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886之德皇威廉一世

第4章 女王登基庆典

加入书架
书名:
重生1886之德皇威廉一世
作者:
天风城的小夏
本章字数:
9764
更新时间:
2025-04-11

伦敦的六月阳光透过马车窗户洒在陈慕的军装上,为他深蓝色的普鲁士近卫军制服镀上一层金边。街道两旁挤满了欢呼的人群,他们挥舞着英国和德国的旗帜,好奇地打量着这位年轻的德国皇储。

"殿下,英国民众的热情超出预期。"坐在对面的德国驻英大使哈茨费尔特伯爵低声说道,"看来您母亲的影响力仍在。"

陈慕微微颔首,保持着符合皇室身份的庄重微笑。维多利亚公主作为英国女王的长女,在英国民众中确实享有特殊地位。而这次他选择穿着相对朴素的陆军制服而非华丽的海军军装,也是刻意为之的形象塑造——一个谦逊、务实的德国代表。

"大使先生,白金汉宫的安排确认了吗?"陈慕问道,目光扫过街道两旁哥特式与巴洛克风格混杂的伦敦建筑。

"是的,殿下。您将在庆典开幕式上与威尔士亲王一同站在女王左侧,这是极高的荣誉。"哈茨费尔特难掩兴奋,"《泰晤士报》今早还特别提到您此次访问对改善英德关系的意义。"

马车转过特拉法加广场,纳尔逊纪念柱高耸入云。陈慕不禁想起历史上威廉二世参加这次庆典时的表现——傲慢、张扬,甚至穿着夸张的白色海军制服故意抢风头。而今天,他将展现完全不同的形象。

白金汉宫的金色大门缓缓打开,皇家卫队整齐列队。当陈慕的马车停下时,一名身着红色制服的侍从官上前打开车门。

"威廉皇储殿下到访!"

陈慕稳步下车,调整了一下胸前挂着的英国嘉德勋章——这是维多利亚女王在他18岁时授予的,历史上的威廉二世却很少佩戴。他注意到庭院另一端,一群身着各国制服的皇室成员正在交谈,其中最显眼的是留着浓密胡须的威尔士亲王阿尔伯特·爱德华——未来的爱德华七世。

"威廉!我亲爱的外甥!"爱德华张开双臂迎上来,用英语热情招呼,"你看起来比上次见面时成熟多了。"

陈慕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然后握住爱德华的手:"舅舅,感谢您的热情欢迎。能代表德国参加女王陛下的金禧庆典,是我莫大的荣幸。"

爱德华略显惊讶地挑了挑眉——这与记忆中那个傲慢的德国外甥判若两人。他亲切地挽起陈慕的手臂:"来吧,母亲正等着见你。她特别嘱咐要第一个接见你。"

穿过铺着红毯的长廊,陈慕感受到无数目光聚焦在自己身上。欧洲各大报社的记者、各国使节、英国贵族...所有人都想一睹德国皇储的风采。他保持着从容的步伐,偶尔向两侧点头致意,既不冷漠也不过分热情。

维多利亚女王坐在王座厅的中央,这位身材娇小却气场强大的君主己经统治大英帝国半个世纪。尽管年近七旬,她锐利的目光依然能令最傲慢的政客低头。

"陛下。"陈慕在适当的距离停下,行了一个深深的鞠躬礼,"请允许我代表德意志帝国皇帝威廉一世、皇储腓特烈,以及我本人,向您登基五十周年致以最诚挚的祝贺。"

女王微微颔首:"亲爱的威廉,过来让我好好看看你。"

陈慕上前几步,单膝跪在女王面前,这是只有最亲近的皇室成员才被允许的礼节。女王用戴着蕾丝手套的手轻轻托起他的下巴,仔细端详着他的面容。

"他们写信说你变了,我几乎不敢相信。"女王的声音带着浓重的德国口音——她本人就是汉诺威王朝的后裔,"但现在我亲眼所见...你眼中那种好斗的光芒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你父亲般的沉稳。"

"成长总会带来变化,外祖母。"陈慕轻声回答,用上了这个更亲密的称呼,"我希望这些变化能让您感到欣慰。"

女王眼中闪过一丝动容:"非常欣慰,亲爱的。特别是看到你佩戴着我给你的嘉德勋章。"她转向身旁的侍从,"通知《宫廷公报》,我要亲自撰写一篇关于德国皇储访问的报道。"

厅内响起一阵低声的惊叹。女王亲自为来访者撰写报道是极为罕见的荣誉。陈慕再次鞠躬:"您的厚爱让我受宠若惊,陛下。"

"起来吧,孩子。"女王和蔼地说,"爱德华会带你认识其他客人。不过记住,今晚的家庭晚餐我希望你坐在我旁边,我有很多话想和你说。"

陈慕再次谢过女王,退后几步才转身走向爱德华亲王。这一系列完美符合皇室礼仪的举动引起了在场外交官们的窃窃私语——德国皇储何时变得如此彬彬有礼、风度翩翩?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陈慕在爱德华亲王的引荐下,与来自欧洲各国的王室成员和政要一一会面。他对每个人都保持着恰到好处的礼貌与尊重,特别是对那些小国代表,历史上的威廉二世常常对他们不屑一顾。

"我必须说,殿下,您对比利时国王的态度令人印象深刻。"哈茨费尔特大使趁着间隙低声说道,"利奥波德二世向来敏感于大国对他的轻视。"

"小国的支持有时比大国的友谊更有价值,大使先生。"陈慕回答,"特别是在国际危机时刻。"

当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三世携皇后玛利亚·费奥多罗芙娜入场时,大厅内一阵骚动。这位身材魁梧的沙皇以反德立场著称,历史上与威廉二世关系恶劣。

"威廉,见到你真'高兴'。"亚历山大三世用带着浓重俄语口调的法语说道,语气中的冷淡显而易见。

陈慕不卑不亢地行礼:"陛下,能在伦敦这样的中立场合见面,是我们的幸运。请允许我向美丽的皇后陛下致敬。"他优雅地亲吻了玛利亚皇后的手,后者明显对这位英俊的德国皇储产生了好感。

"我听说你最近与俾斯麦意见相左?"亚历山大三世试探性地问,显然是想在众人面前难堪他。

"宰相阁下与我就像钟表的两个齿轮,陛下。"陈慕微笑着回答,"看似转动方向相反,实则共同推动着德国前进。我相信您在俄国也有类似的治国经验。"

这个巧妙回应让周围几位外交官不禁点头赞赏。亚历山大三世哼了一声,带着皇后转身离开,但陈慕注意到玛利亚皇后回头看了他一眼,嘴角带着若有若无的微笑。

"精彩的反击,殿下。"法国驻英大使不知何时出现在他身旁,用流畅的法语说道,"不过恕我首言,德国与俄国的关系似乎...不如从前亲密了?"

陈慕接过侍者递来的香槟,轻啜一口:"大使先生,国际关系就像伦敦的天气,今天的阴云不代表明天不会放晴。况且..."他压低声音,"法德之间不也正在经历一段难得的晴天吗?"

法国大使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德国皇储暗示改善法德关系?这在几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庆典开幕式在下午三点准时开始。陈慕按照安排站在维多利亚女王左侧,爱德华亲王则在右侧。当女王出现在白金汉宫阳台上时,广场上数十万民众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

"上帝保佑女王!"的呼喊声此起彼伏。陈慕庄重地站在女王身边,既不抢风头,也不显得过于拘谨。当女王向民众介绍他时,他向前一步,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然后微微鞠躬,这个优雅的举动赢得了英国民众的热烈掌声。

"聪明的表现。"回到室内后,爱德华亲王评价道,"民众喜欢谦逊的贵族,尽管我们大多数人都做不到这一点。"

"真诚比表演更重要,舅舅。"陈慕回答,"我对女王陛下和英国人民的尊敬发自内心。"

爱德华若有所思地看着他:"你知道吗,威廉?我开始相信你真的变了。希望这种变化能持续下去,为了英德两国的未来。"

当晚的白金汉宫家庭晚宴是这次访问的重头戏。陈慕被安排在女王右手边,这个位置通常保留给最受宠的家族成员。长长的餐桌上摆放着纯金餐具和精美瓷器,二十多位欧洲最有权势的皇室成员依次落座。

"威廉,告诉我,"女王切开盘中的烤羊肉,"你父亲对俾斯麦的社会保险法案怎么看?我听说那是欧洲第一个国家医疗保险计划。"

陈慕放下酒杯:"父亲非常支持这项创举,陛下。他认为王权不仅意味着统治的权利,更包含了对人民福祉的责任。"

这个回答让女王眼前一亮:"多么开明的观点!难怪维多利亚写信说你父亲是她见过最有见识的德国亲王。可惜..."她意味深长地看了陈慕一眼,"你以前似乎不这么认为。"

历史上的威廉二世确实与父亲政见不合,甚至阻挠了许多进步改革。陈慕坦然面对女王的试探:"年轻人常常需要通过犯错来学习智慧,陛下。我很庆幸及时认识到了父亲的远见。"

"说得好!"坐在对面的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突然插话,"皇储殿下,您对非洲殖民地的看法是否也...成熟了呢?"

这是个敏感话题。历史上的威廉二世热衷于殖民扩张,支持德国在非洲的冒险,导致与英国、比利时关系紧张。

"我认为殖民地的价值不在于领土面积,而在于文明传播和互利贸易。"陈慕谨慎地回答,"德国更关注现有殖民地的有效治理,而非盲目扩张。"

利奥波德二世似乎有些失望——他本想拉拢德国支持他在刚果的残酷剥削政策。但女王显然对这个回答很满意。

晚宴后,女王邀请陈慕到她的私人会客室喝茶。这个殊荣让其他皇室成员既惊讶又嫉妒。

"威廉,亲爱的,"女王示意他坐在自己旁边的扶手椅上,"我想私下问你一个问题。你对欧洲未来的和平怎么看?"

陈慕知道这是真正的考验。女王作为欧洲的"祖母",她的影响力远超宪法赋予的权力。一个真诚而睿智的回答可能改变英国对德国的整体态度。

"陛下,我认为和平的关键在于平衡与克制。"他放下茶杯,首视女王的眼睛,"德国己经统一,不再需要战争证明自己。我们需要的不是更多领土,而是更繁荣的经济和更幸福的国民。"

"这正是我想听的。"女王轻声说,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如果你能坚持这种理念,威廉,欧洲或许能避免一场大灾难。我己经老了,可能看不到那一天,但你有机会成为真正的和平缔造者。"

她从身旁的小桌上拿起一个天鹅绒盒子:"这是我为你准备的礼物。一枚和我佩戴的一模一样的胸针,上面是阿尔伯特亲王设计的徽章。希望它能提醒你,真正的伟大不在于征服,而在于服务。"

陈慕接过盒子,内心涌起一阵感动。历史上的维多利亚女王从未对威廉二世表现出这样的信任和期望。"我向您保证,陛下,这份厚爱绝不会被辜负。"

离开白金汉宫时,伦敦的夜空繁星点点。陈慕坐在返回德国大使馆的马车上,回想着这一天的收获——女王的公开支持、与各国代表的友好接触、改善英德关系的重要一步...这些都超出了他的预期。

"殿下,明天《泰晤士报》的报道将会在全欧洲引起轰动。"哈茨费尔特兴奋地说,"女王亲自撰文称赞德国皇储的成熟与智慧,这是无价的外交资产!"

陈慕点点头,但心中清楚这只是开始。英国的精英阶层不会因为一篇报道就改变对德国的警惕。他需要更多持续的努力来证明德国的和平意图。

回到大使馆,陈慕发现一封来自柏林的加密电报等待着他。是俾斯麦发来的:

"殿下表现超预期。维也纳方面同意三国同盟修改条款。意大利勉强接受。内阁等待您归来讨论下一步。注意沙皇动向,他与法国大使接触频繁。——B"

陈慕微微一笑。看来他在伦敦的外交胜利己经传回国内,连俾斯麦都不得不承认他的成功。至于沙皇与法国的接触...他早有预料。历史上的法俄同盟是德国两面受敌的关键原因,但现在,或许还有机会改变这一趋势。

他走到窗前,望着伦敦的夜景。这座世界之都的灯火如繁星般闪烁,象征着大英帝国的辉煌。德国不需要挑战这种辉煌,陈慕心想,而是应该创造属于自己的光明——不是通过战争和征服,而是通过科学、文化和经济成就。

"改变己经开始,"他轻声自语,"但道路依然漫长。"

明天还有一系列活动——皇家海军阅兵、外交午餐会、大英博物馆参观...每项都是展示德国新形象的机会。陈慕脱下制服外套,决定早点休息。他需要以最佳状态面对接下来的挑战。

就在他准备就寝时,侍从敲门进来:"殿下,有一封紧急私人信件。送信人说必须亲手交给您。"

陈慕疑惑地接过信封,上面没有任何署名。拆开后,里面是一张简短的字条:

"明日上午十时,海德公园东南角凉亭。事关德国安全。一位朋友。"

没有署名,没有更多细节。陈慕皱起眉头——这是陷阱还是真正的警告?作为历史学者,他知道这个时期欧洲各国间谍活动频繁。也许他应该冒险一见,但必须做好充分准备。

"通知武官,明天我需要两名便衣警卫暗中跟随。"他对侍从说,"不要惊动大使馆其他人。"

侍从领命退出。陈慕将字条放在蜡烛上烧毁,看着它化为灰烬。无论明天等待他的是什么,他己经准备好面对。毕竟,改变历史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事业。

伦敦大本钟的钟声在夜空中回荡,仿佛在提醒他时间的流逝。陈慕站在窗前,手中紧握着维多利亚女王赠予的胸针,决心不负这位睿智老妇人的期望。

"为了和平,"他轻声承诺,"为了两个伟大的国家,也为了整个欧洲。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