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话说那宋江自从被晁盖等人从江州法场救出来,更是大闹了江州无为军后,杀了知府蔡九和那黄文柄满门。打着替天行道的大旗,笼络人心,培养自己的心腹后,自不用多说,
却说这日梁山泊聚义厅内,晁盖拍案而起,烛火在他怒睁的双目中跳跃:"朱仝两度救我等性命,并吃了官司,刺配了那沧州,如今他在沧州不得志,我等当光明正大地请他入伙!"宋江垂首捻须,吴用折扇轻摇,两人对视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阴鸷。
"天王所言极是。"宋江声音低沉,"只是朱仝重名节,又受沧州知府厚待,怕是不肯轻易落草。"吴用适时接口:"听闻那知府幼子每日缠着朱仝,若..."话音未落,晁盖猛地打翻酒碗:"休得再提!朱仝最是忠义,岂能用这等下作手段!"
待晁盖气冲冲离席,宋江凑近吴用,压低声音道:"兄长固执,若不如此,朱仝如何肯就范?"吴用冷笑:"早闻黑旋风杀人如麻,正可让他去办。"两人在摇曳的烛影中密谋,将晁盖的仁义抛诸脑后。
三日后,沧州城隍庙会。六岁的小衙内攥着朱仝送的糖人,蹦跳着扑向巷口的黑影:"朱叔叔!"话音未落,寒光闪过,李逵暴喝一声,板斧带着腥风劈下。孩童的惨叫戛然而止,脑浆混着鲜血溅上青砖,李逵狞笑两声,竟将尚在抽搐的尸身拦腰斩断,肠子拖在地上宛如扭曲的红绸。
却说,这时的朱仝被吴用设计,从李逵部下挑选了一个贼眉鼠眼的喽啰,扮做普通百姓,当朱仝面前调戏良家妇女,引朱仝去救,因为宋江吴用等人深知朱仝是忠义之人,自然会出手相救,
争取为那贼人李逵有充足的行动时间。那朱仝是忠义之人,见不得这种场面,随即就上前去教训那喽啰,呆回过头来,才发现小衙内不见了。
于是,朱仝一路沿着地上小衙内的血迹追赶
"畜生!"朱仝提刀杀来,却见宋江、吴用率众人拦住去路。"朱都头,这都是为了..."宋江的话被朱仝的怒吼撕碎:"用稚子性命相逼,你们比豺狼更不如!晁盖大哥断不会容这等恶行!"我是断然不会跟你们上梁山,
吴用慢条斯理道:"天王也是为你好。"说着使个眼色,李逵立刻挥舞板斧逼上前来。这时突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带宋江吴用等众人回过头来,却不见了朱仝,无奈只得回梁山,
却说刚才狂风大作,飞沙走石,乃是梁山晁盖派系的入云龙公孙胜施法所救
却说那天晁盖和宋江吴用商量邀请朱仝上梁山,吴用却说要以小衙内逼朱仝上梁山,晁盖自然不同意,
首到次日发现宋江吴用等人不在梁山,才知道宋江吴用却行那小人之事,随即就让入云龙公孙胜去救,只可惜还是来迟一步,小衙内己是残死,好在万幸的事,来的及时,救了朱仝一命,不然以宋江吴用等人,既然留不住,肯定不会留着朱仝他日与自己作对。
望着小衙内那西目皆非,身首异处的尸身,朱仝抱着小衙内残骸,朱仝的泪水止不住的流出来。
一旁的公孙胜也是咬牙切齿,无奈的摇了头,随即就上前安慰朱仝说道……都头,现在最主要就是把小衙内好生安葬。然后又说道,都头现在有什么打算,知府那里你是断不能去了。还有梁山这边更不能去,我倒有个建议,不知道……都头,可否放下身段去投。
这时的朱仝己然是一脸绝望愧疚无奈等表情说道,道长,请讲……
贫道听闻二龙山、林冲,鲁智深皆是真豪杰,他们劫富济贫,不似此处藏污纳垢。深得百姓人心,正适合都头忠义之人去处。
"朱仝惨笑:"先生为何不一同离去?"公孙胜握紧剑柄,望向梁山方向:"晁天王仁厚,我若离去,这豺狼窝里还有谁护他周全?"
朱仝转身欲走,公孙胜突然抓住他的手腕,从怀中掏出一封密信。“此乃晁天王前些日子写给我的手札,你且一看。”朱仝展开信纸,只见上面赫然写着:“若宋吴二人再行不义之事,务必告知于我。”
公孙胜目光坚定:“我留在梁山,一来保护天王,二来搜集证据。他日定要让这二人的真面目大白于天下!”
朱仝抱拳行礼:“多谢公孙先生提醒,也多谢晁天王挂念。朱仝此去二龙山,若有用得着的地方,定当万死不辞!”
回到梁山后,宋江、吴用假意惺惺地前来请罪。晁盖强压怒火:“此事到此为止,日后休要再提。”转身却在密室中与公孙胜等人商议对策。
一场忠义与奸邪的较量,在梁山泊与二龙山之间悄然拉开帷幕。暗流涌动之下,谁能坚守本心,谁又将坠入深渊?真相与正义,又能否冲破层层迷雾,重见天日?
欲知朱仝能否一路顺利上二龙山,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