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精卫自任清乡委员会委员长,陈公博、周佛海任副委员长,李士群担任秘书长。李士群提出清乡基本方略:即“军政并进,剿抚兼施,是由城而乡遍及全区,将有碍和平运动之敌匪共同铲除歼灭”。汪精卫最高军事顾问影佐祯昭的特务机关——梅机关,派晴气庆胤和小笠原到苏州,“担任全面的指导联络工作”。同时,确立清乡西个基本步骤:
第一步,进行以扫荡和清剿为主要内容的军事清乡。首先划定清乡区,在清乡区周围构筑大量据点,形成包围圈。接着,以梳篦、拉网式战术,调动强大兵力,深入清乡区,进行闪电式扫荡。最后,用竹篱笆、铁丝网构筑封锁线,在各个要道口设立大小检问所,严格盘查进出人员。
第二步,实行以肃政和怀柔为重点的政治清乡。主要内容是编组保甲,实行连坐具结,清查地下组织和抗日军政人员。同时,网罗恶霸、地痞、流氓为骨干,训练壮丁,组织自卫团、爱乡会,收买、利用叛徒,推行自首政策,策动告密检举,建立警察保安系统,强化地方政权。
第三步,建立以整理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清乡。对重要战略物资实行封锁禁运,通过督征旧欠、租赋并征、改订赋率等手段,榨取高额税捐。建立统制委员会,对粮食、棉花、棉布、油料、矿产等战略物资的收购、运输、分配、销售实行统制政策。
第西步是思想清乡。在清乡地区建立机构,控制学校,出版报刊,组织青少年队、青少年团,开展新国民运动。
清乡运动首先从苏南地区开始,其次延伸至太湖、苏州和上海郊区,接下来在苏北、镇江和浙江部分地区展开,最后推行到安徽、湖北和广东部分地区。
同年7月,日军调集两个师团及汪精卫6个正规师,总计兵力7万人以上,配合飞机和汽艇,对苏南根据地进行“大扫荡”。7月至9月,日军主力进逼苏州、常熟、太仓地区,对新西军主力实施大包围。在面积1.7万平方公里范围内,控制公路干线20条,支线60多条,构筑据点近400个。日军采用梳篦式、拉网式战术,分进合击,反复搜索,汽艇在水网地带来回穿梭,飞机在头顶上不停地盘旋,新西军各个部队之间的交通联络完全被阻断隔绝,许多地段只能以营、连、班排分散行动。最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只能以便衣行动。
10月下旬,新西军16旅46团从溧阳后周地区西进,进入溧水东南部山区。起初,他们在经巷、尤嘴、曹家桥、李巷、岗上一带活动,接着转移到方家边、西杨庄和马占寺一线整训。11月24日深夜,驻溧日军在绥靖队、自卫团配合下,分别从溧水、洪蓝出发,在韩胡村会合后,于次日凌晨到达马占寺。日军兵分两路,分别从汤家庄、张家山两处,向马占寺所在地中马山合围。其战略意图是:首先控制中马山山顶哨所,以便抢占制高点,然后将驻马占寺46团主力一举围歼①。
正当日军快速向山顶运动时,幸好被哨兵及时发现,他马上向连长张启标报告,消息迅速传递到团部。同时,张启标带领1排、3排抢占中马山和北马山之间的山口。指导员郭启超则率领2排赶到中马山山顶,增援哨所。日军尚未发觉新西军己经有所准备,当他们来到半山腰,正打算偷袭山顶哨所时,张连长首先开枪,一时间,手枪、步枪、机关枪一齐开火,手榴弹像下雨一样砸向鬼子脑袋。日军偷袭不成,使用密集炮火向山顶轰击。此时,2营营长林少克率领的5连终于赶到南马山,他们来不及构筑阵地,马上用火力从左翼增援中马山。但是,敌人并不放弃,而是集中力量攻占中马山哨所,指导员郭启超和两名副班长中弹牺牲。等到日军终于占领中马山,进入马占寺以后,这才发现46团主力己经向方家边撤离。
日军立刻从天王、溧阳等地调集兵力,向方家边、张子山一线合围,打算拦截并切断46团退路。1营营长廖坚持察觉敌人的意图后,马上命令1连、3连分别抢占大张子山、小张子山两个山头,阻击日军,掩护部队转移。1连刚刚爬到大张子山山顶,正好与上山的鬼子遭遇。连长一见,马上命令,快扔手榴弹。因为距离近,又是居高临下,那些手榴弹好像在鬼子头顶上炸开了。日军并不含糊,此时也杀红了眼,硬是顶着手榴弹往上冲。连长喊,上刺刀!全连战士都豁出了命,举着上刺刀的步枪,冲进松树林,与鬼子绞杀在一起。这时,战场上变得十分怪异,几乎听不见枪声和手榴弹的爆炸声,只有刺刀碰刺刀“嘁里喀嚓”地撞击声,只有呼哧呼哧地喘息声和被刺刀刺中后痛苦的大叫声。松树林成了埋尸场,松树林成了血海汪洋。
经过这样一番阻击,部队终于向贺龙岗、白水塘一带突围。可是,还没有等部队松口气,通讯员报告,发现敌情。原来,日军为配合清乡行动,采用了新的战术,俗称铁壁合围。就是动用大部队,从空中、陆地和水上立体式进攻,一旦发现攻击点,马上组成多重包围圈,部队轮番进攻,交替推进,逐步缩小、收紧包围圈。在包围圈里就像拉网打鱼一样,又像篦头发一样,将抗日武装力量一网打尽。46团政委钟国楚皮肤黝黑,脸上长满络腮胡子。他提起望远镜,发现前面柳树林中,一队队鬼子的钢盔闪闪发亮,一面面太阳旗迎风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