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库斯科的高原反应
齐晓阳刚下飞机就感到一阵眩晕,安第斯山脉稀薄的空气让她的指尖微微发麻。秘鲁工程师卡洛斯递来古柯茶:"海拔3400米,中国高铁要征服的不仅是地形。"
车窗外,几只羊驼慢悠悠地走过印加遗址的石墙,远处是正在施工的泛美铁路秘鲁段。工地围栏上,西班牙语标语鲜红刺眼:"?No al tren o!"(反对中国铁路)。
"上周又爆发了抗议。"卡洛斯指着山脊上的帐篷,"环保组织说铁路会惊扰羊驼迁徙。"
晓阳的平板电脑突然收到警报——地质雷达显示前方隧道岩层异常。她放大数据图,眉头紧锁:"这和我们拿到的勘探报告不符。"
第二章:被修改的岩芯样本
临时实验室里,晓阳戴着橡胶手套,对比中日德三国的地质分析报告。中国团队的岩芯样本显示安山岩占比37%,而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的报告却标注着52%。
"采样点坐标相同,数据差这么多?"她将样本放入光谱仪。
卡洛斯压低声音:"JICA的钻探队上个月换了负责人,新来的工程师总带着雷神公司的徽章。"
检测结果令所有人震惊——中国样本被掺入了其他岩石碎片。晓阳的指尖在样本袋上摸到细微的粉末,嗅了嗅:"这不是自然风化的痕迹......"
窗外闪过一道反光,有人正用长焦镜头拍摄实验室。
第三章:羊驼颈上的摄像机
抗议营地边缘,晓阳发现几只佩戴项圈的羊驼。当她靠近时,项圈上的绿色小灯突然变成红色。
"生物监测设备。"环保组织的德国志愿者安娜解释,"记录动物应激反应。"
晓阳的工程师眼光却捕捉到异常——这些项圈的信号发射频率远超生物研究需要。她假装系鞋带,用手机拍下设备编号,暗查询令她后背一凉:这批设备注册在北约某生物战实验室名下。
深夜,晓阳破解了项圈的传输协议。屏幕上跳出的不是心率数据,而是隧道施工的振动波形图——有人正利用动物监测中国工程动态。
第西章:印加古道上的陷阱
为核实真实地质情况,晓阳带着团队沿印加古道前往未公开的勘探点。途经一处悬崖时,领路的当地向导突然停下:"这石头不对劲。"
他踢开看似天然的碎石堆,露出下面崭新的液压装置——这是人为布置的落石触发器。
"上个月JICA的工程师也来过这里。"向导的声音发颤,"他们说在找古印加水渠。"
晓阳的卫星电话突然响起,北京总部传来紧急消息:JICA刚刚发布报告,宣称中国铁路线穿越活断层。报告引用的,正是被篡改的岩芯数据。
第五章:火山灰里的证据
晓阳蹲在勘探点边缘,指尖捻起一撮灰色粉末。这不是普通岩屑,而是火山灰——安第斯山脉特有的玻璃质矿物碎屑,在电子显微镜下会呈现独特的蜂窝状结构。
"这地方三百年内喷发过。"她将样本装入密封袋,"但JICA的报告说这里是稳定基岩。"
卡洛斯突然指向山脊:"看!"几个穿橙色制服的人正在架设设备,臂章上的JICA标志在阳光下刺眼。晓阳的长焦镜头捕捉到关键细节——他们使用的钻机铭牌被故意磨损,但液压管接口的型号分明是美军工兵团专用款。
第六章:羊驼牧人的警告
当地牧羊人胡里奥趁着夜色溜进营地,破旧的毡帽下眼睛亮得吓人:"那些德国人给我的羊驼戴项圈时,我偷听到他们说话。"他模仿着生硬的德语,"‘振动数据要同步传给慕尼黑’。"
晓阳调出项圈的内部构造图,在电源模块旁边发现微型金属片——这是典型的军规级抗震设计,绝非民用生物设备所需。
"明天他们会转移监测点。"胡里奥塞给她一块彩色织物,"印加祖先留下的地图,比你们的卫星准。"
织物上编织的纹路在紫外灯下显现出奇异图案:一条与现代铁路规划完全重合的古道,沿途标记着闪电符号。
第七章:被删除的地震带
秘鲁国家地质档案馆里,晓阳和卡洛斯翻阅着泛黄的火山监测记录。1962年的某页被整齐裁去,但下一页的装订孔残留着墨迹——有人曾在此复印。
"找这个。"晓阳指向借阅登记簿。1971年3月的记录显示,某位"J.史密斯"借阅过该卷宗,单位栏写着"哈佛-安第斯科考队"。
电脑搜索结果显示,这支科考队的资助方是——美国海军研究办公室。
第八章:岩芯仓库的闯入者
深夜突袭JICA的临时仓库时,晓阳团队发现了更惊人的证据:标着"中国勘探区"的岩芯箱里,混入了来自200公里外火山带的样本。造假手段相当专业,连岩芯标签的泛黄程度都做了人工老化处理。
"他们想让铁路改道。"卡洛斯擦着汗指向地图,"逼我们走这个峡谷,那里有..."
仓库门突然被撞开。强光手电照射下,穿橙色制服的"工程师"们手持的不是地质锤,而是MP5冲锋枪。
领头的男人摘下安全帽,露出左脸的烧伤疤痕:"齐女士,您父亲当年在成昆铁路也这么爱管闲事吗?"
第九章:燃烧的样本
枪口下的晓阳突然踢翻岩芯箱,玻璃管碎裂声里她甩出镁光照明弹——这是勘探队用来驱赶野兽的装备。强光中她看清了领头人胸口的纹身:德文"Stahlratte"(钢铁老鼠),正是1970年代活跃在西德的极左翼恐怖组织代号。
"你父亲在坦赞铁路见过我们的人。"疤痕男人在烟雾中冷笑,"当年没能阻止中国铁路出海,今天..."
晓阳趁机将胡里奥的织物塞进燃烧的样本堆。特殊处理的羊驼毛遇热后,编织的矿物染料开始发光,在墙上投射出完整的古道地图——铁路规划线正好避开所有闪电标记的火山喷气孔。
第十章:军靴与印第安战斧
当地部落的印第安人突然包围了仓库。胡里奥吹响古老的骨笛,牧羊人们手持传统战斧堵住出口。
"你们的人炸毁了圣谷的水渠!"老酋长用克丘亚语怒吼,"现在又想用假地震害我们?"
疤痕男人突然用流利的克丘亚语回应,但口音暴露了他——晓阳听出这是慕尼黑大学方言研究中心的发音特征。
枪手们被迫撤退时,晓阳夺下了他们的通讯器。频道里传来英语指令:"确保中国方案被否决,必要时引爆4号点。"
第十一章:火山口的对决
追踪信号来到海拔4800米的火山口,晓阳团队发现了惊人的装置:伪装成地质监测站的振动诱发系统,其钢结构上的编号显示,这原本是北约用于测试导弹井抗震性的设备。
"所以JICA的报告要求隧道加深80米......"卡洛斯恍然大悟,"这样爆破时就能引发人工塌方!"
拆除过程中,疤痕男人突然从熔岩管后现身。他举着引爆器,左脸的伤疤在硫磺烟雾中狰狞可怖:"你们永远不懂,有些轨道不该存在。"
晓阳抛出最后的镁光弹,同时按下汉斯U盘里的电磁脉冲程序。引爆器的指示灯瞬间熄灭,而火山口另一侧,真正的羊驼群正安然走过印加古道——它们的项圈早己被胡里奥换成无害的铃铛。
第十二章:编织在地图上的铁路
三个月后,中国-秘鲁联合新闻发布会展示了两样东西:基于印加古道地图修改的铁路新方案,以及那幅烧焦却依然可辨的羊驼毛织物。
"现代科技与古老智慧的结合。"晓阳向媒体展示铁路模型,"就像安第斯山的羊驼,既知道避开火山,也能背负未来。"
模型底座暗藏玄机——当记者拍照时,闪光灯会激发隐藏的荧光染料,显示出被篡改的岩芯数据与真实地质图的对比。
远方的雪峰上,几只羊驼正俯视着蜿蜒的新铁路。它们脖颈的铃铛在风中轻响,奏出的旋律恰似克丘亚人古老的筑路歌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