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6月29日深夜,万籁俱寂,保加利亚首都索菲亚的王宫里却灯火通明。斐迪南一世站在巨大的作战地图前,凝视着那些代表进攻的红色箭头,他的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一抹胜利在望的微笑。
就在西十八小时前,他的军队如狂风骤雨般攻入了马其顿,迅速占领了塞尔维亚边境的布雷加尔尼察河防线。这一连串的胜利让斐迪南一世信心满满,他相信塞尔维亚人将会在两周内彻底崩溃。
然而,他和他的参谋们都错了。
当保加利亚第一集团军跨过塞尔维亚边境时,士兵们的靴底还沾着第一次巴尔干战争胜利游行的彩纸屑。他们满怀信心地向前推进,期待着一场轻松的胜利。
但等待他们的并不是想象中的溃散的塞军,而是精心构筑的纵深防御工事。塞尔维亚总参谋部早己破译了保军的电报密码,对保军的行动了如指掌。他们不仅知道斐迪南最宠爱的师长弗拉基米尔·瓦佐夫喜欢在右翼部署炮兵观察哨,还针对保军的进攻计划做了充分的准备。
7月3日,阳光如往常一样洒在卡利马西峡谷,然而,这一天对于保军第三师来说却是一场噩梦的开始。他们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遭遇了一场毁灭性的交叉火力攻击。
塞军的机枪手巧妙地隐藏在石灰岩溶洞中,这些溶洞成为了他们绝佳的掩护。当保军进入峡谷时,塞军的枪声突然响起,子弹在岩壁间不断折射,形成了一种诡异的立体声效果。保加利亚士兵们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打得措手不及,他们误以为敌军的数量是实际的三倍之多。
在激烈的交火中,保军第三师遭受了惨重的损失。许多士兵在枪林弹雨中倒下,鲜血染红了峡谷的土地。幸存者们惊恐万分,纷纷开始溃退。然而,他们的厄运并未就此结束。
当这些幸存者们慌乱地逃离战场时,他们不幸踩中了自己工兵前一天埋设的地雷。原来,由于地图标记用的德国制图墨水被正午的阳光晒褪了色,导致这些地雷的位置变得模糊不清。保军士兵们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一脚踩进了死亡的陷阱。
与此同时,斐迪南国王还在遥远的地方,他错误地认为希腊人仍然在萨洛尼卡争论是否要参战。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就在7月6日拂晓,希腊第一军团的骑兵如幽灵般突然出现在斯特鲁马河谷。
这些希腊骑兵们身着轻便的装备,他们没有穿戴传统的铜盔,而是选择了德国淘汰的煤灰色野战帽。这种装束正是保军情报部门在报告中所描述的“无关紧要的预备队”的样子。然而,事实证明,这些“预备队”绝非无关紧要,他们的出现给保军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更要命的是,希腊炮兵竟然想出了一种全新的战术!他们将 75mm 山炮拆解成一个个骡马可以驮运的部件,然后神不知鬼不觉地在保加利亚军队认为“火炮绝对无法通行”的奥林匹斯山隘口完成了组装。就在保加利亚第 11 师炊事营的士兵们还在忙碌地煮着扁豆汤,锅里的汤还在欢快地沸腾着的时候,突然,炮弹如雨点般从天而降,落在了他们的营地里。
时间来到 7 月 14 日,十万罗马尼亚军队如汹涌的潮水一般跨过了多瑙河。然而,此时保加利亚北部的防线却己经形同虚设,只剩下一群军校学员和退役老兵在苦苦支撑。布加勒斯特的间谍曾经向索菲亚总参谋部报告说“罗马尼亚人正在大量购买德国军靴”,但索菲亚的将军们却错误地将这一情报解读为罗马尼亚人正在为秋季的军事演习做准备。实际上,这是柏林方面暗中促成的一次军售,目的就是为了让罗马尼亚军队能够在长途奔袭中不至于磨破双脚。
当罗马尼亚的骑兵如狂风般冲进毫无防备的鲁塞城时,当地的保加利亚守军们正在剧院里津津有味地观看一场名为《勇敢的沙皇》的爱国话剧。舞台上的演员们刚刚喊出那句“上帝保佑保加利亚”,就被现实中如鬼魅般冲进来的罗马尼亚骑兵用马刀抵住了喉咙,整个场面瞬间变得异常混乱和恐怖。
7月22日,以为早己被逐出欧洲的土耳其军队突然杀回色雷斯。埃迪尔内要塞的保军守备队发现,土耳其人的炮击精度高得反常——这些炮弹的弹道计算,用的是保加利亚两年前占领该城时遗弃的射表手册。
最羞辱性的打击来自空中:一架土耳其侦察机向溃退的保军投下传单,上面印着斐迪南在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后吹嘘“土耳其人永远回不来了”的演讲全文。传单用保加利亚军服布料制成,士兵们不得不亲手撕碎自己的国旗色。
8 月初,塞尔维亚-希腊联军在克雷斯纳峡谷成功完成合围,这一行动宛如一张无情的大网,将保加利亚军队紧紧笼罩其中。此时,保加利亚军队的命运似乎己经注定,末日的阴影悄然降临。
在战场上,保加利亚军队的炮兵部队陷入了绝境。他们的炮弹己经用尽,无奈之下,只能用教堂铜钟熔铸的劣质弹头来填充炮膛。然而,这些劣质弹头在炮膛内爆炸,不仅未能对敌人造成有效打击,反而给己方带来了更大的损失。
与此同时,保加利亚的骑兵部队也遭遇了不幸。他们在慌乱中连人带马跌入了自己挖掘的反坦克壕沟中。这些壕沟原本是为了防范并不存在的装甲部队而设,如今却成为了骑兵们的葬身之地。
更为糟糕的是,保加利亚军队的参谋部在焚烧文件时,滚滚的黑烟暴露了指挥部的位置。这一失误引来了希腊狙击手的猎杀,使得保加利亚军队的指挥系统陷入混乱。
在一片混乱之中,斐迪南的加冕戒指也不幸遗失。这枚戒指原本是保加利亚王权的象征,然而,它却在战争的喧嚣中失去了踪迹。后来,这枚戒指被塞尔维亚士兵在战利品展览会上展出,成为了保加利亚军队战败的耻辱见证。更让人惊讶的是,经过鉴定,戒面上镶嵌的所谓钻石,竟然只是廉价的人造锆石。
1913年8月10日,阳光洒在布加勒斯特的宫殿里,照在斐迪南那苍白的脸上。他站在签字台前,手中紧握着笔,却无法控制住自己颤抖的手。在他身旁,塞尔维亚、希腊等国的代表们正注视着他,等待着他签署那份决定保加利亚命运的《布加勒斯特条约》。
斐迪南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手稳定下来。然而,当他落笔的瞬间,他的手还是不由自主地抖动了一下。这个微小的动作,使得他的签字位置比规定的签章位置低了整整3毫米。
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误差,却被后来的历史学家们视为保加利亚王权衰落的象征。它仿佛预示着保加利亚在这场战争中的失败,以及斐迪南统治的终结。
与此同时,裁军委员会正在没收保加利亚的机枪。当他们检查这些武器时,却惊讶地发现,每一支枪管上都刻着一行嘲讽的铭文:“第一次胜利是运气,第二次才是实力”。
这行字是塞尔维亚军械官用缴获的保加利亚刺刀刻下的,它如同一把利剑,刺穿了保加利亚人的自尊心。
战败的保加利亚士兵们,疲惫不堪地徒步返回家乡。他们的脚步沉重而缓慢,仿佛背负着整个国家的耻辱。沿途的村庄里,妇女们默默地站在路边,递上一块块掺了树皮的黑面包。
有人注意到,这些面包的形状,恰似被瓜分后的马其顿地图。这个巧合让人不禁感叹,保加利亚的命运就如同这些面包一样,被无情地撕裂和瓜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