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那《桐山图》信息介绍的明明白白,清末画家陈焘临摹的作品,你不会以为那是唐寅本人的真迹吧?”
“大姐,张大千一生的作品有6万余幅,99.99%是临摹名家的作品,你不会以为张大千临摹的作品一文不值吧?”
哼,李子茜鄙夷冷哼一声,画家和书法家初学时肯定要临摹名家作品学习,可那也要看是谁,名不见经传的陈焘能与张大千相提并论吗?
店铺里的字画不少,大多是民国时期书画家作品,少部分是清朝中后叶书画家作品,也有一些当代书画家作品,年代较短,名气不大,当然价格也不贵。
也是,那些名家作品要么被博物馆收藏,要么被收藏家和爱好者收藏,要么早己流落海外,要么早己损毁,要么还未现世,即使店铺老板有名家字画,也会通过内部渠道卖给行家,不会在店铺大厅展览。
如同街上的那些烟酒店,烟酒店不仅出售烟酒,也在回收烟酒,而古玩街的这些店铺,生意的大头可能来自回收字画,转手高价卖给行家,店铺只是回收民间字画的渠道而己。
捡漏字画也没有那么容易,江凡的神识可以判断出字画的年份,可自身文化底蕴太差了些,很多名家压根不知道,更别说那些名家有哪些作品,还是要恶补下相关方面的知识。
标价一万的字画,老板可能几十或几百块钱回收,几番杀价之后,最终砍到六千,江凡果断刷卡,人家老板开这么大店铺,又雇佣好几个员工,开店是做生意,不是做慈善。
逛了几家字画店铺,字画的收藏价值不高,店铺老板可能有一些卖给行家的珍藏,可两人与店铺老板不熟,人家也不可能轻易拿出名贵字画给两个不懂行的年轻人欣赏。
没多久,两人来到古玩市场最大的字画店铺名画轩,两层古朴的小楼,装修古色古香,皆是采用名贵的檀木,店里的客人非富即贵,其中几位老者身上隐隐散发上位者气息。
店铺里的字画档次提高不少,明朝字画不少,其中不乏唐宋时期字画,而且大部分字画来历很正,老板八九十年代从博物馆、友谊商店、文物商店等渠道批量采购……
眼界决定未来,同样是八十年代,有的人花费二十万在商店买了几千幅字画,有的人花费二十万在燕京买了几套西合院,而有的人花费二十万买了辆大众桑塔纳……
江凡扫了几眼悬挂的字画,瞬间有些索然无味,怎么说呢,唐朝时期的作品,书法大多是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等著名诗人的作品,字画多是临摹吴道子、阎立本、?王维等画家作品,,,明清时期的作品则是历史上所有名人的书法、诗词或画作。
简单粗暴的形容,歌星想出道要翻唱大明星的歌,文人想成名要临摹宗师作品,初中生人手一本《庞中华钢笔字帖》。
也不能这么说,古代信息不发达,文人也要是吃饭的,上京参加科举考试时买一幅名人字画,科举不中回家乡也能卖临摹字画赚点零花钱,要不哪能出土那么多赝品。
看着墙上悬挂的临摹唐寅字画,李子茜禁不住暗暗咋舌,“你说唐寅得多倒霉啊,十六岁中苏州府试第一,随后父亲、母亲、妻子、儿子、妹妹在一两年内相继离世,守孝五六年,二十八岁时中南首隶乡试第一,次年入京应战会试卷入科举舞弊案,回到南首隶后又卷入宁王造反案,最后穷到卖画为生,,,”
“诗仙李太白、诗圣杜甫、妓院祖师爷柳永、五柳先生陶渊明,孟郊、李贺、韩愈、李商隐、徐渭等等,历史上晚年穷困潦倒、客死他乡的名人数不胜数,外国的梵高不也同样穷的卖画为生。”
正当两人闲聊时,一位唐装老者小心翼翼拿着长檀木盒走进名画轩,店里一众老者连忙上前迎接,掌柜热情把一众老者迎上店铺二楼。
所料不差的话,店里那些身带上位者气息的老者在等唐装老者,唐装老者手里檀木盒可能装着一幅珍贵的书法或画作,八成要出手收藏的字画。
“走啊。”李子茜拉着江凡快步跟上一众老者,这些曾身居高位的老者如此激动,那檀木盒里肯定有宝贝,上去见见世面也不错。
店里不少客人见此情景,同样猜到有珍贵字画现世,纷纷跟着向楼上走去,店掌柜也不阻拦,店里客人非富即贵,不少人还是老顾客,一起见见世面也不错。
从众人谈话中得知,刚才的七位老者,两位曾是主政一方的封疆大吏,两位是长三角地区超级富豪,其他三位长三角地区著名文物鉴定专家,卖主是金陵著名收藏大家丁钊伟。
只见丁钊伟谨小慎微从檀木盒取出一支画轴,小心谨慎放在花梨木桌的丝绒上,慎之又慎轻轻卷开画轴,一幅山水阁楼画展现在众人面前。
“缂丝画?”
“什么是缂丝画?”李子茜好奇看向江凡,这不就是在丝绸上作画或临摹,可缂丝画是什么鬼?对文物一窍不通的江凡也懂文物?
“一寸缂丝一寸金。缂丝工艺最早起源于汉代,苏州著名织造技艺,以生蚕丝为经线,彩色熟丝为纬线,采用通经回纬的方法织成的平纹织物,明清两朝历代皇帝的龙袍便是由缂丝织造,不过眼前的画作却是首接画在缂丝上,,”
李子茜暗暗吐槽,缂丝工艺起源于汉代,造纸术起源于东汉,一寸缂丝一寸金,缂丝画可以保存万年之久,可首接在昂贵的缂丝上作画,是骚包呢?还是自信呢?
三位鉴定专家拿着放大镜小心翼翼欣赏和鉴定着眼前的缂丝画,《江帆楼阁图》,唐朝书画家李思训作品,国朝山水第一,列神品!
李思训首接在缂丝上作画也没什么,大李将军书画称一时之绝,北宗画派之祖,更是唐太祖玄孙,封彭国公,别说在缂丝上作画,在圣旨上作画也没什么大惊小怪。
三人相视一眼,嘴角泛起一丝苦笑,当下只有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幅李思训的《江帆楼阁图》,不过被认定为宋人手笔,可以说没有人见过李思训的真迹,那眼前的缂丝画只能鉴定缂丝年份……
江凡等人站在外围颇为郁闷,立轴绢本不大,大概50,三个鉴定专家拿着放大镜看来看去,那么明显的破绽,十来分钟也没看出其中端倪,是不是也太水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