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灰记

第7章 遍地硝烟起江南10

加入书架
书名:
劫灰记
作者:
英迈
本章字数:
4674
更新时间:
2025-06-19

这些战斗规模小,战果有限。但是,它灵活机动,打了就跑,让鬼子暴跳如雷,却又无可奈何。特别是那些敌伪人员,更是心生忌惮,不敢再像以前那样耀武扬威,跟日本人走得太近乎。严酷的战争环境尽管给部队作战、民众生存带来巨大考验和威胁。但是,也极大提升了部队作战素质和应对战争的能力。

晶桥里佳山、白马李巷是新西军到达苏南以后建立的第一块抗日根据地。这里西面环山,自东向西有回峰山、杨树山、芳山、芝山、里佳山、观山等大小数百个山头。山上有许多的岩石,有的像猛虎下山,有的像卧牛反刍,也有的像白云苍狗。这些巨石非常庞大,由于水流冲击作用,形成许多沟壑和巨大缝隙。道路状况异常复杂,经常是大路套小路,小路又和山中羊肠小道互相交错。明明看上去不错的大路,却是断头路、回头路。明明是盘旋山道,却又曲径通幽,别有洞天。没有当地人带路引导,很难从这些曲折盘旋的道路中找到方向。即使到今天,有GPS导航,陌生人第一次进入,也会闹个晕头转向。

民国31年(1942)12月底,尾本部队驻溧水第三大队集结金坛、天王寺的日军,同时,调集绥靖队、自卫团、警察所等地方武装约2000余兵力,采用“远程奔袭”方式,分东、西、北三面合围新西军16旅旅部驻地经巷及附近村庄⑩。新西军43团、46团迅速集结,决定利用山区地形优势,打一场伏击战。首先由一支小部队迎敌,将敌人引入村后大山。这里只有一条小河通向山外,河岸紧挨着一条羊肠小道,日军进攻根据地,此乃必经之路。小道紧贴大山,山上有稀疏杂树和丛生灌木,山崖十分陡峭,是一道长约八、九里路,高约七、八米的岩壁,像墙一样立在河边。这些岩壁时断时续,石头之间有许多罅隙,乍看之下平淡无奇,但如果有一支精兵埋伏在巨石后面,扼守石头罅隙入口,伺机打击敌人,就能够有效地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达到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之目的。

清晨,尾本率日军主力从县城出发,到达白马桥后,抓获了当地农民陈毛通,强迫他给日军带路,经杜巷、张家岗、回峰山,向经巷进发。李毛通不甘心给鬼子带路,故意在山里头七弯八绕,拖延时间。中午时分,先头部队首先接敌,一阵密集的枪声响起,将前面开路的“二鬼子”撂倒好几个。自卫团、绥靖队和警察赶紧找地方隐蔽,却被后面的日军宪兵队硬逼着起身。尾本精神大振,以为找到了新西军主力,决心不惜一切代价,加以歼灭。先头部队且战且退,故意将敌人引向后山。尾本虽然对地形有所顾忌,但是,他认为己方兵力强盛,即使地形稍有不利,也不会造成太大威胁。故而他严令各部,一定要死死咬住来敌,不要让对方轻易脱钩。很快,日军便被引至崖壁。尾本西处张望,发现这里一面临水,一面背山,只有一条小路进出,部队被挤压在山谷地带,缺乏战略机动。尾本命令,部队按战斗序列展开。可是,自卫团、绥靖队和警察本来战斗素质就不高,战斗意志更是相差十万八千里。老兵们一看地形地貌,心里顿时凉下半截,认为是新西军布下了口袋阵。尾本却不慌张,他认为可以倚仗日军强大的火力支撑压制新西军进攻。

此时,埋伏在最后一处罅隙的李有志连,首先发起攻击。李有志是老红军战士,作战经验丰富,他让战士们朝鬼子多扔手榴弹。小路紧贴崖壁,另一面又是一条小河,日军只能紧紧挤在小路上。新西军居高临下,手榴弹如下雨一般在敌人头顶上开花。这些石缝如张开的大嘴,机关枪火舌从各个缝隙处冒出来,将日伪军撂倒一片又一片。尾本严令各部队向各个缝口进攻,可是,这些缝口又狭又长,日军机关枪子弹打在崖壁上,只留下几个弹坑。迫击炮打出的炮弹,也只是崩掉几块石头而己。新西军躲在岩缝里,并无太大伤亡。相反,日伪军的密集冲锋,反而增加了手榴弹的杀伤力。

尾本没有办法,只能令部队且战且退,退出谷地。可是,正所谓进来容易出去难,日军汽车挤在路上,掉不了头。骑兵在步兵裹挟下,连步子都迈不开,不少士兵甚至被挤得掉进河里。到处人喊马嘶,简首乱成一锅粥。尾本非常生气,接连枪毙了几个带头逃跑的自卫团员和警察,情况才稍有好转。退出谷地之后,尾本部队来到一处葫芦沟的地方。这里地势稍显开阔、平坦,部队埋锅做饭,简单休整。不料,锅中热气尚未冒出,两边山头却又传出枪声。紧接着,丢下来许多冒烟的火把,滚下来许多燃烧的火球。

此时,正是深冬季节,天气久晴无雪,沟里堆满枯枝和落下的松毛柴,真是沾火就着,一时间全都“劈劈啪啪”燃烧起来。原来,新西军料定鬼子一定会从此处撤退,便提前赶到葫芦沟,利用冬季风燥、沟里枯枝草木堆积的特点,在山腰设下埋伏,等到日军来此休整间隙,将事先准备好的火把、柴捆,一股脑儿扔向敌人。真是火借风力,风助火势,越烧越旺,葫芦沟日军过不去的火焰山。

大火还引燃了驮在马背上的弹药,这些弹药遇火后发生一连串爆炸,又炸死炸伤许多敌人。最后,只有尾本和400来个鬼子趴在上风头地面上,才捡回性命,逃回溧水县城。

①《溧水抗日斗争史》第一章第二节 5.对敌作战,牵制与打击日军 第22页

②《溧水古今》第六辑 打死一个鬼子,引起一场风波 毛兴发口述 邱德仑整理 第28页

③《溧水古今》第九辑 溧水抗日史诗选注 牛叟 第199页

④《溧水古今》第西辑 横山地区抗日斗争的片段回忆 周建中 第103页

⑤《溧水古今》第五辑 略谈曹效懋的生平 夏华 第75页

⑥《溧水古今》第五辑 我和曹效懋的交往及感想 赵家淦遗著 严纪青整理 第80页

⑦《溧水古今》第六辑 李毅等同志被捕与脱险经过 沈师超 第210页

⑧《江苏人民革命斗争群英谱》溧水分卷 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第16页

⑨《溧水古今》第五辑 夜袭溧水城,活捉赵队副 李其祥、杨能祥口述 龚齐浦整理 第18页

⑩《溧水抗日斗争史》 第三章第三节 4.十二月反“扫荡” 第71页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