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芸:王者浴血

第五章:科学玄学一锅端

加入书架
书名:
众生芸:王者浴血
作者:
历史的搬运工
本章字数:
5698
更新时间:
2025-04-20

1.贾思勰:科技兴农的老学究

耕地红线很重要,科技兴农更加重要。

退休的贾思勰捧着《齐民要术》,在衙门扣推销他的专著。

可惜,落魄的凤凰不如鸡,围观的人寥寥无几。

这种教科书,哪里有《玉蒲团》畅销。

白发苍苍的老学究很失望,傻傻地望着谷仓发呆。

高高在上的帝王啊,肯定不知道。

仓空、井空、仓井空的日子,对农民意味着什么?

那意味着自己有田地种,意味妻儿肚子可以填饱。

也意味着官家收粮,可以足额的缴付。

还意味着一旦有了战争,可以有口余粮跑路。

到底是谁,不给农民一条活路啊!

难道真的是,高高在上的君王么?

不,不是的,是那一帮狐假虎威的贪官污吏。

贪官们肆无忌惮地增加赋税,成了农民的吸血虫。

农作物的产量越高,贪官们抽的税就越重。

农民的积极性,都被贪官们给“吸食”掉了。

哪里还有什么心思,提高农作物产量呢。

想到这里,贾思勰忍不住擦了擦眼泪。

一生的心血,烧毁了实在太可惜了。

实在不行,那就捐给高阳郡图书馆吧。

毕竟曾经做过高阳太守,捐几本书还是可以的。(完)

2.郦道元:山水之间乐无穷也

郦道元很忙,忙着写游记。

如果想要找他,必须要提前预约。

久而久之,郦道元不务正业的谣言不胫而走。

许多被他责罚过的人,开始诋毁他。

其中,不乏有才疏学浅、但关系超硬的宗室子弟。

更有些骄纵不法的皇亲国戚,扬言要烧了郦道元的家。

正是这么一个笔耕不辍,办案严谨的好同志。

却因为刚正不阿的臭脾气,丢掉的自己的脑袋。

这一切,还要从齐王萧宝夤意图谋反说起。

萧宝夤逃亡北魏之后,以三寸不烂之舌成了封疆大吏。

不过,封疆大吏的军事能力不行,没能为北魏创造什么业绩。

倒是占着茅坑不拉屎的坏习惯,弄得胡太后非常不爽。

突然,北魏六镇拿着锄头闹革命,给了萧宝夤立功的机会。

孝明帝隐隐感觉到萧宝夤的野心,于是派人一探虚实。

就在这个时候,郦道元被城阳王元徽推到了前台。

元徽为了能够让孝明帝下定决心,特意请胡太后出马定计。

胡太后一味考虑孝明帝的政权,哪里想到元徽的私心。

等郦道元出发,元徽又派心腹到萧宝夤处散布谣言。

说郦道元犒劳军队的目的,是为了杀死萧宝夤。

萧宝夤觉得自己羽翼了,所以先下手为强。

郦道元,著名的游记作家,就这么的仙游了。(完)

3.祖冲之:天马行空的转圈圈

这世上,有爱文字的人。

也就会有,喜爱数字的人。

两者有所相同,便是内心的痴。

天马行空的思维,在梦想里骐骥驰骋。

何等的快意,何等的烂漫。

何等的奇妙,何等的无法言说。

祖冲之,就是这么一个醉心于数字的人。

他的醉心,从与小伙伴的转圈圈开始。

那个圈圈,像一个可爱的魔咒,在他的心头跳舞。

让祖冲之深陷其中,一辈子都不舍得自拔。

或许吧,人生不能自拔的。

除了别人家菜地里的萝卜,还有祖冲之的“π”人生。

静静的,戴着脚镣独自跳舞的祖冲之。

除了气定神闲,迈着脚踏实地的步伐。

还有仰望苍穹,天马行空的幻想。

天文,让祖冲之的梦想戴上了飞翔的翅膀。

那就好比数字的点,与天文的网相结合。

搭建出一个更为广袤,更为庞大的三维世界。

祖冲之,就像枚带着颜色的特殊像素。

在神秘的三维世界里,开始了另一场奇妙之旅。

还真是,生命不息,奇妙不止呢!(完)

4.僧朗:带着猴子和狗修行

妈咪妈咪哄,大威天龙。

僧朗的这一招大日如来印,己经练得炉火纯青。

就差找个人来活体实验,试试看杀伤力究竟有多强。

出家人是不能杀生的,所以他只能对着大树疯狂输出。

这让懒惰的光头强,白白捡了许多的便宜。

一整车、一整车的木料,运进了北京城。

李老板在北京建造西合院的生意,搞得风生水起。

还特意找了著名歌星代言,唱了一首《北京欢迎你》。

炫彩夺目的霓虹灯,瞬间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

当人们围在李老板的首播间,拼命打call的时候。

僧朗带着猴子和狗子,开始在鄂州的山林里旅行。

那只猴子,是在花果山水帘洞里抓到的。

当时那调皮猴子正戴个草帽,拉着藤蔓学骑人骑马。

那条松狮犬,是从西藏林芝的密林里发现的。

当时松狮犬刚出生,身边躺着一条母犬的尸体。

僧朗看小松狮可怜,便把它留在了身边。

调皮猴子和小松狮,变成了最好的朋友。

一起追逐,一起打闹,一起无忧无虑的长大。

猴子骑着松狮,在前面带路,威风凛凛。

僧朗提着禅杖,端着木钵,紧紧地跟在后面。

后来刘镇伟添油加醋,依此拍了部《大话西游》,大受欢迎。(完)

5.僧祐:精通律学的史学家

南朝西百八十寺,最多的自然是寺庙。

寺庙多,和尚就业的机会就多。

所以很多人就投身佛门,做起了和尚。

僧祐从小就对佛法,产生极大的兴趣。

七八岁左右就剃度,在建初寺出家做了和尚。

十西岁那年,家里把所有的香油钱,都供奉给了定林上寺。

僧祐得以拜在高僧法达门下,学习律法。

法达坐化之后,僧祐又在律学名匠法颖坐下学习。

这一学,整整二十年,才把律学研究得通透。

法颖死后,僧祐作为衣钵传人走上前台。

开始受邀在大小寺庙,给小辈僧众们授课解惑。

在南齐佛法高峰论坛上,僧祐成功吸引了竟陵王萧子良的眼睛。

萧子良在钟山的私人别墅里,为僧祐开了十堂课。

邀请僧祐为主讲,专题讲述他的专著《十诵律》。

一时间观者如堵,一张门票炒到了十两黄金。

这远远超过了当年司马府艺妓,潘玉儿的出台费用。

自此僧祐在京城的声名大噪,成为王公贵族眼中的“香饽饽”。

僧祐讲课,幽默风趣,时常以典故育人。

又或以谶言为引,以真实历史故事为据,加以说明。

僧祐的成功,主要靠个人深厚的文化历史知识。

董宇辉文化带货的成功,也许只是一种行为复刻而己。(完)

6.智顗:和尚是最好的归宿

出名要趁早,和尚也逃不脱这个魔咒。

智顗小时候,就喜欢参禅念佛,很有慧根。

十七岁那年,因为梁国内乱,家庭分崩离析。

智顗流浪到荆州长沙寺,索性落发为僧。

对智顗来说,这是天命,也是最好的归宿。

清音在这俗世上流啊流,纷争也跟随着不知道休止。

谁要是能看穿这世上的名利,上天入地都是轻而易举地。

智顗不到三十岁,就参悟了禅法。

开始前往南岳的大小寺庙,开坛讲经。

智顗的佛法深奥,来于自身对佛法的孜孜以求。

更重要的是,他年轻时候,曾拜在大师慧思门下。

和尚这一门,非常讲究师承渊源。

入山门不看年纪,辈分才是行脚挂单的利器。

就算开坛讲座,辈分高的自然比低的酬劳要高很多。

所以,三十岁之后的智顗,人生很是顺畅。

不仅挂单全费,还能收到国家一级讲师的出场费。

即便是陈朝危亡之际,兵荒马乱,哀鸿遍野。

智顗依然在寺庙里,诵经传佛法,入定观自在。

陈朝没顶住挂了,隋朝一统天下。

晋王杨广是个爱佛之人,请智顗出山大谈佛法。

可惜,智顗大好的青春,早己被频繁的战乱所耗掉了。(完)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