自骨子里的疼爱和无微不至的呵护,老两口从心底里感到高兴和放心。
他们觉得,当初能把闺女嫁给李卫国这么一个有本事、有担当、又知道疼人的好女婿,真是他们老两口这辈子做得最正确、也最值得骄傲的一件事!
秦母拉着秦淮茹的手,眼圈红了又红,嘴里不住地念叨:“好,好啊!看到你过得这么好,我和你爹这心里头啊,就比吃了蜜还甜!这辈子,算是彻底放心了!”
秦父秦长春也是个不善言辞的庄稼汉子,此刻也是激动得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只是端起酒杯,重重地拍了拍李卫国的肩膀,眼眶也有些,声音带着几分哽咽:“卫国啊,好孩子!淮茹能嫁给你,是她的福气,也是我们老秦家几辈子修来的福气啊!往后,你可得好好待她!”
李卫国连忙站起身,谦虚地说道:“爹,娘,您二老言重了。淮茹嫁给我,是我李卫国的福气才对。您二老放心,只要有我李卫国一口吃的,就绝不会让淮茹和孩子受半点委屈!”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其乐融融,屋里屋外都充满了温馨和喜悦的气氛。
秦家父母的到来,为李卫国这个小家庭增添了更多的喜气和热闹,也让秦淮茹在即将临盆之际,感受到了来自娘家最温暖的关怀和双倍的幸福。
而这一切,落在西合院其他那些平日里就爱伸长了脖子、竖起了耳朵打探李家动静的“禽兽”邻居们,尤其是中院贾张氏的眼中,无疑又是一剂强效无比的“催妒神药”,让她那颗本就因为嫉妒而扭曲的心,更加备受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