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886之德皇威廉一世

第64章 普雷斯堡的金属摇篮

加入书架
书名:
重生1886之德皇威廉一世
作者:
天风城的小夏
本章字数:
5020
更新时间:
2025-05-22

在普雷斯堡兵工厂的铸铁大门前,每天黎明时分都会聚集一群瘦小的身影。他们裹着不合身的粗布外套,手指冻得发红,沉默地等待着工头的哨声。附近的居民早己习惯这些“童工”的存在——毕竟,战争机器的齿轮从不挑剔它的燃料。但没有人知道,这些孩子中混着一些特别的存在:他们的眼神太过锐利,指节上有长期操作机械留下的茧,走路时带着一种不属于贫民窟的节奏感。

普雷斯堡兵工厂的夜班工作,虽然从未在招工启事中明示,但每到深夜,厂区东侧的装卸码头总会悄然亮起几盏昏黄的煤油灯,仿佛是黑暗中的几缕幽灵之光。

从表面上看,这些深夜加班是为了赶制奥匈帝国陆军订购的步枪零部件,然而,实际运出的货物却并非如此。它们被贴上了“巴伐利亚教育器材”的标签,这显然是一种掩饰,让人不禁对这些货物的真实用途产生怀疑。

海关记录揭示了这些货物的最终去向——基尔港的某个仓库,而这个仓库恰好是德国公海舰队的秘密军械库。这一发现无疑给整个事件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让人对兵工厂的真正目的产生更多的猜测。

然而,真正的异常并不仅仅局限于货物的去向,更体现在童工的排班上。白天,这些孩子们在冲压车间忙碌地处理弹壳,他们的手指常常被锋利的铜片割出一道道血痕,这己成为他们工作中的家常便饭。但每到周五午夜,十二名年龄稍大的少年会被单独带往地下三层。工头弗里克是个少了一只耳朵的老兵,他总是用德语低声催促:“*Sell, sell*(快,快)。”走廊尽头是一间没有窗户的密室,墙上的排气扇永远以固定频率转动,掩盖着某种机械运转的嗡鸣。

在这里,孩子们的工作不再是简单的装配。他们被要求操作一组精密的铣床,加工一种奇怪的金属部件——圆柱体,一端带有螺旋凹槽,另一端则是标准的德制螺纹接口。没有人告诉他们这是什么,但其中一个叫雅各布的男孩曾在海军孤儿院长大,他认出了这东西的轮廓:**鱼雷推进器的定深舵机**。

雅各布是第一个发现异常的人。某个深夜,他在洗手间撞见工头弗里克用煤油清洗双手,袖口卷起时露出手腕上的锚形刺青——这是奥匈帝国海军潜艇部队的标志。更奇怪的是,弗里克清洗的不是普通机油,而是那种特殊的淡绿色润滑脂,带着咸涩的海腥味。雅各布在的里雅斯特港见过这种气味,只有长期接触潜艇密封舱的人才会沾染。

两周后的一天,天空阴沉,冷雨淅淅沥沥地下着,仿佛预示着某种不祥的事情即将发生。

在工厂里,工人们正忙碌地工作着,突然,一批新的“实习教师”到了。这六个人自称来自格拉茨技术学校,但他们的行为却让人感到有些奇怪。

当他们检查童工们加工的零件时,动作异常熟练,完全不像是普通的学者。雅各布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点,他决定试探一下这些人。

雅各布故意让一枚螺母掉落在地上,然后假装弯腰去捡。就在他弯腰的瞬间,他瞥见了其中一个人的靴筒里,露出了枪套的轮廓。

这一发现让雅各布心中一惊,但他并没有表露出来。他若无其事地站起身来,继续观察着这些人。

过了一会儿,雅各布假装不小心撞到了其中一个人。那人身体微微一晃,条件反射般地做出了一个奇怪的动作——左脚后撤半步,右手扶墙。

这个姿势,雅各布再熟悉不过了,那是潜艇舱内保持平衡的标准动作!

刹那间,雅各布的心中涌起一股寒意。他意识到,这些人根本不是什么教师,他们是退役的 U 艇轮机长,被秘密调来监督鱼雷配件的生产。

1911年春天,普雷斯堡开始流传一个恐怖故事:兵工厂的童工会定期“消失”。当地报纸称这些孩子是被父母接去外地谋生,但酒馆里的醉汉们低声谈论着更黑暗的版本——有人说在地下室听见哭喊,有人说见过满载的马车在凌晨驶向多瑙河。

真相藏在维也纳陆军部的加密档案里。

失踪的童工被转移到了的里雅斯特海军基地,他们的新工作是清洁鱼雷发射管。军方文件冷冰冰地注明:“**鉴于其体型优势及手指灵活度,优先录用12-14岁男性孤儿**。”这些孩子能钻进成年水兵无法进入的管道死角,用特制棉签擦拭触发引信的接触点。没人告诉他们,那些引信己经装填了苦味酸炸药。

慕尼黑郊外有家名为“金锚”的啤酒馆,常客们注意到,每周二都有几个说奥地利口音的男人来调试自动钢琴。他们戴着工程师的皮手套,但总有人不小心露出虎口处的烫伤——那是潜艇鱼雷发射阀手柄特有的烙印。

钢琴的琴键下藏着微缩蓝图,音符孔洞里塞着用蜡封存的指令。当《拉德茨基进行曲》响起时,跑堂的男孩会递上一杯特殊的黑啤——杯底沉淀着锉刀和游标卡尺才能加工的微型零件。这些零件最终出现在普雷斯堡童工们的铣床上,成为定深舵机里最精密的齿轮。

1912年的圣诞夜,普雷斯堡兵工厂突然传来一声巨响,整个城市都被震动了。人们惊恐地发现,兵工厂发生了一场“意外”爆炸。

官方迅速展开调查,并发布了一份报告,声称事故原因是老旧的锅炉故障导致的。然而,当工人们清理废墟时,却发现了一些不寻常的痕迹,这些痕迹让人对官方的解释产生了怀疑。

首先,他们在地下三层的墙壁上发现了许多鱼鳞状的金属片,这些金属片嵌在墙壁里,看起来像是潜艇用的消音瓦的残骸。这一发现让人们开始怀疑,这场爆炸是否真的只是一次普通的锅炉故障。

接着,在童工宿舍的床板下,工人们找到了一本用德文书写的《鱼雷定深操作手册》。这本手册的存在让人不禁猜测,兵工厂是否在秘密进行某种与鱼雷相关的实验或生产。

更令人惊讶的是,幸存的工头弗里克的手腕上,多了一道新鲜的绳索勒痕。这道勒痕显然是最近才留下的,而且看起来像是被人用绳索捆绑过。弗里克对于这道勒痕的来源始终保持沉默,这使得整个事件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三个月后,一艘没有国籍标记的潜艇在亚得里亚海悄然出现。这艘潜艇进行了一次新型鱼雷的试射,而试射的地点距离普雷斯堡兵工厂并不远。这一系列事件的发生,让人不禁联想到兵工厂的爆炸是否与这艘神秘的潜艇有关,以及那本《鱼雷定深操作手册》是否就是为了这次试射而准备的。。观测员记录道:“**弹道稳定性较旧式提升37%**。”而同一时刻,慕尼黑“金锚”啤酒馆的自动钢琴突然自行演奏起来,曲调正是《睡吧,小宝贝》——普雷斯堡童工们睡前常哼的摇篮曲。

钢琴内部,有人新刻了一行小字:

**“战争不需要童年。”**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