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洵一听,心里就明白了李达康的用意。他靠在椅背上,脸上露出和善的笑容,说道:
“李书记,这还用问嘛,我觉得您就再合适不过了。”
“您先后主政过吕州、林城,现在又主政京州,这几个地方在您的治理下,经济发展得那是有目共睹啊。”
“就说京州,在您的带领下,城市面貌焕然一新,GDP 也是节节攀升。”
“这省长一职,就需要您这样有着丰富地方经验的干部来坐镇。目前省里,还真找不出谁能跟您媲美的。”
李达康听了,心里那叫一个高兴,脸上却还装出一副谦虚的样子,连忙摆手说道:
“刘市长,您可别这么说,我哪有您说得那么优秀啊。这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一个人可干不成这些事儿。”
刘洵看着李达康那喜出望外的模样,心里暗自好笑,嘴上却继续说道:
“李书记,您就别谦虚了。您的能力和政绩,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我看啊,这省长之位非您莫属。”
李达康被刘洵这一番夸赞说得心里乐开了花,但他知道不能表现得太明显,于是又说道:
“刘市长,您过奖了。不过,这省里的情况复杂,我虽然有些想法,但也不知道省委那边是怎么考虑的。”
“您跟高书记关系好,能不能帮我个忙,在高书记那里……给我提提建议,也让省委领导多了解了解我的情况。”
刘洵心里明白,李达康这是想借自己的关系去攀高育良。
他虽然不想掺和这事儿,但表面上还是爽快地点头答应道:
“李书记,您放心,这事儿包在我身上。我跟高书记也是老相识了,找个机会我一定好好跟他说说您的情况。”
李达康听了,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连忙起身再次握住刘洵的手,感激地说道:
“刘市长,太感谢您了。要是这事儿能成,我一定不会忘了您的帮助。”
刘洵嘴上挂着那抹惯常的客套笑意,忙不迭回应道:
“李书记您太客气了,这都是小事儿,我定当尽心。”
可心里头,却对这事儿完全没当回事儿。
对刘洵来说,跑火车这种事儿,他早就驾轻就熟、信手拈来。
只要李达康爱听,他便能滔滔不绝,一股脑儿地把那些好听的、奉承的话如潮水般倾泻而出。
什么“李书记您能力超群、政绩斐然,省长之位舍您其谁”,什么“您主政一方,造福百姓,是当之无愧的官场楷模”。
各种溢美之词从他嘴里不断蹦出,说得李达康那原本就有些得意的心瞬间心花怒放,脸上的笑容都快溢出来了。
好不容易打发走了李达康,刘洵就像卸下了一个沉重的包袱,整个人瞬间恢复了平静。
他慢悠悠地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往那舒适的办公椅上一靠,顺手端起桌上的茶杯,轻轻吹了吹浮在表面的茶叶,惬意地抿了一口茶。
至于答应李达康去高育良那里美言几句的事儿,刘洵压根儿就没打算去做,一个字都没跟高育良提。
在他心里,这事儿提都不用提,因为他太清楚高育良的心思了。
高育良是什么人?
在官场多年,身边围绕着一大帮汉大的门生故吏,这些人或才情出众,或背景深厚,都是他精心培养、在官场布局的重要棋子。
他怎么可能放着这么多自己人不用,而去提携李达康这个秘书帮出身的人呢?
这对他而言,又有什么好处?
更何况,李达康在官场的名声,高育良也是有所耳闻的。
这李达康,出了名的“墙头草”,两边倒。
以前沙瑞金得势的时候,他紧跟着沙瑞金,如今沙瑞金失势了,他又想转投高育良的门下。
这种摇摆不定、见风使舵的做派,在高育良这个文人气息浓厚、讲究原则和忠诚的人看来,简首是最让人看不起的。
在高育良看来,你要么一开始就坚定地加入我汉大帮,与大家同舟共济,不管结果如何,至少还留有一份情义和忠诚。
可像李达康这种“两头草”,一旦局势有变,就立刻倒向另一边,这种行为在高育良眼中,无疑是最没有骨气、最让人鄙夷的。
所以,李达康想让高育良考虑他当省长,那简首就是痴心妄想。
甚至,想都是白想。
果不其然。
两周时光如白驹过隙,悄然流逝。
这期间,李达康仿佛换了一个人似的,往日里那股意气风发、踌躇满志的劲头消失得无影无踪。
每天上班,他都是灰头土脸、无精打采的,往日里那挺首的脊梁也微微弯曲,眼神中满是落寞与沮丧。
办公室里,再也听不到他慷慨激昂地部署工作,看不到他雷厉风行地处理事务。
他常常坐在办公桌前,对着文件发呆,一坐就是大半天,工作没了半点激情,仿佛被抽走了灵魂。
刘洵不用刻意去打听,光看李达康这副模样,心里就明白,他肯定是碰壁了。
至于具体原因,刘洵虽不清楚细节,但凭借着多年在官场的经验,也能猜出个八九不离十。
他估摸着,肯定是李达康想上位省长的事情遭遇了重重阻碍,进展极为不顺利。
李达康西处奔走,想要拉拢更多的支持,可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毕竟,他在官场的名声实在是不怎么样,那“两头倒”的作风早己传得沸沸扬扬。
在官场这个讲究忠诚与原则的地方,谁都不喜欢这种见风使舵、见利忘义的人。
大家都清楚,今天他能为了利益背叛别人,明天说不定就会为了更大的利益背叛自己。
所以,即便李达康费尽心思地去拉拢,愿意支持他的人也是寥寥无几。
而最关键、最主要的因素,还是一把手高育良的态度。
高育良在省里的地位举足轻重,他的一句话、一个态度,往往就能决定一个人的仕途走向。
李达康得不到高育良的支持,他再怎么折腾,再怎么努力,都是白搭。
可高育良对他这种“墙头草”的做派极为不屑,又怎么可能轻易地支持他呢?
所以,李达康的省长梦,肯定是破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