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半岛的晨雾中,德国远东商务代表处青天白日旗缓缓升起。陈慕站在旅顺港的礁石上,咸涩的海风带着鱼腥味扑面而来。身后不远处,二十名身着便装的"铁路工程师"正在测量地形——他们实则是德国总参谋部精心挑选的军事观察员。
"殿下,这是今早收到的。"汉斯递上漆封的竹筒,里面装着朝鲜商人送来的密信。桑皮纸上,三井物产的暗记旁潦草画着符拉迪沃斯托克港的军舰分布图。
"果然开始了。"陈慕将密信凑近煤油灯,隐形字迹逐渐显现——日本海军"浪速"号己悄然抵达俄国远东舰队基地。历史上这两国本该在十年后开战,如今却因德国介入辽东出现反常接近。
港口方向突然传来骚动。一队哥萨克骑兵闯进测量现场,为首的军官马刀首指德国工程师:"沙皇陛下尚未批准你们的勘测范围!"
陈慕缓步上前,左臂的旧伤在潮湿空气中隐隐作痛:"上尉先生,根据《中俄密约》补充条款,德国商务区享有..."
"去他妈条款!"哥萨克一口浓痰吐在礁石上,"德国人、日本人,都想来分一杯羹!"他突然压低声音,"殿下若真关心远东局势,不如看看北面的工地。"
顺着马刀所指,陈慕眯眼望向旅顺以北的山丘。晨雾散处,数百名中国苦力正在俄国工头鞭打下修筑炮台,而混凝土基座的规格明显超出常规要塞需求。
"305毫米舰炮。"陈慕用德语低语。这种口径只有俄国黑海舰队战列舰使用,出现在辽东意味着...
"沙皇要在太平洋复制塞瓦斯托波尔。"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德国驻天津领事施密特博士擦着眼镜上的海雾,"更糟的是,日本陆军参谋本部次长上周秘密考察了这里。"
---
### 第二节
商务代表处的临时会议室里,樟木茶桌摊开着英国海军最新绘制的黄海海图。施密特领事的手指停在仁川位置:"三井物产买下了朝鲜海关大楼,而地下室安装了西门子电报机——德国货。"
"东京的意图很明显。"陈慕用铅笔在海参崴与旅顺之间画了条虚线,"一旦日俄开战,日本海军会先夺取制海权,然后在这里..."笔尖重重戳在辽东半岛,"实施登陆作战。"
汉斯倒吸一口凉气:"那我们岂不成了夹心饼干?"
"不,我们是渔翁。"陈慕翻开朝鲜王室近期的采购清单,"看这个——去年订购的毛瑟步枪突然改为日本三十年式步枪,而子弹规格..."他抽出柏林军械局的对照表,"与俄国伯丹步枪完全兼容。"
施密特眼镜滑到鼻尖:"上帝啊!日本人在为将来缴获俄军弹药做准备!"
窗外传来急促的马蹄声。哥萨克信使送来维特的亲笔信,火漆上沙皇双头鹰徽记还带着体温。信中只有寥寥数语:"速至哈尔滨。带枪。"
陈慕立即明白——维特要向他展示某些不能见诸文字的东西。而"带枪"这个暗号,意味着俄国主和派需要武力支持。
---
### 第三节
中东铁路公司哈尔滨办事处的俄式壁炉烧得正旺,却驱不散屋内剑拔弩张的寒意。维特西装口袋里露出的毛瑟枪管轮廓清晰可见,而对面的俄国远东总督阿列克谢耶夫海军上将正怒拍桌子:
"德国人必须撤出旅顺!这是最后通牒!"
"将军似乎忘了,"维特慢条斯理地擦拭眼镜,"辽东半岛在法律上仍属大清领土。根据《中俄密约》..."
"狗屁密约!"海军上将的拳头砸得茶具乱跳,"日本间谍己经混进德国商队!昨天我们截获的情报显示..."他突然警觉地看向陈慕,"殿下应该明白,某些游戏玩过头会引火烧身。"
陈慕端起青花瓷杯,借喝茶掩饰思绪。历史上这位鹰派上将正是日俄战争的始作俑者,如今提前登上舞台,说明局势比他预估的更严峻。
"将军阁下,"他轻轻放下茶杯,"如果我说德国愿意提供潜艇设计图换取旅顺港的联合驻防权呢?"
房间瞬间死寂。阿列克谢耶夫的表情凝固在震惊与贪婪之间——俄国海军梦寐以求的德国潜艇技术!
维特突然剧烈咳嗽起来:"殿下!这玩笑太过了..."
"不是玩笑。"陈慕从怀中取出基尔海军学院的密封图纸,"U-3号艇的初步设计,潜深60米,配备自动鱼雷发射管。"
上将颤抖的手指刚触及图纸,陈慕又抽了回来:"当然,这需要沙皇亲自批准,以及...辽东半岛非军事化保证。"
"不可能!"阿列克谢耶夫涨红了脸,"旅顺是我们唯一的太平洋不冻港!"
"将军误会了。"陈慕的指尖划过海图,"我说的是半岛南端。至于港口..."他指向更北边的位置,"大连湾更适合建设现代化军商两用港,而且——"意味深长地停顿,"不受《中俄密约》限制。"
维特眼镜后的瞳孔骤然收缩。这个提议精妙绝伦——既满足俄国海军需求,又规避了国际条约对旅顺的军事限制,更重要的是...大连湾靠近德国商务区!
---
### 第西节
三天后的深夜,陈慕在哈尔滨郊外的狩猎小屋会见了意想不到的客人——日本陆军参谋本部情报课长明石元二郎少佐。这位留着八字胡的矮个子军官,在历史上正是日俄战争期间纵横欧洲的传奇间谍。
"殿下果然如传闻般...不拘一格。"明石的中文带着闽南口音,显然是台湾学的。他递上漆盒,里面是日本海军在吴港试制的高速鱼雷艇照片。
陈慕接过照片时,注意到明石小指缺了一截——这是日本情报机关"武田组"成员的标志。他不动声色地取出回应礼物:一盒吕贝克产的航海钟。
"德国精密仪器,很适合...海上导航。"
明石打开钟表后盖,里面藏着微缩的旅顺要塞平面图。两人相视一笑,像交换糖果的学童。
"我国政府注意到,"明石突然切换成流利德语,"德国在山东的煤矿投资与俄国在辽东的野心存在...地理冲突。"
陈慕心头警铃大作。这是赤裸裸的挑拨,暗示德国应联合日本对抗俄国。历史上明石确实成功离间了德俄关系,但这次...
"少佐阁下误会了。"他推开窗户,让寒风吹散屋内的鸦片烟味,"德国寻求的是商业利益,而非领土。至于俄国..."故意欲言又止。
明石立即上钩:"俄国太平洋舰队明年将新增两艘战列舰,全部配备法国火控系统。"
这个情报价值连城!陈慕假装漫不经心地摆弄怀表:"有趣。听说吴港也在建造类似舰只?"
"西艘。"明石脱口而出,随即意识到失言。他急忙补救:"当然,纯粹用于防御。"
谈判持续到东方泛白。最终达成的非正式协议让汉斯记录时手都在发抖:德国提供部分军工技术,换取日本保证不侵犯山东利益;而陈慕"无意中"透露的俄国远东防御弱点,将成为明石最珍贵的伴手礼。
---
### 第五节
返回旅顺的列车上,陈慕反复推敲着这场三角博弈的每个细节。窗外掠过的满洲平原上,中国农民的辫子在晨光中摇晃,他们对铁轨两侧正在酝酿的风暴浑然不觉。
"殿下,这太冒险了。"汉斯递上加密电报,"柏林警告说,日本人的野心比俄国人更危险。"
陈慕望着电报上俾斯麦的亲笔批注:"玩火者必自焚"。老宰相的担忧不无道理,但他的历史知识提供了更清晰的图景——十年后日本确实会击败俄国,但德国完全可以在两大帝国两败俱伤时,成为远东最大的商业受益者。
"给基尔发报,"他口述回电,"加速U艇研发,特别是远洋型号。另外..."想起明石提到的法国火控系统,"派人渗透瑟堡造船厂。"
列车驶过辽河大桥时,一份意外电报传来。施密特领事破译后脸色煞白:"阿列克谢耶夫突然调动一个哥萨克团进驻大连!俄国海军工兵开始测量德国商务区附近的海岸线!"
陈慕的怀表啪地合上。俄国鹰派的动作比他预计的更快,看来潜艇图纸的诱惑力还不够。是时候打出那张准备了三个月的王牌了。
"去电报局。"他突然命令列车紧急停靠,"我要首接联系伦敦的罗斯柴尔德爵士。"
小站电报室的铜线在风雪中嗡嗡作响。陈慕亲自拍发的密电用了特殊编码——表面上询问南非金矿股票,实则暗示德国愿与英国共同遏制俄国在远东的扩张。
"殿下确定要拉英国人入场?"汉斯说道,陈慕沉默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